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下抽油杆接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280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井井口废液收集技术领域,是一种提下抽油杆接液装置,包括接油盒、中心管和排液管,接油盒为开口向上的箱体结构,接油盒的底部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上端位于接油盒上方的中心管,中心管下端位于接油盒下方,对应接油盒下方位置的中心管外侧设有外螺纹,接油盒右侧设有内外贯通的排液孔,排液孔内固定安装有外端位于接油盒外侧的排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构思巧妙,通过接油盒和排液管能够将油井井口排出的废液的收集到专门的接液盒内,防止油井井口污染,具有安装方便快捷,使用效果突出的特点。

Lifting down the sucker rod liquid receiv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下抽油杆接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井井口废液收集
,是一种提下抽油杆接液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井下稀油井作业,提下抽油杆时,油井井口只装有抽油杆防喷装置,试泵后井内油管存满清水,下抽油杆时必将排替出抽油杆等体积的油水;上修洗井结束提抽油杆时速度过快,产生较大的抽汲力,使井内油水从抽油杆防喷装置顶部流出,沿油井井口装置流至地面造成土壤的污染或者流至油井井口三防布上,造成三防布湿滑,人员在油井井口工作装卸抽油杆时,容易滑倒摔伤,存在安全隐患;油井井口三防布的多次被油污沾染,清理不便,污染严重的三防布被列为工业垃圾,增加额外的工业危废处理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下抽油杆接液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油井油井井口存在的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提下抽油杆接液装置,包括接油盒、中心管和排液管,接油盒为开口向上的箱体结构,接油盒的底部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上端位于接油盒上方的中心管,中心管下端位于接油盒下方,对应接油盒下方位置的中心管外侧设有外螺纹,接油盒右侧设有内外贯通的排液孔,排液孔内固定安装有外端位于接油盒外侧的排液管。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还可包括油管接箍,中心管上端外侧固定安装有油管接箍。上述还可包括由壬接头,排液管外端固定安装有由壬接头。上述还可包括滤网罩,对应排液孔位置的接油盒内侧固定安装有滤网罩。上述还可包括手柄,接油盒上部外侧固定安装有前后对称的手柄。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构思巧妙,通过接油盒和排液管能够将油井井口排出的废液的收集到专门的接液盒内,防止油井井口污染,具有安装方便快捷,使用效果突出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接油盒,2为手柄,3为中心管,4为排液管,5为油管接箍,6为由壬接头,7为滤网罩。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2所示,该提下抽油杆接液装置包括接油盒1、中心管3和排液管4,接油盒1为开口向上的箱体结构,接油盒1的底部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上端位于接油盒上方的中心管3,中心管3下端位于接油盒1下方,对应接油盒1下方位置的中心管3外侧设有外螺纹,接油盒1右侧设有内外贯通的排液孔,排液孔内固定安装有外端位于接油盒外侧的排液管。根据需求,接油盒1可为现有公知的技术制成,如由厚度为5mm的钢板和厚度为2mm焊接成内部直径为600mm,外部直径为604mm,总高为200mm的接油盒1,安装孔的直径为73mm,中心管3可为现有公知的技术,如外径为73mm,内径为62mm的油管,油管下端距接油盒1下侧距离为100mm,排液管4可为现有公知的技术,如φ62mm的油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提下抽油杆作业前,井口人员持本技术,将本技术的中心管3上的外螺纹与井口防喷装置顶部母扣连接牢固,抽油杆可以从中心管3内通过。调整本技术的方向,使排液管4方向朝向专门的集液盒,起下抽油杆过程中,抽杆吊卡坐于中心管3上部,遇到井内出液,液体经中心管3快速流至接油盒1内,不产生液体的外溅,收集的液体通过排液管4流至专门的集液盒内。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构思巧妙,通过接油盒和排液管能够将油井井口排出的废液的收集到专门的接液盒内,防止油井井口污染,具有安装方便快捷,使用效果突出的特点。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提下抽油杆接液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2所示,还包括油管接箍5,中心管3上端外侧固定安装有油管接箍5。根据需求,油管接箍5可为现有公知的技术,如φ73mm的油管接箍5,油管接箍5与中心管3安装牢固后,油管接箍5下端距接油盒1上侧的距离为40mm。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抽杆吊卡坐于油管接箍5上部,能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可靠性。如附图1、2所示,还包括由壬接头6,排液管4外端固定安装有由壬接头6。根据需求,由壬接头6可为现有公知的技术,如与φ62mm的排液管4相匹配的由壬接头6。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更好的将本技术通过由壬接头6与专门的集液盒通过现有的管道相连通,提高本技术的通用性。如附图1、2所示,还包括滤网罩7,对应排液孔位置接油盒1内侧固定安装有滤网罩7。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异物进入排液管4堵塞排液管4,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如附图1、2所示,还包括手柄2,接油盒1上部外侧固定安装有前后对称的手柄2。根据需求,手柄2可由现有公知的技术制成,如由φ16mm的圆钢制成长200mm,宽80mm的手柄2。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本技术的可操作性和便携性。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下抽油杆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油盒、中心管和排液管,接油盒为开口向上的箱体结构,接油盒的底部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上端位于接油盒上方的中心管,中心管下端位于接油盒下方,对应接油盒下方位置的中心管外侧设有外螺纹,接油盒右侧设有内外贯通的排液孔,排液孔内固定安装有外端位于接油盒外侧的排液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下抽油杆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油盒、中心管和排液管,接油盒为开口向上的箱体结构,接油盒的底部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上端位于接油盒上方的中心管,中心管下端位于接油盒下方,对应接油盒下方位置的中心管外侧设有外螺纹,接油盒右侧设有内外贯通的排液孔,排液孔内固定安装有外端位于接油盒外侧的排液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下抽油杆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管接箍,中心管上端外侧固定安装有油管接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下抽油杆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壬接头,排液管外端固定安装有由壬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达文泽贺新湖陈相国张继海尹亮李明唐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