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805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上盖组件和煲体组件,上盖组件可开闭地盖设在煲体组件上,煲体组件具有与上盖组件扣合的扣位,上盖组件包括:内衬;把手转动组件,把手转动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内衬上,把手转动组件具有驱动端;扣钩,扣钩可滑动地设置在内衬上并与把手转动组件的驱动端驱动连接,当把手转动组件转动到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时,驱动端带动扣钩平移运动以使扣钩与扣位脱离或扣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上盖组件较厚的问题。

Cooking utensi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家电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电压力锅上的上盖组件可盖合地设置在煲体组件上,上盖组件上大都设有扣钩与煲体组件扣合,扣钩放置的位置基本上是靠近上盖组件的前端外侧的边沿处,扣钩大都通过转杆顶接,以旋转的形式使扣钩与煲体组件分离脱扣,从而可以开盖。扣钩大都为金属件和塑胶件,背面需设置扭簧。在扣钩旋转时有角度变化,扣钩易顶住面盖,易使面盖变形,所以对上盖组件的周圈高度空间要求高,成本高。此外,扣钩需装配扭簧,而扭簧也存在装配难的问题。而以上述旋转形式设置的扣钩,为了保证其动作的可靠性,必然需要在上盖组件内预留足够的空间,从而导致上盖组件通常较厚。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上盖组件较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上盖组件较厚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盖组件和煲体组件,上盖组件可开闭地盖设在煲体组件上,煲体组件具有与上盖组件扣合的扣位,上盖组件包括:内衬;把手转动组件,把手转动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内衬上,把手转动组件具有驱动端;扣钩,扣钩可滑动地设置在内衬上并与把手转动组件的驱动端驱动连接,当把手转动组件转动到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时,驱动端带动扣钩平移运动以使扣钩与扣位脱离或扣合。由于扣钩是通过平移运动来与扣位扣合或脱离的,在扣钩与扣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扣钩不会有上下的位移,对上盖组件的厚度要求不高。通过将扣钩设置成平移运动,以将上盖组件的厚度降低,以使上盖组件变得轻盈,便于上盖组件的开合。扣钩与把手转动组件的驱动端驱动连接,把手转动组件在转动的过程中会驱动扣钩的平移运动,以实现扣钩与扣位的扣合或脱离,进而使上盖组件与煲体组件之间的锁定或解锁。并且,把手转动组件本身就是实现上盖组件的开合控制的,将把手转动组件的运动与扣钩的动作结合,可以通过一个动作,实现对烹饪器具的解锁和锁定,操作极为便捷。进一步地,把手转动组件的驱动端具有顶接面,扣钩具有导向面,导向面向靠近上盖组件的中心轴的方向倾斜设置,把手转动组件转动时,顶接面沿导向面滑动,以驱动扣钩运动。顶接面与扣钩驱动连接,当把手转动组件由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切换时,转杆的顶接面会与扣钩接触,在转杆转动的过程中,转杆会带动扣钩平移运动,以使扣钩与扣位脱离。进一步地,上盖组件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支撑在内衬与扣钩之间,驱动端带动扣钩与扣位脱离,复位件使扣钩与扣位保持扣合;或者驱动端带动扣钩与扣位扣合,复位件使扣钩与扣位保持脱离。通过复位件可以使扣钩与扣位保持扣合或保持脱离。进一步地,把手转动组件与扣钩始终保持连接,且把手转动组件运动时,扣钩在把手转动组件的作用下沿上盖组件的径向平移运动。这样设置可以减少结构件的使用,且能实现扣钩与扣位的扣合和脱离。进一步地,把手转动组件包括转杆,转杆的外伸端具有顶接部,顶接部具有顶接面,且转杆转动的过程中,顶接面沿扣钩的表面滑动。顶接部为转杆的外伸端的末端形成的凸起,而顶接面为凸起上朝向上盖组件中心轴的一面,以使顶接面与扣钩驱动连接。进一步地,扣钩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具有扣合段,扣合段与扣位配合;导向部,顶接面沿导向部的导向面滑动。转杆在转动时,顶接面在转动时会沿导向面滑动,且会带动导向部向靠近上盖组件中心轴的方向运动,以使扣钩的扣合段与扣位脱离,从而实现上盖组件与煲体组件的解锁。进一步地,内衬具有径向导向结构和高度限位结构,扣钩的至少一部分限位在径向导向结构和高度限位结构构成的限位区域内。这样,径向导向结构和高度限位结构可以限制扣钩在内衬上的运动,以使扣钩稳定地设置在内衬上。进一步地,内衬具有贯通内衬上下表面的滑移孔,径向导向结构包括位于内衬的上表面的两个限位板,且两个限位板位于滑移孔两侧,扣钩位于两个限位板之间,且扣钩底端穿过滑移孔向煲体组件的一侧伸出。滑移孔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扣钩穿过内衬与扣位配合;另一方面可以使扣钩在滑移孔内做平移运动。进一步地,高度限位结构包括多个限位卡扣,两个限位板彼此相对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卡扣以止挡扣钩的上移运动。限位板也可以限制扣钩的运动方向,避免扣钩的运动跑偏,同时对扣钩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限位卡扣的设置可以避免扣钩向上移动,从而防止扣钩在受力过程中与内衬脱离,提高了扣钩的运动稳定性。进一步地,内衬上设置有朝向扣钩伸出的扣位凸起,当扣钩沿滑移孔向扣位一侧运动时,扣钩接触扣位凸起的扣合限位面后停止运动,以限制扣钩的扣合距离。扣位凸起的设置可以保证扣钩不会在复位件的作用下与内衬脱离,而且限制扣钩的扣合距离避免扣钩与扣位扣死而不能打开的现象。进一步地,扣钩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段、限位段、支撑段和扣合段,限位段水平设置以与限位卡扣限位配合,扣合段穿过滑移孔与扣位配合,上盖组件的复位件连接在支撑段的定位筋上;导向部,导向部设置在连接段的顶端。限位卡扣与限位段发生止挡作用,避免扣钩与内衬脱离。进一步地,扣钩包括多个加强肋,加强肋立置在主体部上,且至少一个加强肋连接连接段和限位段,至少另一个加强肋连接支撑段和限位段。加强肋的设置可以提高扣钩的强度,避免扣钩在运动时与内衬碰撞而破碎,导致扣钩失效,加强肋的设置可以有效保证扣钩稳定工作进而可以使烹饪器具稳定工作,增加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把手转动组件的驱动端具有顶接面,扣钩具有导向面,导向面向靠近上盖组件的中心轴的方向倾斜设置,把手转动组件转动时,顶接面沿导向面滑动,以驱动扣钩运动,把手转动组件包括转杆,转杆的外伸端具有顶接部,顶接部具有顶接面,且转杆转动的过程中,顶接面沿扣钩的表面滑动,扣钩包括主体部和导向部,主体部具有扣合段,扣合段与扣位配合,内衬具有径向导向结构和高度限位结构,扣钩的至少一部分限位在径向导向结构和高度限位结构构成的限位区域内,内衬具有贯通内衬的上下表面的滑移孔,径向导向结构包括位于内衬的上表面的两个限位板,且两个限位板位于滑移孔两侧,扣钩位于两个限位板之间,且扣钩底端穿过滑移孔向煲体组件一侧伸出,高度限位结构包括多个限位卡扣,两个限位板彼此相对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卡扣以止挡扣钩的上移运动,内衬上设置有朝向扣钩伸出的扣位凸起,当扣钩沿滑移孔向扣位一侧运动时,扣钩接触扣位凸起的扣合限位面后停止运动,以限制扣钩的扣合距离;上盖组件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支撑在内衬与扣钩之间,驱动端带动扣钩与扣位脱离,复位件使扣钩与扣位保持扣合;或者上盖组件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支撑在内衬与扣钩之间,驱动端带动扣钩与扣位扣合,复位件使扣钩与扣位保持脱离,主体部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段、限位段、支撑段和扣合段,限位段水平设置以与限位卡扣限位配合,扣合段穿过滑移孔与扣位配合,上盖组件的复位件连接在支撑段的定位筋上;导向部设置在连接段的顶端,扣钩包括多个加强肋,加强肋立置在主体部上,且至少一个加强肋连接连接段和限位段,至少另一个加强肋连接支撑段和限位段;或者把手转动组件与扣钩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组件(10)和煲体组件(20),所述上盖组件(10)可开闭地盖设在所述煲体组件(20)上,所述煲体组件(20)具有与所述上盖组件(10)扣合的扣位(21),所述上盖组件(10)包括:/n内衬(30);/n把手转动组件(40),所述把手转动组件(4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内衬(30)上,所述把手转动组件(40)具有驱动端;/n扣钩(50),所述扣钩(5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内衬(30)上并与所述把手转动组件(40)的驱动端驱动连接,当所述把手转动组件(40)转动到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时,所述驱动端带动所述扣钩(50)平移运动以使所述扣钩(50)与所述扣位(21)脱离或扣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组件(10)和煲体组件(20),所述上盖组件(10)可开闭地盖设在所述煲体组件(20)上,所述煲体组件(20)具有与所述上盖组件(10)扣合的扣位(21),所述上盖组件(10)包括:
内衬(30);
把手转动组件(40),所述把手转动组件(4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内衬(30)上,所述把手转动组件(40)具有驱动端;
扣钩(50),所述扣钩(5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内衬(30)上并与所述把手转动组件(40)的驱动端驱动连接,当所述把手转动组件(40)转动到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时,所述驱动端带动所述扣钩(50)平移运动以使所述扣钩(50)与所述扣位(21)脱离或扣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转动组件(40)的驱动端具有顶接面(412),所述扣钩(50)具有导向面(521),所述导向面(521)向靠近所述上盖组件(10)的中心轴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把手转动组件(40)转动时,所述顶接面(412)沿所述导向面(521)滑动,以驱动所述扣钩(50)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10)还包括复位件(60),所述复位件(60)支撑在所述内衬(30)与所述扣钩(50)之间,
所述驱动端带动所述扣钩(50)与所述扣位(21)脱离,所述复位件(60)使所述扣钩(50)与所述扣位(21)保持扣合;或者
所述驱动端带动所述扣钩(50)与所述扣位(21)扣合,所述复位件(60)使所述扣钩(50)与所述扣位(21)保持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转动组件(40)与所述扣钩(50)始终保持连接,且所述把手转动组件(40)运动时,所述扣钩(50)在所述把手转动组件(40)的作用下沿所述上盖组件(10)的径向平移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转动组件(40)包括转杆(41),所述转杆(41)的外伸端具有顶接部(411),所述顶接部(411)具有顶接面(412),且所述转杆(41)转动的过程中,所述顶接面(412)沿所述扣钩(50)的表面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钩(50)包括:
主体部(51),所述主体部(51)具有扣合段(511),所述扣合段(511)与所述扣位(21)配合;
导向部(52),所述顶接面(412)沿所述导向部(52)的导向面(521)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30)具有径向导向结构和高度限位结构,所述扣钩(50)的至少一部分限位在所述径向导向结构和所述高度限位结构构成的限位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30)具有贯通所述内衬(30)上下表面的滑移孔(31),所述径向导向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内衬(30)的上表面的两个限位板(32),且两个所述限位板(32)位于所述滑移孔(31)两侧,所述扣钩(50)位于所述两个所述限位板(32)之间,且所述扣钩(50)底端穿过所述滑移孔(31)向所述煲体组件(20)的一侧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限位结构包括多个限位卡扣(321),两个所述限位板(32)彼此相对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所述限位卡扣(321)以止挡所述扣钩(50)的上移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30)上设置有朝向所述扣钩(50)伸出的扣位凸起(33),当所述扣钩(50)沿所述滑移孔(31)向所述扣位(21)一侧运动时,所述扣钩(50)接触所述扣位凸起(33)的扣合限位面后停止运动,以限制所述扣钩(50)的扣合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钩(50)包括:
主体部(51),所述主体部(51)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段(512)、限位段(513)、支撑段(514)和扣合段(511),所述限位段(513)水平设置以与所述限位卡扣(321)限位配合,所述扣合段(511)穿过所述滑移孔(31)与所述扣位(21)配合,所述上盖组件(10)的复位件(60)连接在所述支撑段(514)的定位筋(515)上;
导向部(52),所述导向部(52)设置在所述连接段(512)的顶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钩(50)包括多个加强肋(53),所述加强肋(53)立置在所述主体部(51)上,且至少一个所述加强肋(53)连接所述连接段(512)和所述限位段(513),至少另一个所述加强肋(53)连接所述支撑段(514)和所述限位段(513)。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转动组件(40)的驱动端具有顶接面(412),所述扣钩(50)具有导向面(521),所述导向面(521)向靠近所述上盖组件(10)的中心轴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把手转动组件(40)转动时,所述顶接面(412)沿所述导向面(521)滑动,以驱动所述扣钩(50)运动,所述把手转动组件(40)包括转杆(41),所述转杆(41)的外伸端具有顶接部(411),所述顶接部(411)具有所述顶接面(412),且所述转杆(41)转动的过程中,所述顶接面(412)沿所述扣钩(50)的表面滑动,所述扣钩(50)包括主体部(51)和导向部(52),所述主体部(51)具有扣合段(511),所述扣合段(511)与所述扣位(21)配合,所述内衬(30)具有径向导向结构和高度限位结构,所述扣钩(50)的至少一部分限位在所述径向导向结构和所述高度限位结构构成的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鑫张懿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