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游动式自封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25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游动式自封管接头,包括固定在飞机内埋舱位内的管芯,以及安装在内埋副油箱上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游动的游动套管;管芯外部从上至下一依次套有弹簧和密封筒,弹簧与密封筒外部还套接有导向筒,管芯下端的侧壁设有能够通过导向管封堵的进油通孔;内埋副油箱置于飞机内埋舱位固定时,游动套管上部进入导向筒,并推动密封筒压缩弹簧,将管芯下部进油通孔暴露在游动套管内,从而使管芯与内埋副油箱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优化传统的管接头结构,实现盲对接盲插拔的管接头,保证管接头上下两部分基本同轴对接,且管路能够自行接通,无需进手操作;内埋悬挂物从挂架上脱落的过程中,管路能够自行断开,且进行自动封堵,避免液体泄漏。

A movable self sealing pipe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游动式自封管接头
本技术涉及飞机制造
,具体是指一种游动式自封管接头。
技术介绍
一般的飞机的吊舱或副油箱常常外挂在飞机机腹或机翼轮廓以外的下方,安装时,吊舱或副油箱在地面辅助设备的托举作用下最终挂接到挂架上,当吊舱或副油箱挂接到挂架上以后,吊舱或副油箱上管路与飞机上管路的连接是地面人员通过挂架侧面的口盖手动完成。然而,当飞机的吊舱或副油箱采用内埋式的话,飞机机腹下方会设有内陷的舱位,挂架也安装在内陷的舱位上部。吊舱或副油箱在地面辅助设备的托举作用下,最终与内陷舱位上部的挂架挂接,但是,吊舱或副油箱与挂架挂接好以后,相关管路街头位于内陷舱位上部,且被内埋吊舱或内埋副油箱遮挡,没有进手空间操作,管路也就无法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能够进行盲对接盲插拔的管接头,既保证内埋悬挂物在与挂架挂接的过程中,管路能够自行接通,无需进手操作;又保证内埋悬挂物从挂架上脱落的过程中,管路能够自行断开的游动式自封管接头。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游动式自封管接头,包括固定在飞机内埋舱位内的管芯,以及安装在内埋副油箱上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游动的游动套管;所述管芯外部从上至下一依次套有弹簧和密封筒,所述弹簧与密封筒外部还套接有导向筒,管芯下端的侧壁设有能够通过导向管封堵的进油通孔;所述内埋副油箱置于飞机内埋舱位固定时,游动套管上部进入导向筒,并推动密封筒压缩弹簧,将管芯下部进油通孔暴露在游动套管内,从而使管芯与内埋副油箱相通。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度地,所述游动套筒顶部,与密封筒接触端还设有密封油路的胶圈。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度地,所述内埋副油箱上部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中部设有内陷的圆槽,固定盘上部还固定悬挂结构,所述游动管套外壁设置有环状的法兰,游动管套的法兰置于在悬挂结构下部与固定盘中部的圆槽形成闭合的圆形空腔内,且圆形空腔的直径大于游动管套外壁法兰的直径,使得游动管套卡接在固定盘与悬挂结构之间,且能够平行活动。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度地,所述飞机内埋舱位内还设挂架,所述内埋副油箱上部还设有与挂架匹配的挂轮,内埋副油箱通过挂架与挂轮的配合固定在飞机内埋舱位内。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度地,所述管芯的下端为圆形锥头。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度地,所述弹簧的直径为1m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优化传统的管接头结构,实现盲对接盲插拔的管接头,保证管接头上下两部分基本同轴对接,且管路能够自行接通,无需进手操作;(2)本技术通过优化传统的管接头结构,又保证内埋悬挂物从挂架上脱落的过程中,管路能够自行断开,且进行自动封堵,避免液体泄漏,使飞机在空中投放或地面脱离副油箱或舱体的过程更能为果断便捷;(3)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可靠,能够极大方便内埋式的飞机吊舱和副油箱安装和拆卸,提高了工作效率,适宜广泛推广应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为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脱开时的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对接时的状态图。其中:1—管芯,2—弹簧,3—密封筒,4—导向筒,5—胶圈,6—游动管套,7—悬挂结构,8—固定盘,9—飞机内埋舱位,10—挂架,11—内埋副油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在飞机内埋舱位9内的管芯1,以及安装在内埋副油箱11上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游动的游动套管6;所述管芯1外部从上至下一依次套有弹簧2和密封筒3,所述弹簧2与密封筒3外部还套接有导向筒4,管芯1下端的侧壁设有能够通过导向管4封堵的进油通孔;所述内埋副油箱11置于飞机内埋舱位10固定时,游动套管6上部进入导向筒5,并推动密封筒5压缩弹簧2,将管芯1下部进油通孔暴露在游动套管6内,从而使管芯1与内埋副油箱11相通。具体实施方式为,如图2,图3所示,管芯1顶部固定在飞机内埋舱位9的顶板上,游动套管6跟随内埋副油箱11向上移动,当游动管套6随着内埋副油箱11在逐渐升高时,游动管套6首先会碰到导向筒4,在导向筒4的作用力下游动管套6位置进行微调,保证游动管套6能够与密封筒3对接,随着内埋副油箱11被进一步的托举上升,游动管套6紧顶密封筒3向上移动,弹簧2被压缩,密封筒3遮蔽的管芯1侧壁上的孔逐渐进入游动管套6内,游动管套6内壁与管芯1外壁之间有足够的间隙,液体就通过管芯1侧壁的孔及间隙流向下方,管路就自动接通,最后内埋副油箱11挂接于挂架10上,内埋副油箱11位置固定,管路持续保持接通状态。内埋副油箱11离开飞机内埋舱位9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空中投放,另一种为地面脱离,无论哪一种,本专利技术游动式自封管接头的脱开方式是一样的。以空中投放为例进行说明。当飞机要空中投放内埋副油箱11时,内埋副油箱11向下运动,游动管套6跟随内埋副油箱11向下移动,密封筒3受到上端的弹簧2从上向下的力紧跟游动管套6向下移动,管芯1侧壁上的孔被密封筒3封闭,游动管套6内的液体向下流入内埋副油箱11内部,脱离过程液体不会从管芯1流出。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增设了胶圈5,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游动套筒6顶部,与密封筒3接触端还设有密封油路的胶圈5。游动管套6与密封筒3之间有胶圈5,密封筒3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液体不会流出,保证其密封效果。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实施例3: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了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游动式自封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飞机内埋舱位(9)内的管芯(1),以及安装在内埋副油箱(11)上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游动的游动套管(6);所述管芯(1)外部从上至下一依次套有弹簧(2)和密封筒(3),所述弹簧(2)与密封筒(3)外部还套接有导向筒(4),管芯(1)下端的侧壁设有能够通过导向管(4)封堵的进油通孔;所述内埋副油箱(11)置于飞机内埋舱位(10)固定时,游动管套(6)上部进入导向筒(4),并推动密封筒(3)压缩弹簧(2),将管芯(1)下部进油通孔暴露在游动管套(6)内,从而使管芯(1)与内埋副油箱(11)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游动式自封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飞机内埋舱位(9)内的管芯(1),以及安装在内埋副油箱(11)上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游动的游动套管(6);所述管芯(1)外部从上至下一依次套有弹簧(2)和密封筒(3),所述弹簧(2)与密封筒(3)外部还套接有导向筒(4),管芯(1)下端的侧壁设有能够通过导向管(4)封堵的进油通孔;所述内埋副油箱(11)置于飞机内埋舱位(10)固定时,游动管套(6)上部进入导向筒(4),并推动密封筒(3)压缩弹簧(2),将管芯(1)下部进油通孔暴露在游动管套(6)内,从而使管芯(1)与内埋副油箱(11)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动式自封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游动管套(6)顶部,与密封筒(3)接触端还设有密封油路的胶圈(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游动式自封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埋副油箱(11)上部设置有固定盘(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荣英唐克兵何泳熊小峰梁国浩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