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温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4427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温水循环系统,属于纺织设备领域,其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热媒进口、热媒出口、降温水进口和降温水出口,所述热媒进口和热媒出口与染缸相连通,所述降温水进口与冷却水管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用于储存生产用水,所述蓄水池内设有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一端延伸出蓄水池与降温水出口连通,所述循环水管另一端延伸出蓄水池与冷却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将含有热量的降温水快速降温循环利用的效果。

A cooling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温水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降温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分散染料对涤纶染色的染色温度通常高于130℃,染色完成后需要将染缸内温度降至60-80℃才能出布。降温需要借助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利用冷却水管内的冷却水和高温染液热交换实现染液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水温度较高、含有余热,降温水循环系统即是对该部分含有余热的降温水进行降温,进而实现降温水循环使用。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含有余温的降温水静置降温后重新作为冷却水,降温效率较差,需要的等待的时间过长同时需要大量占用水资源。为此我们提供一种降温水循环系统,能够将含有热量的的降温水循环降温并继续当做冷却水进行使用,以达到少水生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温水循环系统,具有将含有热量的降温水快速降温循环利用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降温水循环系统,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热媒进口、热媒出口、降温水进口和降温水出口,所述热媒进口和热媒出口与染缸相连通,所述降温水进口与冷却水管连通,还包括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用于储存生产用水,所述蓄水池内设有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一端延伸出蓄水池与降温水出口连通,所述循环水管另一端延伸出蓄水池与冷却水管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循环水管贯穿过蓄水池,循环水管内含有热量的降温水与蓄水池内的水进行热量交换,降温水的热量扩散到蓄水池内,降温水可以快速冷却,再次循环当做冷却水使用,不会再占用大量水资源,达到少水生产的效果。蓄水池内的水用来作为印染厂的生产用水,因为印染厂生产用水大多都需要进行加热,降温水将热量扩散在蓄水池内,使蓄水池内的水温度提高,可以不用再使用常温水进行加热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水管位于蓄水池内的管道为铜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水管位于蓄水池内的管道采用铜管,铜管的导热性能好,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水管位于蓄水池内的管道呈螺旋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结构增大了循环水管与蓄水池中的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与冷却水管之间连接有循环水道,所述循环水道顶端开口,所述循环水道一端与贯穿过蓄水池的循环水管连接,所述循环水道另一端与冷却水管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露天水道的设置,方便含有热量的降温水与空气接触,进一步进行散热,确保降温水完全冷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水道顶端盖设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与循环水道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网的设置可以防止外界杂物进入水道内造成污染,同时可以防止工作人员踏入水道内发生危险,可拆卸连接方便于水道的清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水道远离蓄水池的一端设有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可以将循环水道内的杂物过滤掉,防止杂物堆积将冷却管道堵塞。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水道与冷却水管之间连接有冷却塔,所述循环水道与冷却塔之间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与循环水道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与冷却塔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却塔出水口与冷却水管之间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与冷却塔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与冷却水管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塔进一步对降温水进行冷却处理,将降温水冷却至可以再次充当冷却水的温度,降温水再次进入热交换器内进行热交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网与循环水道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可拆卸方便于对过滤网进行清理和清洗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循环水管、循环水道和冷却塔的设置,能够将进行热交换后的含有余热的降温水快速冷却,再次循环作为冷却水使用,减少了冷却水的用水量,不必占用过多的水资源当做冷却水,实现少水生产;2.通过蓄水池的设置,能够将降温水内的热量再次利用,将蓄水池内的水和循环水管内的降温水进行热交换,将降温水的热量交换到蓄水池内,而蓄水池内的水做为生产用水一般需要进行加热,在加热的时候不必从从室温开始加热,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部放大图。图中,1、染缸;2、热交换器;3、蓄水池;4、循环水道;5、冷却塔;21、热媒进口;22、热媒出口;23、降温水进口;24、降温水出口;25、冷却水管;31、循环水管;41、防护网;42、过滤网;51、第一水泵;52、第二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3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降温水循环系统,包括染缸1、热交换器2、蓄水池3、循环水道4和冷却塔5。本实施例中热交换器2优选为板式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包括热媒进口21、热媒出口22、降温水进口23和降温水出口24。热媒进口21和热媒出口22与染缸1相连通,降温水进口23与冷却水管25连通;蓄水池3内设有循环水管31,循环水管31一端延伸出蓄水池3与降温水出口24连通,另一端延伸出蓄水池3与循环水道4连通。循环水道4远离蓄水池3的一端与冷却塔5进水口连通,冷却塔5的出水口与冷却水管25连通。如图1和图2所示,循环水管31位于蓄水池3内的管道呈螺旋状,材质为铜管。铜管的导热效果好还耐高温,螺旋状结构加大了循环水管31与蓄水池3内的水的接触面积,便于循环水管31内降温水的热量扩散到蓄水池3内。蓄水池3用于储存生产用水,而印染工序用到水大都需要进行加热,循环水管31内降温水的热量扩散到蓄水池3内,当蓄水池3内的水在使用时不必从室温开始加热。循环水道4上盖设有可拆卸的防护网41,循环水道4内与冷却塔5连接的一端设有过滤网42,过滤网42可拆卸连接在循环水道4上,用来过滤循环水道4中的杂质防止堵塞冷却塔5的进水口。循环水道4与冷却塔5之间连接有第一水泵51,所第一水泵51的进水口与循环水道4连接,第一水泵51的出水口与冷却塔5的进水口连接;冷却塔5出水口与冷却水管25之间连接有第二水泵52,第二水泵52的进水口与冷却塔5的出水口连接,第二水泵52的出水口与冷却水管25连接。具体实施过程:当染缸1内的染液需要降温时,首先冷却水管25内的冷却水通过降温水进口23进入热交换器2内,与染液进行热交换后从降温水出口24排出。流入循环水管31内与蓄水池3内的生产用水进行热交换,降温水的热量扩散到蓄水池3内。然后降温水流入循环水道4内与空气接触散热,在第一水泵51的作用下流入冷却塔5内再次冷却。最后在第二水泵52的作用下流入冷却水管25内,再次充当冷却水。至此操作完成。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温水循环系统,包括热交换器(2),所述热交换器(2)包括热媒进口(21)、热媒出口(22)、降温水进口(23)和降温水出口(24),所述热媒进口(21)和热媒出口(22)与染缸(1)相连通,所述降温水进口(23)与冷却水管(25)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蓄水池(3),所述蓄水池(3)用于储存生产用水,所述蓄水池(3)内设有循环水管(31),所述循环水管(31)一端延伸出蓄水池(3)与降温水出口(24)连通,所述循环水管(31)另一端延伸出蓄水池(3)与冷却水管(25)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温水循环系统,包括热交换器(2),所述热交换器(2)包括热媒进口(21)、热媒出口(22)、降温水进口(23)和降温水出口(24),所述热媒进口(21)和热媒出口(22)与染缸(1)相连通,所述降温水进口(23)与冷却水管(25)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蓄水池(3),所述蓄水池(3)用于储存生产用水,所述蓄水池(3)内设有循环水管(31),所述循环水管(31)一端延伸出蓄水池(3)与降温水出口(24)连通,所述循环水管(31)另一端延伸出蓄水池(3)与冷却水管(2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温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31)位于蓄水池(3)内的管道为铜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温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31)位于蓄水池(3)内的管道呈螺旋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温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3)与冷却水管(25)之间连接有循环水道(4),所述循环水道(4)顶端开口,所述循环水道(4)一端与贯穿过蓄水池(3)的循环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子刚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福亿印花炼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