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泥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120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泥水分离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侧壁设有通入筒体内的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加药口,进水管位于筒体内的端部向下弯折且端部处固定设有微涡流反应筒,微涡流反应筒为圆柱状结构,微涡流反应筒顶部设有插入进水管的通孔,微涡流反应筒底部封闭,微涡流反应筒侧壁设有若干向外凸出的喷嘴,所述喷嘴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喷嘴同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或同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进水管插入微涡流反应筒的端部高度低于喷嘴高度;所述微涡流反应筒位于旋流反应罩内,旋流反应罩顶部封闭、底部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充分利用水力形成涡流反应、旋流沉降、接触碰撞及斜管沉淀的优点,最大化的提高了泥水分离效率,降低了能耗。

A fast mud water sepa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泥水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泥水分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泥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隧道施工期废水及混凝土搅拌站冲洗排水,水体主要含有悬浮物、石屑及石粉、泥浆、油类物质,同时还有混凝土中的各种添加剂、TNT残留物,泥水浓度比高。目前,对工程施工期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处理的设备一般为混凝沉淀池,它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三种,其结构一般为在池顶设置搅拌反应装置,通过机械搅拌使混凝剂充分混合,发挥絮凝作用,但是混凝后的沉淀需要在静止状态想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近年来,为了提高沉淀效率,控制出水悬浮物浓度,一批新型的沉淀设备,如旋流混凝反应池、微涡流反应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等应运而生,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广泛采用;但受限于其结构设计缺陷,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维护不便,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处理效果且沉降效果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泥水分离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中水和药剂混合均匀,泥水分离速度快。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泥水分离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上部侧壁设有出水口,筒体侧壁设有通入筒体内的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加药口,进水管位于筒体内的端部向下弯折且端部处固定设有微涡流反应筒,微涡流反应筒为圆柱状结构,微涡流反应筒顶部设有插入进水管的通孔,微涡流反应筒底部封闭,微涡流反应筒侧壁设有若干向外凸出的喷嘴,所述喷嘴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喷嘴同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或同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进水管插入微涡流反应筒的端部高度低于喷嘴高度;所述微涡流反应筒位于旋流反应罩内,旋流反应罩顶部封闭、底部开口。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为圆柱状,所述微涡流反应筒位于筒体的中心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喷嘴沿微涡流反应筒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布置,喷嘴数量有6~8个。进一步地,所述喷嘴的方向为微涡流反应筒的圆周的切线方向且倾斜向下。旋流效果好。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插入微涡流反应筒的端部距离微涡流反应筒底部的距离为5~10cm。在满足进水管的水有反射力的情况下又能保证出水量。进一步地,所述旋流反应罩为圆台状结构。旋流效果好。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内设有斜管沉淀区,斜管沉淀区位于进水管的上方、出水口的下方,斜管填料区从下至上分别下斜管填料区、稳流区、上斜管填料区,下斜管填料区和上斜管填料区倾斜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底部为倒圆台状集泥斗。一方面利于排泥,另一方面污泥沿旋流反应罩内壁旋转向下快速运动时可以和倒圆台状集泥斗上部的悬浮颗粒碰撞,形成更大的污泥颗粒,利于污泥颗粒沉降。进一步地,所述倒圆台状集泥斗处设吸泥管,吸泥管吸泥口位于倒圆台状集泥斗处,吸泥管出泥口位于筒体外,且出泥口的高度低于吸泥口,吸泥管上设有阀门位于筒体外,吸泥口为喇叭口。通过虹吸原理,即可排泥。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内设有出水堰位于出水口处。均匀收集清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微涡流反应筒和旋流反应罩组合,通过自身水力条件使混凝剂和废水产生涡流反应,并使涡流反应产生的大污泥颗粒在旋流离心力作用下快速沉降分离,形成污泥沉淀。2、本专利技术中水和药剂混合均匀,泥水分离速度快。3、本专利技术中充分利用了涡流反应、旋流沉降、接触碰撞及斜管沉淀的优点,最大化的提高了沉淀效率,降低了能耗,而且本高效涡旋流斜管沉淀设备具有抗冲击能力强、操作弹性大、占地面积小、维护方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进水管端部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微涡流反应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如图1、2、3所示,一种快速泥水分离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为圆柱状,筒体1上部侧壁设有出水口2,筒体1内设有出水堰13位于出水口2处。筒体1侧壁设有通入筒体1内的进水管3,进水管3上设有加药口4,进水管3位于筒体1内的端部向下弯折且端部处固定设有微涡流反应筒5,微涡流反应筒5为圆柱状结构,微涡流反应筒5位于筒体1的中心轴线上,微涡流反应筒5顶部设有插入进水管3的通孔6,微涡流反应筒5底部封闭,微涡流反应筒5侧壁设有若干向外凸出的喷嘴7,喷嘴7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喷嘴7同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或同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喷嘴7最好沿微涡流反应筒5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布置,喷嘴7数量有6~8个,喷嘴7的方向为微涡流反应筒5的圆周的切线方向且倾斜向下,进水管3插入微涡流反应筒5的端部高度低于喷嘴7高度,进水管3插入微涡流反应筒5的端部距离微涡流反应筒5底部的距离为5~10cm。;微涡流反应筒5位于旋流反应罩8内,旋流反应罩8顶部封闭、底部开口,旋流反应罩8为圆台状结构。筒体1内设有斜管沉淀区9,斜管沉淀区9位于进水管3的上方、出水口2的下方,斜管填料区9从下至上分别下斜管填料区9.1、稳流区9.2、上斜管填料区9.3,下斜管填料区9.1和上斜管填料区9.2倾斜方向相反。筒体1底部为倒圆台状集泥斗10。倒圆台状集泥斗处10设吸泥管11,吸泥管11吸泥口11.1位于倒圆台状集泥斗10处,吸泥管11出泥口11.2位于筒体1外,且出泥口11.2的高度低于吸泥口11.1,吸泥管11上设有阀门12位于筒体1外,吸泥口11.1为喇叭口。工作时,混凝剂与废水混合形成混合液后进入微涡流反应筒5内,混合液到达微涡流反应筒5底部时反射向上,形成一次涡流反应,使得混合液内的药剂和废水混合均匀,再通过喷嘴7喷出,由于喷嘴7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喷嘴7同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或同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混合液从喷嘴7处旋流喷出,在旋流反应罩8内产生旋流沉降,较大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向旋流反应罩8内壁,并沿旋流反应罩8内壁旋转向下快速运动,沉积于下部的倒圆台状集泥斗10内,污泥沿旋流反应罩8内壁旋转向下快速运动时可以和倒圆台状集泥斗10上部的悬浮颗粒碰撞,形成更大的颗粒;较小颗粒的悬浮物质向下旋流的一定程度后会随水流向上旋流,形成二次涡流反应,渐渐聚积形成胶体物质,并被上部双层斜管填料污泥层捕获形成大的污泥颗粒滑下,形成沉淀,聚积于下部的倒圆台状集泥斗10。穿过斜管填料区9的清水承上升流态运动至顶部,通过出水堰13均匀收集,汇集到出水口2排出;斜管填料区9处设置下斜管填料区和上斜管填料区倾斜方向相反更有利于污泥沉降,在中间设置稳流区9.2一方面可以避免污泥颗粒急速的转变方向导致破碎,另一反面可以使得部分污泥在稳流区9.2下落,减少上斜管填料区9.3的负荷。排泥池,开启阀门12,由于出泥口11.2低于吸泥口11.1,只要在出泥口处稍加抽吸力,通过虹吸原理,即可排泥。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泥水分离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上部侧壁设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筒体侧壁设有通入筒体内的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加药口,进水管位于筒体内的端部向下弯折且端部处固定设有微涡流反应筒,微涡流反应筒为圆柱状结构,微涡流反应筒顶部设有插入进水管的通孔,微涡流反应筒底部封闭,微涡流反应筒侧壁设有若干向外凸出的喷嘴,所述喷嘴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喷嘴同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或同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进水管插入微涡流反应筒的端部高度低于喷嘴高度;所述微涡流反应筒位于旋流反应罩内,旋流反应罩顶部封闭、底部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泥水分离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上部侧壁设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筒体侧壁设有通入筒体内的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加药口,进水管位于筒体内的端部向下弯折且端部处固定设有微涡流反应筒,微涡流反应筒为圆柱状结构,微涡流反应筒顶部设有插入进水管的通孔,微涡流反应筒底部封闭,微涡流反应筒侧壁设有若干向外凸出的喷嘴,所述喷嘴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喷嘴同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或同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进水管插入微涡流反应筒的端部高度低于喷嘴高度;所述微涡流反应筒位于旋流反应罩内,旋流反应罩顶部封闭、底部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为圆柱状,所述微涡流反应筒位于筒体的中心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沿微涡流反应筒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布置,喷嘴数量有6~8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方向为微涡流反应筒的圆周的切线方向且倾斜向下。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军彭峰桂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涵森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