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盖体组件包括盖体部,盖体部包括扣合盖、位于扣合盖底部的固定板及设置在固定板底部的内盖板,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盖体组件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密封圈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在固定板的底部。在对密封圈进行拆卸的过程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密封圈可直接通过取消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而将密封圈从固定板上取下,便于拆卸及安装。
Lid assembly and cooking utensils there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电压力锅是传统高压锅和电饭锅的升级换代产品,它结合了压力锅和电饭锅的优点,彻底解决了压力锅的安全问题,解除了普通压力锅困扰消费者多年的安全隐患,省时省电,自动便捷,经久耐用。相关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锅盖密封圈采用压合式的安装方式进行安装,如图1和2所示,内盖板1通过螺钉4安装在内盖衬板2上,密封圈3的部分被压在内盖衬板2与内盖板1之间,此种方式需要使用很多螺钉,拆卸时需先将螺钉全部拆卸下来以取下内盖板,才能拆下密封圈,不能实现简便拆取及更换,且生产工艺繁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密封圈拆卸不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包括盖体部,盖体部包括扣合盖、位于扣合盖底部的固定板及设置在固定板底部的内盖板,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盖体组件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密封圈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在固定板的底部。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盖体组件在固定板的底部设置第一连接部,在密封圈上设置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配合将密封圈直接地安装在固定板上,在对密封圈进行拆卸的过程中,本技术中的密封圈可直接通过取消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而将密封圈从固定板上取下,无需如相关技术中那样,需将螺钉全部拆卸下来以拆卸下内盖板,才能拆下密封圈,本技术的密封圈便于拆卸及安装。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一包括插接扣,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包括插接孔,插接扣插接在插接孔中,通过插接孔与插接扣的配合实现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定位凹槽,插接扣设置在定位凹槽中,第二连接部还包括定位凸起,插接孔设置在定位凸起上,其中,在插接扣插接在插接孔中的情况下,定位凸起插入定位凹槽中,既能方便定位安装,又能防止插接扣晃动,使得盖体部与密封圈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进一步地,插接扣包括柱体及设置在柱体顶部的径向凸出部,插接孔内部设置有内凸缘,在插接扣插接在插接孔中的情况下,径向凸出部被内凸缘止挡限位,以防止插接扣脱出。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定位凸起,插接孔设置在定位凸起上,内盖板上设置有让位孔,定位凸起穿过让位孔,以为定位凸起提供让位空间。进一步地,盖体组件还包括外盖组件,盖体部位于外盖组件的下方,盖体部还包括螺纹紧固件,螺纹紧固件依次穿过内盖板及固定板,以将内盖板连接在固定板上。进一步地,螺纹紧固件为多个,多个螺纹紧固件沿内盖板的周向设置。进一步地,盖体组件还包括外盖组件,外盖组件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螺柱,盖体组件还包括螺母,安装螺柱穿过盖体部,螺母旋拧在安装螺柱上,以将盖体部固定在外盖组件的底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盖体组件。进一步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盖体组件的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盖体组件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锅盖的实施例的剖视图;以及图4示意性示出了图1中C区域的放大图;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锅盖的实施例的爆炸图;图6示意性示出了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7示意性示出了图4中B区域的放大图;图8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密封圈安装在盖体部上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外盖组件;20、盖体部;21、扣合盖;22、固定板;23、内盖板;24、定位凹槽;25、插接扣;26、定位凸起;27、插接孔;30、密封圈;40、螺纹紧固件;50、螺母。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记载的,相关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锅盖密封圈采用压合式的安装方式进行安装,如图1和2所示,内盖板1通过螺钉4安装在内盖衬板2上,密封圈3的部分被压在内盖衬板2与内盖板1之间,此种方式需要使用很多螺钉,拆卸时需先将螺钉全部拆卸下来以取下内盖板,才能拆下密封圈,不能实现简便拆取及更换,且生产工艺繁杂,成本较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见图3至图8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盖体组件包括盖体部20,盖体部20包括扣合盖21、位于扣合盖21底部的固定板22及设置在固定板22底部的内盖板23,固定板2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盖体组件还包括:密封圈30,密封圈3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密封圈30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在固定板22的底部。本技术的盖体组件在固定板的底部设置第一连接部,在密封圈30上设置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配合将密封圈30直接地安装在固定板22上,在对密封圈进行拆卸的过程中,本技术中的密封圈30可直接通过取消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而将密封圈从固定板上取下,无需如相关技术中那样,需将螺钉全部拆卸下来以拆卸下内盖板,才能拆下密封圈,本技术的密封圈30便于拆卸及安装。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板2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密封圈3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密封圈30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在固定板22的底部。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圈30与盖体部20可通过一个第一连接部与一个第二连接部连接,也可以通过一个第一连接部和一个第二连接部连接的同时,再通过其他结构连接,如螺钉连接等,或者通过多个第一连接部和多个第二连接部的同时,再通过其他结构连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部沿盖体部周向设置在盖体部的底部,具体为多个第一连接部沿盖体部周向设置在固定板22的底部,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与多个第一连接部的位置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一包括插接扣25,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包括插接孔27,插接扣25插接在插接孔27中,以将密封圈30连接在固定板22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还包括定位凹槽24,插接扣25设置在定位凹槽24中,第二连接部还包括定位凸起26,插接孔27设置在定位凸起26上,其中,在插接扣25插接在插接孔27中的情况下,定位凸起26插入定位凹槽24中。本技术的密封圈30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配合,连接在固定板的底部,其中,插接扣25插接在插接孔中可以实现盖体部20与密封圈30的连接,同时通过定位凹槽24与定位凸起26的配合,既能方便定位安装,又能防止插接扣25晃动,使得盖体部20与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部(20),所述盖体部(20)包括扣合盖(21)、位于所述扣合盖(21)底部的固定板(22)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2)底部的内盖板(23),所述固定板(2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n密封圈(30),所述密封圈(3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密封圈(3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在所述固定板(22)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部(20),所述盖体部(20)包括扣合盖(21)、位于所述扣合盖(21)底部的固定板(22)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2)底部的内盖板(23),所述固定板(2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
密封圈(30),所述密封圈(3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密封圈(3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在所述固定板(22)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一包括插接扣(25),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包括插接孔(27),所述插接扣(25)插接在所述插接孔(27)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定位凹槽(24),所述插接扣(25)设置在所述定位凹槽(24)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定位凸起(26),所述插接孔(27)设置在所述定位凸起(26)上,其中,在所述插接扣(25)插接在所述插接孔(27)中的情况下,所述定位凸起(26)插入所述定位凹槽(24)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扣(25)包括柱体及设置在所述柱体顶部的径向凸出部,所述插接孔(27)内部设置有内凸缘,在所述插接扣(25)插接在所述插接孔(27)中的情况下,所述径向凸出部被所述内凸缘止挡限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