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1438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5:3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该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包括气缸体,该气缸体具有安装空间并具有冷却剂入口和冷却剂出口,冷却剂可通过该冷却剂入口流入安装空间,冷却剂可通过该冷却剂出口排出。盖板覆盖安装空间并形成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废气可通过该废气入口流入,废气可通过该废气出口排出。管安装在安装空间中,并且废气可流过该管。入口箱安装在安装空间中并被配置为将流过盖板的废气入口的废气分配到管。出口箱安装在安装空间中并被配置为将从管排出的废气引导到盖板的废气出口。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coo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气再循环冷却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并且在特定实施例中涉及一种安装在气缸体处的EGR冷却器。
技术介绍
废气再循环(EGR)系统为一种安装在车辆中以减少有害废气的系统。通常,当混合器中的空气比例高且燃烧良好时,NOx增加。因此,EGR系统为一种这样的系统,其用于在混合器中再次混合从发动机排放的一部分(例如,5%至20%)废气以减少混合器中的氧气量并阻碍燃烧,从而抑制NOx的出现。通常,由于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因此EGR系统具有EGR冷却器以降低再循环废气的温度。相关技术的EGR冷却器包括安装在单独的壳体内的冷却结构,需要用于连接再循环管线的各种部件(诸如接头等),再循环气体通过该再循环管线流到壳体外,并且由于再循环管线的长度增加而导致高的车辆制造成本。而且,由于难以将EGR冷却器牢固地固定在车辆内,所以EGR冷却器壳体在车辆行驶时摆动,从而引起过度振动。在该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专利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并且因此它可包含不构成该国家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该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具有降低车辆制造成本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也可提供一种EGR冷却器,该EGR冷却器具有减少车辆行驶时引起的振动的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EGR(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可包括气缸体,该气缸体具有安装空间并具有冷却剂入口和冷却剂出口,冷却剂可通过该冷却剂入口流入安装空间中,冷却剂可通过该冷却剂出口排出。盖板覆盖安装空间并形成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废气通过该废气入口流入,废气通过该废气出口排出。多个管安装在安装空间中。废气在管中流动。入口箱中安装在安装空间中并将流过盖板的废气入口的废气分配到管。出口箱安装在安装空间中并将从管排出的废气引导到盖板的废气出口。多个管可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堆叠。可在管的外表面上形成至少一个间隔件(spacer)以在多个管之间维持恒定的距离。形成与多个管对应的多个管入口孔的入口集合管(header)可置于多个管与入口箱之间,并且废气可从入口箱分配到多个管。形成与多个管对应的多个管出口孔的出口集合管可置于多个管与出口箱之间,并且废气可从多个管排出到出口箱。与盖板的废气入口连通的入口箱孔和用于安装入口集合管的集合管入口插入部分可形成在入口箱中。用于安装出口集合管的集合管出口插入部分和与盖板的废气出口连通的出口箱孔可形成在出口箱中。向气缸体的相对侧弯曲的盖弯曲部分可形成在盖板的外侧上。可形成引导突起以引导冷却剂的流动,并且引导突起可形成为朝向安装空间突出。多个突起可朝向安装空间的相对侧突出,以便防止在发动机处生成的噪声传递到外部。EGR冷却器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盖板与气缸体之间的垫片。EGR冷却器可进一步包括:入口管道,该入口管道安装在盖板的废气入口中;以及出口管道,该出口管道安装在盖板的废气出口中。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可形成为具有褶皱的波纹管形状。EGR冷却器可进一步包括:入口凸缘,该入口凸缘安装到入口管道;以及出口凸缘,该出口凸缘安装到出口管道。根据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压制工艺制造的盖板、入口箱和出口箱通过焊接组装,从而简化了EGR冷却器的结构并降低了材料成本和总重量。附图说明在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时使用附图作为参考,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不应意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于附图。图1为示出应用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的发动机系统的配置的视图。图2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气缸体的配置的局部透视图。图3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EGR冷却器的透视图。图4为在不同方向上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EGR冷却器的透视图。图5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EGR冷却器的分解透视图。图6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的透视图。图7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箱的透视图。图8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盖板的透视图。图9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入口管道或出口管道的透视图。图10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入口管道或出口管道的透视图。以下参考标号可结合附图使用:10:进气管线20:发动机21:燃烧室30:气缸体31:安装空间33:冷却剂入口35:冷却剂出口40:废气管线50:废气再循环装置52:EGR管线54:EGR阀60:催化转化器70:涡轮增压器71:涡轮72:压缩机100:EGR冷却器110:管111:间隔件120:入口箱122:入口箱孔124:集合管入口插入部分130:出口箱132:出口箱孔134:集合管出口插入部分140:入口集合管142:管入口孔144:入口集合管弯曲部分150:出口集合管152:管出口孔154:出口集合管弯曲部分160:盖板161:废气入口162:废气出口163:盖弯曲部分165:突起167:引导突起169:盖接合孔170:垫片172:垫片接合孔180:入口管道,出口管道182:钎焊部分190:入口凸缘,出口凸缘192:凸缘接合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所有这些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为了阐明本专利技术,将省略与描述无关的部分,并且在整个说明书中类似的部分使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每个元件的尺寸和厚度在附图中任意示出,并且本专利技术不必限于此。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夸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首先,将参考图1描述应用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的发动机系统。图1为示出应用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的发动机系统的配置的视图。如图1中所示,应用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EGR冷却器100的发动机系统可包括发动机20和废气再循环装置50。发动机20包括用于通过燃料的燃烧生成驱动车辆所需的动力的多个燃烧室21,并且发动机20连接到进气管线10和废气管线40,供应到燃烧室21的进气流过该进气管线10,从燃烧室21排放的废气流过废气管线40。废气管线40设置有用于净化从燃烧室21排放的废气中所包含的各种有害物质的催化转化器60。催化转化器60可包括三元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包括:/n气缸体,所述气缸体具有安装空间并具有冷却剂入口和冷却剂出口,冷却剂能通过所述冷却剂入口流入所述安装空间,冷却剂能通过所述冷却剂出口排出;/n盖板,所述盖板覆盖所述安装空间并形成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废气能通过所述废气入口流入,废气能通过所述废气出口排出;/n多个管,所述多个管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中,并且废气能流过所述多个管;/n入口箱,所述入口箱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中并被配置为将流过所述盖板的所述废气入口的废气分配到所述管中;以及/n出口箱,所述出口箱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中并被配置为将从所述管排出的废气引导到所述盖板的所述废气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06 KR 10-2018-01559981.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包括:
气缸体,所述气缸体具有安装空间并具有冷却剂入口和冷却剂出口,冷却剂能通过所述冷却剂入口流入所述安装空间,冷却剂能通过所述冷却剂出口排出;
盖板,所述盖板覆盖所述安装空间并形成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废气能通过所述废气入口流入,废气能通过所述废气出口排出;
多个管,所述多个管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中,并且废气能流过所述多个管;
入口箱,所述入口箱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中并被配置为将流过所述盖板的所述废气入口的废气分配到所述管中;以及
出口箱,所述出口箱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中并被配置为将从所述管排出的废气引导到所述盖板的所述废气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中所述多个管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堆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进一步包括形成在管的外表面上以在所述多个管之间维持恒定距离的间隔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进一步包括出口集合管,所述出口集合管形成对应于所述多个管的多个管出口孔,所述出口集合管被置于所述多个管与所述出口箱之间,其中废气能从所述多个管排出到所述出口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进一步包括:集合管出口插入部分,所述集合管出口插入部分用于安装所述出口集合管;以及出口箱孔,所述出口箱孔与形成在所述出口箱中的所述盖板的所述废气出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中:
入口集合管形成对应于所述多个管的多个管入口孔,所述入口集合管被置于所述多个管与所述入口箱之间,并且
所述废气能从所述入口箱分配到所述多个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进一步包括:入口箱孔,所述入口箱孔与所述盖板的所述废气入口连通;以及集合管入口插入部分,所述集合管入口插入部分用于安装形成在所述入口箱中的所述入口集合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中在所述盖板的外侧上形成有盖弯曲部分,所述盖弯曲部分弯向所述气缸体的相对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中形成有引导突起以引导冷却剂的流动,所述引导突起朝向所述安装空间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中多个突起朝向所述安装空间的相对侧突出,以防止在发动机处产生的噪声传递到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进一步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盖板与所述气缸体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一锡洪龙豹李承勋任正赫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