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冷媒高效冷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1533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冷媒高效冷却机构,包括翅片组以及穿设在翅片组上并用于供冷媒流动的管道,管道为双层管,包括外管和穿设于外管管腔中的内管,内管用于传输高沸点冷媒,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区域用于传输低沸点冷媒;翅片上的通孔处连接有支撑筒,支撑筒的顶部周沿向外扩张形成翻边,翅片上靠近通孔周沿处环向向上凸起形成台阶,台阶另一侧的结构与下方翅片上的翻边形状相配合。

An efficient cooling mechanism with double refriger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冷媒高效冷却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交换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双冷媒高效冷却机构。
技术介绍
翅片冷却机构主要包括翅片和穿设于翅片中的冷却管道,制冷剂于冷却管道内流动,热流体(热气体)从各翅片表面流过,此过程中,热流体的热量通过翅片及冷却管道传递给冷却管道内的制冷剂,冷却管道内的制冷剂始终在流动并将热量带走,即完成了制冷剂和热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热流体的温度得到降低。制冷剂的选择对冷却效果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制冷剂也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例如氟利昂作为制冷剂时,氟利昂虽然吸热能力较强,但是热容量有限,因此其吸收一定热量后很快会达到类似于饱和的状态,导致后续无法再继续吸热。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冷媒高效冷却机构,包括翅片组以及穿设在翅片组上并用于供冷媒流动的管道,管道为双层管,包括外管和穿设于外管管腔中的内管,内管用于传输高沸点冷媒,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区域用于传输低沸点冷媒,这里的“高沸点”和“低沸点”是相对而言的,冷却机构中还包括高沸点冷媒储存箱、低沸点冷媒储存箱、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泵体、第二泵体,高沸点冷媒储存箱通过第一循环管路将高沸点冷媒依次输送至第一冷凝器、内管后,再输送回高沸点冷媒储存箱,第一泵体安装于第一循环管路上,低沸点冷媒储存箱通过第二循环管路将低沸点冷媒依次输送至第二冷凝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区域后,再输送回低沸点冷媒储存箱,第二泵体安装于第二循环管路上,翅片组包括若干排列设置的翅片,翅片上分布开设有若干个贯穿翅片上下表面的通孔,管道通过通孔依次穿设经过各翅片,翅片上表面上且位于通孔处连接有与通孔为同轴设置且沿自身轴向两端均为开口的第一支撑筒,管道同轴穿设经过第一支撑筒,第一支撑筒的顶部周沿向外扩张形成翻边,第一支撑筒的底部与通孔之间通过环状台阶相连,环状台阶与第一支撑筒和/或通孔为同轴设置,环状台阶包括水平环状片,水平环状片的外周沿竖直向下延伸形成沿自身轴向两端均为开口的第二支撑筒,第二支撑筒底部周沿环向连接至通孔孔沿,水平环状片的内沿则环向连接于第一支撑筒的底部周沿,上下相邻设置的翅片之间,下方翅片上的翻边整体竖直向上恰好嵌入上方翅片上水平环状片下表面与第二支撑筒的内圆柱面所围成的凹槽中,其中,翻边为由下而上向外倾斜设置,管道的外管管身沿径向向外周向贴紧于第一支撑筒的内圆柱面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双冷媒高效冷却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双冷媒高效冷却机构中,管道穿设在翅片组上时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翅片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翅片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剖视图),为了对两片翅片分辨得更清楚,图中上下相邻的两个翅片一个有剖面线(斜线)填充,另一个没有,下同(内管2未画出),图5是图4中画圈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内管2未画出),图6为当本专利技术的翅片上没有环状台阶及翻边的情况下,装配时将上下相邻的两片翅片压紧抵靠在一起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以此作为对比(内管2未画出),图7为当本专利技术的翅片上没有环状台阶的情况下,装配时将上下相邻的两片翅片压紧抵靠在一起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以此作为对比(内管2未画出),图8为从本专利技术中的翅片实物的下表面上看到的环状台阶的示意图,图9为从本专利技术中的翅片实物的上表面上看到的支撑筒及翻边的示意图,其中,1—外管,2—内管,3—高沸点冷媒,4—低沸点冷媒,5—高沸点冷媒储存箱,6—低沸点冷媒储存箱,7—第一冷凝器,8—第二冷凝器,9—第一循环管路,91—第一泵体,10—第二循环管路,101—第二泵体,11—翅片,111—通孔,12—第一支撑筒,121—翻边,13—环状台阶,131—水平环状片,132—第二支撑筒,14—外管连接弯管,15—内管连接弯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使用的词语“上”、“下”、“竖直”、“水平”指的是附图3、4、5、6、7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这些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双冷媒高效冷却机构首先包括翅片组以及穿设在翅片组上并用于供冷媒流动的管道、高沸点冷媒储存箱5、低沸点冷媒储存箱6、第一冷凝器7、第二冷凝器8、第一泵体91、第二泵体101,管道为双层管,包括外管1和穿设于外管1管腔中的内管2,内管2用于传输高沸点冷媒3水,内管2与外管1之间的区域用于传输低沸点冷媒4氟利昂(气态),高沸点冷媒储存箱5通过第一循环管路9并在第一泵体91的作用下,将其中的高沸点冷媒3依次输送至第一冷凝器7、内管2后,再输送回高沸点冷媒储存箱5,第一泵体91安装于第一循环管路9上,低沸点冷媒储存箱6通过第二循环管路10并在第二泵体101的作用下,将其中的低沸点冷媒4依次输送至第二冷凝器8、内管2与外管1之间的区域后,再输送回低沸点冷媒储存箱6,第二泵体101安装于第二循环管路10上;另一方面,翅片组包括若干排列设置的翅片11,各翅片11为上下正对排列设置且接近面面平行,翅片11上分布开设有若干个贯穿翅片11上下表面的通孔111,管道(外管1)通过通孔111依次穿设经过各翅片11,翅片11上表面上位于通孔111处连接有与通孔111为同轴设置且沿自身轴向两端均为开口的第一支撑筒12,管道(外管1包括内管2)同轴穿设经过第一支撑筒12(管道的外管1管身沿径向向外周向贴紧于所述第一支撑筒(12)的内圆柱面上),第一支撑筒12的顶部周沿向外扩张形成翻边121,翻边121为由下而上向外倾斜设置,第一支撑筒12的底部与通孔111之间通过环状台阶13相连,环状台阶13与第一支撑筒12和/或通孔111为同轴设置,环状台阶13包括水平环状片131,水平环状片131的外周沿竖直向下延伸形成沿自身轴向两端均为开口的第二支撑筒132,第二支撑筒132底部周沿环向连接至通孔111的孔沿,水平环状片131的内沿则环向连接于第一支撑筒12的底部周沿,其中,翅片11、环状台阶13、第一支撑筒12、翻边121为一体成型,上下相邻设置的翅片11之间,下方翅片11上的翻边121整体竖直向上恰好嵌入上方翅片11上的水平环状片131下表面与第二支撑筒132的内圆柱面所围成的凹槽中。很多现有技术中习惯采用水作为单一冷媒,结合图2来看:假设图2中使用的不是双层管,而是传统的单层管,且该管道中流通的是单一的水冷媒,水虽然热容高,但吸热速率较慢(吸热速率远没有氟利昂理想),因此热风吹经翅片11后,热风中能够被冷媒水所吸收、截留下来的热量十分有限,因此,本方案中穿设安装于翅片组上的冷媒传输管道分为外管1和内管2,内管2中流通着水作为冷媒,内管2与外管1之间的区域流通着另一种冷媒氟利昂,外管1直接与翅片11以及吹来的热风接触,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冷媒高效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包括翅片组以及穿设在所述翅片组上并用于供冷媒流动的管道,/n所述管道为双层管,包括外管(1)和穿设于所述外管(1)管腔中的内管(2),所述内管(2)用于传输高沸点冷媒(3),所述内管(2)与所述外管(1)之间的区域用于传输低沸点冷媒(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冷媒高效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包括翅片组以及穿设在所述翅片组上并用于供冷媒流动的管道,
所述管道为双层管,包括外管(1)和穿设于所述外管(1)管腔中的内管(2),所述内管(2)用于传输高沸点冷媒(3),所述内管(2)与所述外管(1)之间的区域用于传输低沸点冷媒(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冷媒高效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中还包括高沸点冷媒储存箱(5)、低沸点冷媒储存箱(6)、第一冷凝器(7)、第二冷凝器(8)、第一泵体(91)、第二泵体(101),
所述的高沸点冷媒储存箱(5)通过第一循环管路(9)将其中的所述的高沸点冷媒(3)依次输送至所述的第一冷凝器(7)、所述的内管(2)后,再输送回所述高沸点冷媒储存箱(5),所述的第一泵体(91)安装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9)上,
所述的低沸点冷媒储存箱(6)通过第二循环管路(10)将其中的所述低沸点冷媒(4)依次输送至所述第二冷凝器(8)、所述内管(2)与所述外管(1)之间的区域后,再输送回所述低沸点冷媒储存箱(6),所述第二泵体(101)安装于所述第二循环管路(10)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冷媒高效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组包括若干排列设置的翅片(11),所述翅片(11)上分布开设有若干个贯穿所述翅片(11)上下表面的通孔(111),所述管道通过所述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元郑磊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常蒸热交换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