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炖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22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炖盅,包括锅盖、外锅和内胆;外锅设有上侧开口的加热内腔,加热内腔底部设有加热组件;内胆设置在加热内腔内;锅盖封盖于外锅的上侧开口,锅盖上设有内向阀结构,内向阀结构包括排气孔、气体交换通道、进气口和增压球;排气孔设置在锅盖上用于与外界连通,气体交换通道设置在锅盖上且沿锅盖下侧延伸,气体交换通道与排气孔连通,进气口设置在气体交换通道的下端且连通加热内腔,增压球活动的设置在气体交换通道内,用于根据所述加热内腔内的压力密闭或打开进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炖盅,其锅盖的隔热性能和密封性能较佳,从而使内胆内的食材能够受热均匀,保持原汁原味。

A kind of electric stewing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炖盅
本技术涉及电炖盅装置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炖盅。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喜欢在日常生活中抽出时间去精心烹调食物,在烹调食物的过程中常常会使用到电热烹调设备,常见的电热烹调设备包括电饭锅、压力锅和电炖盅,其中电饭锅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外锅上的加热组件对内胆进行加热,使内胆受热后对内胆内的食材进行烹调;而压力锅、带压力阀的电饭锅的工作原理是使用外锅上的加热组件对内胆进行加热,同时利用上盖密封内胆上开口,从而使内胆内部压力增大,加速内胆内食物的烹调速度;但电饭锅和压力锅均是利用加热组件直接对内胆进行加热来烹调食材,这种加热方式无法确保内胆各个位置均匀受热,容易导致食材的味道和营养流失,为了品尝食材的原汁原味,人们会选择使用电炖盅来对食材进行烹调。常见的电炖盅包括锅盖、外锅、支架和内胆,外锅中部设有烹调腔,烹调腔底部设有发热盘,用户使用电炖盅时,需要将水体加到烹调腔内,然后将支架放置在烹调腔底部,再将盛装有食材的内胆放置在支架上,从而使内胆与烹调腔底部保持一定距离,然后将锅盖封盖烹调腔,利用被发热盘加热的水体对内胆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但这种电炖盅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锅盖为单层结构,其隔热性能较差,容易导致烹调腔内的热量向外流失,降低电炖盅的加热效率;(2)锅盖对烹调腔的密封性能较差,电炖盅烹调过程中烹调腔内的蒸汽出现大量流失,为了确保烹调效果,需要增大烹调腔的容积来储水,导致外锅的体积较大,产品整体外观比例不协调,美观性较差;(3)水体沸腾产生气泡并冲击内胆时会因形成共鸣而产生噪音,而单层结构的锅盖隔音性能较差,导致噪音传播到电炖盅外,降低用户使用电炖盅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炖盅,其锅盖的隔热性能和密封性能较佳,从而使所述内胆内的食材能够受热均匀,保持原汁原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炖盅,包括锅盖、外锅和内胆;所述外锅设有上侧开口的加热内腔,所述加热内腔底部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加热内腔内;所述锅盖封盖于所述外锅的上侧开口,所述锅盖上设有内向阀结构,所述内向阀结构包括排气孔、气体交换通道、进气口和增压球;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锅盖上用于与外界连通,所述气体交换通道设置在所述锅盖上且沿锅盖下侧延伸,所述气体交换通道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气体交换通道的下端且连通所述加热内腔,所述增压球活动的设置在所述气体交换通道内,用于根据所述加热内腔内的压力密闭或打开所述进气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电炖盅,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所述锅盖密封所述外锅的上侧开口,使所述锅盖对所述加热内腔的密封性提高,从而避免电炖盅烹调过程中所述加热内腔内的蒸汽大量流失,使生产人员可以将所述外锅的容积尽量缩小,从而减少电炖盅整体占用的空间,便于调整电炖盅整体外观比例,能够将电炖盅设计得更加小巧便携;(2)通过设置内向阀结构,利用所述增压球随所述加热内腔内的压力变化而密闭或打开所述进气口,当所述增压球密闭所述进气口时,能使所述加热内腔内形成微压环境,从而提高烹调效率和缩短烹调时间;当所述增压球打开所述进气口时,所述加热内腔连通外界,从而使所述加热内腔过多的蒸汽排除至外界,避免由于所述加热内腔蒸汽增加导致内部压力增大而出现意外事故,从而提高电炖盅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且气体交换通道能对所述加热内腔内的蒸汽起到导流作用,确保蒸汽从所述进气口定向流向所述排气孔后流向外界;(3)这种设置方式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和后期维护,生产人员通过选用不同规格的所述增压球,即可轻松调节所述加热内腔的最大内部压力,有效降低产品的设计和调整难度。优选的,所述内向阀结构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气体交换通道内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所述密封件为环形;所述增压球的直径大于所述密封件的内径,以使得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增压球垂落在所述密封件上,以封堵所述进气口。通过设置所述密封件,确保所述气体交换通道内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密封配合,从而提高所述气体交换通道的气密性。优选的,所述锅盖包括外盖、内盖和密封圈;所述外盖扣合在所述内盖上侧,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之间;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气体交换通道设置在所述间隙中。上述锅盖的设置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并采用叠置方式设置上述两个部件,使所述锅盖形成双层结构,结构简单,且能有效降低所述锅盖内外两侧的热传递速度,另外,通过使所述内盖与所述外盖之间留有间隙可形成隔热区域,避免所述内盖与所述外盖直接接触,从而减缓所述加热内腔的热量散失速度,增强所述锅盖的隔热性能,提高所述电炖盅的加热效率;(2)由于所述锅盖封盖所述外锅的上侧开口,使所述加热内腔处于密闭状态,且所述锅盖为双层结构,从而提高所述锅盖的隔音性能,能使水体沸腾产生气泡并冲击内胆时会因形成共鸣而产生噪音被阻隔在所述加热内腔内,避免噪音传播到电炖盅外,进而提高用户使用电炖盅的体验。优选的,所述内盖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密封件穿过所述安装通孔,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密封件上;这种设置方式能避免直接在所述内盖上设置所述进气口时存在加工误差,导致所述增压球无法密封所述进气口,使生产人员通过调整所述密封件即可使其与所述增压球相适配,降低所述锅盖的生产难度。优选的,所述密封件包括安装部和密封部;所述安装部为圆环状,所述安装部上部与所述气体交换通道下部密封配合;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上,所述密封部向下凹陷形成漏斗结构,所述密封部外侧与所述安装通孔内壁密封配合;所述密封件采用上述设置方式,既能确保所述密封件上端与所述气体交换通道密封配合,提高所述气体交换通道的气密性,同时能确保所述密封件下端与所述安装通孔密封配合,避免所述加热内腔输出的蒸汽流入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之间的间隙,导致该间隙内积水,滋生细菌。优选的,所述内盖上侧设有下凹的台阶部,所述安装通孔设置在所述台阶部下部;所述密封件夹设在所述气体交换通道与所述台阶部之间;这种设置方式便于生产人员以所述台阶部为基准,对所述外盖、所述内盖和所述密封件进行快速装配。优选的,在所述外盖内侧设置有向所述增压球延伸的限位块,所述排气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气孔环绕所述限位块开设。通过所述限位块,能限制所述增压球在所述气体交换通道内的运动范围,提高所述内向阀结构的可靠性,另外,设置多个所述排气孔,能提高排出蒸汽的速度。优选的,所述内盖下端向外水平延伸形成外沿部,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外沿部外侧;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便于所述密封圈密封所述内盖与所述外盖下侧内壁之间的间隙,另一方面,所述外沿部的设置可以缩短所述内盖与所述外盖下侧内壁之间间隙的距离,从而可以选用厚度较薄的密封圈,从而降低物料的生产成本;所述密封圈内壁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外延部,所述密封圈内壁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外延部;所述第一外延部与所述内盖外侧壁密封配合;所述锅盖封盖在所述外锅的上侧开口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炖盅,包括锅盖、外锅和内胆;/n所述外锅设有上侧开口的加热内腔,所述加热内腔底部设有加热组件;/n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加热内腔内;/n所述锅盖封盖于所述外锅的上侧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上设有内向阀结构,所述内向阀结构包括排气孔、气体交换通道、进气口和增压球;/n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锅盖上用于与外界连通,所述气体交换通道设置在所述锅盖上且沿所述锅盖下侧延伸,所述气体交换通道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气体交换通道的下端且连通所述加热内腔,所述增压球活动的设置在所述气体交换通道内,用于根据所述加热内腔内的压力密闭或打开所述进气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炖盅,包括锅盖、外锅和内胆;
所述外锅设有上侧开口的加热内腔,所述加热内腔底部设有加热组件;
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加热内腔内;
所述锅盖封盖于所述外锅的上侧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上设有内向阀结构,所述内向阀结构包括排气孔、气体交换通道、进气口和增压球;
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锅盖上用于与外界连通,所述气体交换通道设置在所述锅盖上且沿所述锅盖下侧延伸,所述气体交换通道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气体交换通道的下端且连通所述加热内腔,所述增压球活动的设置在所述气体交换通道内,用于根据所述加热内腔内的压力密闭或打开所述进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向阀结构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气体交换通道内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所述密封件为环形;
所述增压球的直径大于所述密封件的内径,以使得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增压球垂落在所述密封件上,以封堵所述进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炖盅,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盖包括外盖、内盖和密封圈;
所述外盖扣合在所述内盖上侧,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之间;
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气体交换通道设置在所述间隙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炖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密封件穿过所述安装通孔,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密封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炖盅,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峰何致勇
申请(专利权)人: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小熊环境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