一种旋转补偿器弯头与直管处防止保温脱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28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补偿器弯头与直管处防止保温脱空结构,蒸汽管道外套设有滑动组件,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保温垫层和保温支撑套,所述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的外端面分别贴附于位于滑动组件两端的蒸汽管道外套设的保温层上,第一滑动件包括若干层自内至外依次交替叠加的第一保温垫层和第一保温层,第二滑动件包括若干层自内至外依次交替叠加的第二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垫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温结构能够随管道热位移方向相对移动,有效地避免了管道保温结构脱空地情况,有效地减少了蒸汽管道输送途中的热损,提高了能源供给效率。

A kind of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thermal insulation from hollowing at elbow and straight pipe of rotary compens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补偿器弯头与直管处防止保温脱空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网蒸汽管道输送
,特别涉及一种长输热网旋转补偿器弯头与直管处防止保温脱空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低能耗长输热网技术的发展,蒸汽供热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蒸汽输送过程中的热损失要求越来越低。目前蒸汽管道的保温施工工艺,在旋转补偿器弯头与直管连接处的保温结构,同一般直管段蒸汽管道保温结构相同,工作钢管在蒸汽介质的作用下发生热位移时,因直管保温不会伸长,而弯头与立管处会向前移动,连接处会产生保温脱空的情况,热损较高,导致保温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补偿器弯头与直管处防止保温脱空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蒸汽输送过程中旋转补偿器弯头与直管连接处热损过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旋转补偿器弯头与直管处防止保温脱空结构,所述蒸汽管道1外套设有滑动组件4,所述滑动组件4包括第一滑动件41、第二滑动件42、保温垫层45和保温支撑套43,所述第一滑动件41和第二滑动件42的外端面分别贴附于位于滑动组件4两端的蒸汽管道1外套设的保温层3上,所述第一滑动件41包括若干层自内至外依次交替叠加的第一保温垫层411和第一保温层412,所述第二滑动件42包括若干层自内至外依次交替叠加的第二保温层422和第二保温垫层421,位于最内侧的第一保温垫层411包覆于包裹在蒸汽管道1外壁上的保温支撑套43的外壁上,位于最内侧的第二保温层422包覆于包裹在蒸汽管道1的保温垫层45的外壁上,所述保温支撑套43的伸入端与保温垫层45的端面相接触,第一保温垫层411与第二保温层422相匹配为一层,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垫层421相匹配为一层,所述第一滑动件41和第二滑动件42相互插入匹配,所述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层422长于第一保温垫层411和第二保温垫层421,所述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层422相互滑动增加长度。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垫层45、第一保温垫层411和第二保温垫层421同长同厚,所述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层422同长同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温垫层411和第二保温垫层421的长度为150-200mm,所述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层422的长度为蒸汽管道热膨胀量加350-400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温垫层411和第二保温垫层421的厚度比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层422的厚度厚2mm。进一步的,位于第一保温垫层411和第一保温层412重叠的最外圈捆绑有至少2根扎带44,且相邻的2根扎带44的间距不超过100mm;位于第二保温垫层421和第二保温层422重叠的最外圈捆绑有至少2根扎带44,且相邻的2根扎带44的间距不超过100mm。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垫层45外侧端与设置于保温垫层45外侧的保温层3相接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温垫层411、第二保温垫层421、第一保温层412、第二保温层422和保温垫层45均为气凝胶纳米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温垫层411、第一保温层412、第二保温垫层421和第二保温层422均为四层,蒸汽管道1外自内至外依次为,保温垫层45与保温支撑套43相配合的第一层,第一保温垫层411与第二保温层422相配合的第二层,第二保温垫层421和第一保温层412相配合的第三层,第一保温垫层411与第二保温层422相配合的第四层,第二保温垫层421和第一保温层412相配合的第五层,第一保温垫层411与第二保温层422相配合的第六层,第二保温垫层421和第一保温层412相配合的第七层,第一保温垫层411与第二保温层422相配合的第八层,第二保温垫层421和第一保温层412相配合的第九层。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3的材质为硅酸铝。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保温层不会产生撕裂,蒸汽管道外包裹的纳米材料垫层在管道内滑动产生热位移时随管道相对移动,保证热位移管段仍有足够搭接长度保温材料包裹的优点,使保温层的保温效果保持不变,有效地避免了热位移导致管段保温脱空地问题,极大地减少了热网的整体热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工作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蒸汽管道,3-保温层,4-滑动组件,41-第一滑动件,411-第一保温垫层,412-第一保温层,42-第二滑动件,421-第二保温垫层,422-第二保温层,43-保温支撑套,44-扎带,45-保温垫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旋转补偿器弯头与直管处防止保温脱空结构,所述蒸汽管道1外套设有滑动组件4,所述滑动组件4包括第一滑动件41、第二滑动件42、保温垫层45和保温支撑套43,所述第一滑动件41和第二滑动件42的外端面分别贴附于位于滑动组件4两端的蒸汽管道1外套设的保温层3上,所述第一滑动件41包括若干层自内至外依次交替叠加的第一保温垫层411和第一保温层412,所述第二滑动件42包括若干层自内至外依次交替叠加的第二保温层422和第二保温垫层421,位于最内侧的第一保温垫层411包覆于包裹在蒸汽管道1外壁上的保温支撑套43的外壁上,位于最内侧的第二保温层422包覆于包裹在蒸汽管道1的保温垫层45的外壁上,所述保温支撑套43的伸入端与保温垫层45的端面相接触,所述保温垫层45外侧端与设置于保温垫层45外侧的保温层3相接处;第一保温垫层411与第二保温层422相匹配为一层,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垫层421相匹配为一层,所述第一滑动件41和第二滑动件42相互插入匹配,所述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层422长于第一保温垫层411和第二保温垫层421,所述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层422相互滑动增加长度。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保温垫层45、第一保温垫层411和第二保温垫层421同长同厚,所述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层422同长同厚,具体地讲,所述第一保温垫层411和第二保温垫层421的长度为150-200mm,所述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层422的长度为蒸汽管道热膨胀量加350-400mm;具体地讲,所述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层422的长度根据蒸汽管道1的自身长度及其热位移量决定,大于保温垫层45、第一保温垫层411或第二保温垫层421长度与热位移量的总和,保证热位移发生时所有管段均有保温结构覆盖无脱空,且保温垫层45、第一保温垫层411和第二保温垫层421以及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层422随热位移管段移动时可以顺畅地产生相对位移,保证保温层3不会拉伸产生撕裂,避免了热位移段裸露,减少了热量损失,如滑动组件4设置在蒸汽管道1的弯头与直管的连接处,且位于直管段上,当蒸汽管道的直管长度为50米时,则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层422的长度为30-100厘米;所述第一保温垫层411和第二保温垫层421的厚度比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层422的厚度厚2mm。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补偿器弯头与直管处防止保温脱空结构,其特征在于:蒸汽管道(1)外套设有滑动组件(4),所述滑动组件(4)包括第一滑动件(41)、第二滑动件(42)、保温垫层(45)和保温支撑套(43),所述第一滑动件(41)和第二滑动件(42)的外端面分别贴附于位于滑动组件(4)两端的蒸汽管道(1)外套设的保温层(3)上,所述第一滑动件(41)包括若干层自内至外依次交替叠加的第一保温垫层(411)和第一保温层(412),所述第二滑动件(42)包括若干层自内至外依次交替叠加的第二保温层(422)和第二保温垫层(421),位于最内侧的第一保温垫层(411)包覆于包裹在蒸汽管道(1)外壁上的保温支撑套(43)的外壁上,位于最内侧的第二保温层(422)包覆于包裹在蒸汽管道(1)的保温垫层(45)的外壁上,所述保温支撑套(43)的伸入端与保温垫层(45)的端面相接触,第一保温垫层(411)与第二保温层(422)相匹配为一层,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垫层(421)相匹配为一层,所述第一滑动件(41)和第二滑动件(42)相互插入匹配,所述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层(422)长于第一保温垫层(411)和第二保温垫层(421),所述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层(422)相互滑动增加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补偿器弯头与直管处防止保温脱空结构,其特征在于:蒸汽管道(1)外套设有滑动组件(4),所述滑动组件(4)包括第一滑动件(41)、第二滑动件(42)、保温垫层(45)和保温支撑套(43),所述第一滑动件(41)和第二滑动件(42)的外端面分别贴附于位于滑动组件(4)两端的蒸汽管道(1)外套设的保温层(3)上,所述第一滑动件(41)包括若干层自内至外依次交替叠加的第一保温垫层(411)和第一保温层(412),所述第二滑动件(42)包括若干层自内至外依次交替叠加的第二保温层(422)和第二保温垫层(421),位于最内侧的第一保温垫层(411)包覆于包裹在蒸汽管道(1)外壁上的保温支撑套(43)的外壁上,位于最内侧的第二保温层(422)包覆于包裹在蒸汽管道(1)的保温垫层(45)的外壁上,所述保温支撑套(43)的伸入端与保温垫层(45)的端面相接触,第一保温垫层(411)与第二保温层(422)相匹配为一层,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垫层(421)相匹配为一层,所述第一滑动件(41)和第二滑动件(42)相互插入匹配,所述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层(422)长于第一保温垫层(411)和第二保温垫层(421),所述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层(422)相互滑动增加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补偿器弯头与直管处防止保温脱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垫层(45)、第一保温垫层(411)和第二保温垫层(421)同长同厚,所述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层(422)同长同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补偿器弯头与直管处防止保温脱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垫层(411)和第二保温垫层(421)的长度为150-200mm,所述第一保温层(412)和第二保温层(422)的长度为蒸汽管道热膨胀量加350-4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补偿器弯头与直管处防止保温脱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垫层(411)和第二保温垫层(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兴王梓然王泽兵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苏夏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