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器引脚成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件成型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容器引脚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容器引脚成型的加工一般采用人工作业,电容器引脚的加工都是通过治具测量引脚长度后进行人工剪切、冲压折弯操作,此方法不仅增加作业者的劳动强度而且作业效率低,不能满足电容器成型的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其中,采用冲压的方式来折弯电容器引脚,电容器引脚经过一次冲压折弯成九十度。但在实际冲压折弯过程中,折弯不到位时引脚容易反弹,冲压力度过大则会折断引脚,大大影响电容器引脚的成型质量。另外,冲压折弯过程中不易控制冲头的位置,容易压到电容器主体,存在损坏电容器的风险,进而影响电容器的成型质量。此外,现有冲压成型装置的体积较大,功能单一,进而影响电容器的成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折弯和整形功能于一体、成型效率高且质量稳定可靠的电容器引脚成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容器引脚成型装置,包括折弯整形机构,折弯整形机构包括第一立柱、压紧板、压紧板控制机构、折弯板、折弯板控制机构、整形板以及整形板控制机构,压紧板在X轴方向上位于第一立柱的侧面,压紧板控制机构控制压紧板在X轴方向上移动,压紧板与第一立柱的侧面在X轴方向上可形成夹紧间隙,电容器引脚可被夹紧在夹紧间隙内,折弯板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一立柱的上方,折弯板控制机构控制折弯板在X轴方向上移动,折弯板可抵压在电容器引脚上,整形板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一立柱的上方,整形板控制机构控制整形板在Z轴方向上移
【技术保护点】
1.电容器引脚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弯整形机构;/n所述折弯整形机构包括第一立柱、压紧板、压紧板控制机构、折弯板、折弯板控制机构、整形板以及整形板控制机构,所述压紧板在X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立柱的侧面;/n所述压紧板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压紧板在X轴方向上移动,所述压紧板与所述第一立柱的侧面在X轴方向上可形成夹紧间隙,电容器引脚可被夹紧在所述夹紧间隙内;/n所述折弯板在Z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立柱的上方,所述折弯板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折弯板在X轴方向上移动,所述折弯板可抵压在所述电容器引脚上;/n所述整形板在Z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立柱的上方,所述整形板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整形板在Z轴方向上移动,所述整形板可抵压在所述电容器引脚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容器引脚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弯整形机构;
所述折弯整形机构包括第一立柱、压紧板、压紧板控制机构、折弯板、折弯板控制机构、整形板以及整形板控制机构,所述压紧板在X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立柱的侧面;
所述压紧板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压紧板在X轴方向上移动,所述压紧板与所述第一立柱的侧面在X轴方向上可形成夹紧间隙,电容器引脚可被夹紧在所述夹紧间隙内;
所述折弯板在Z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立柱的上方,所述折弯板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折弯板在X轴方向上移动,所述折弯板可抵压在所述电容器引脚上;
所述整形板在Z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立柱的上方,所述整形板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整形板在Z轴方向上移动,所述整形板可抵压在所述电容器引脚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引脚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整形机构包括推板和推板控制机构,所述推板在Y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立柱的侧面,所述推板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推板在Y轴方向上移动,所述推板在Z轴方向上可位于所述第一立柱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引脚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紧板开设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折弯板在Z轴方向上的下方突出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可移动地与所述滑槽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引脚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器引脚成型装置还包括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导向板和送料组件,所述导向板在Y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立柱的侧面,所述导向板沿Y轴方向贯穿地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第一端邻接所述夹紧间隙的一端,所述电容器引脚可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
所述送料组件包括凸轮、凹轮、卷尺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凹轮绕Z轴旋转,所述凸轮可绕Z轴旋转地与所述凹轮配合,所述卷尺的自由端穿过所述凸轮和所述凹轮地在所述Y轴方向上移动,所述卷尺的自由端可抵压在所述导向槽的第二端的电容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器引脚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料组件还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连杆、两个螺钉以及两个弹簧,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在Z轴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凸轮的两侧,所述上固定板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下固定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槽相对设置的第二通槽;
所述连杆在Z轴方向上延伸,所述凸轮可转动地套接在所述连杆上,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内;
一个所述螺钉的头部抵压在所述上固定板的外侧面上,一个所述螺钉的杆部沿X轴方向贯穿所述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通槽地与所述上固定板连接,一个所述弹簧套接在一个所述螺钉的杆部上,一个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压在一个所述螺钉的头部和所述连杆的一端之间;
另一个所述螺钉的头部抵压在所述下固定板的外侧面上,另一个所述螺钉的杆部沿X轴方向贯穿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彤,万长龙,
申请(专利权)人:和氏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