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娅丹专利>正文

一种发光二极管后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962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后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检验作业、拉直处理、检测处理以及收集包装等多种工序,使用到的拉直设备包括底板、取料装置、旋转装置、调直装置和夹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发光二极管引脚拉直时存在的以下难题,a,传统的发光二极管引脚在拉直时,需要人工拿住发光二极管中端,用手指夹持住发光二极管的引脚进行捋直作业,工作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大量的生产,并且人工使用手指捋直时很容易被发光二极管的引脚戳伤;b,人工对发光二极管引脚捋直时,由于用力过度,经常会将发光二极管的引脚拉断,浪费原材料,拉直效率高并且效果好,不会出现引脚拉断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光二极管后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器元件制造加工
,具体的说是一种发光二极管后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常用的发光器件,通过电子与空穴复合释放能量发光,发光二极管可分为普通单色发光二极管、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变色发光二极管、闪烁发光二极管、电压控制型发光二极管、红外发光二极管和负阻发光二极管等,发光二极管可高效地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在现代社会具有广泛的用途,如照明、平板显示、医疗器件等,发光二极管能够进行二次利用,但是二次利用的发光二极管引脚经常会发生弯曲的现象,需要对发光二极管引脚进行拉直处理。然而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引脚拉直时存在的以下难题,a,传统的发光二极管引脚在拉直时,需要人工拿住发光二极管中端,用手指夹持住发光二极管的引脚进行捋直作业,工作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大量的生产,并且人工使用手指捋直时很容易被发光二极管的引脚戳伤;b,人工对发光二极管引脚捋直时,由于用力过度,经常会将发光二极管的引脚拉断,浪费原材料,能够稳定的将发光二极管的引脚拉直,操作简单,拉直效率高并且效果好,不会出现引脚拉断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发光二极管后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检验作业:人工发光二极管进行发光检测作业,得到检测合格的发光二极管;步骤二,拉直处理:将步骤一中得到检测合格的发光二极管放置到拉直设备内对发光二极管的引脚进行拉直作业,得到完整的发光二极管;步骤三,检测处理:将步骤二中得到完整的发光二极管进行再次发光检测处理,得到完备发光二极管;步骤四,收集包装:将步骤三中得到的完备发光二极管进行收集包装作业,并进行标记,得到成品发光二极管。上述步骤中使用到的拉直设备包括底板、取料装置、旋转装置、调直装置和夹持装置,所述的底板下端安装有旋转装置,旋转装置上安装有夹持装置,底板左端安装有调直装置,底板右端安装有取料装置。所述的取料装置包括一号气缸、滑动板、一号电机、一号齿轮、定位圆杆、二号齿轮、转动圆环、L型动杆、动力圆环、三号齿轮、L型转杆、平板、夹持板、一号双向气缸、直杆和橡胶板,所述的底板右端中部开设有滑槽,滑槽右端内壁上安装有一号气缸,一号气缸输出端连接有滑动板,且滑动板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滑槽内,滑动板中端安装有定位圆杆,定位圆杆上端安装有二号齿轮,定位圆杆中端套设有转动圆环,转动圆环下端外壁上设置有转动齿轮槽,转动圆环中端前侧外壁上安装有L型动杆,L型动杆上端安装有动力圆环,动力圆环内通过轴承安装有L型转杆,L型转杆后端安装有三号齿轮,三号齿轮和二号齿轮相互啮合使用,L型转杆左端安装有平板,平板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平槽,平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上下对称安装有夹持板,后端平槽中端安装有一号双向气缸,一号双向气缸输出端连接在上下两端的夹持板上,前后两端的夹持板之间通过直杆相连接,夹持板左端开设有半圆槽,半圆槽内安装有橡胶板,滑动板后端安装有一号电机,一号电机输出端安装有一号齿轮,一号齿轮和转动圆环外壁上的转动齿轮槽相互啮合使用,通过转动圆环、L型动杆、动力圆环和L型转杆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使得L型转杆能够带动夹持板上夹持的发光二极管进行翻转作业,能够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收集作业。所述的旋转装置包括二号电机、连接板、动力圆杆、缺口圆环、转动圆盘、旋转杆、从动圆杆和转珠,所述的底板中端开设有圆环槽,圆环槽内壁上延其周向方向开设有弧形环槽,旋转杆中端开设有环形弧槽,环形弧槽和弧形环槽之间安装有转珠,旋转杆下端安装有转动圆盘,转动圆盘上延其周向方向均匀安装有从动圆杆,底板下端右侧安装有二号电机,二号电机输出端外壁上安装有动力圆杆,二号电机输出端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安装有缺口圆环,通过动力圆杆、缺口圆环、转动圆盘、旋转杆、从动圆杆和转珠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使得动力圆杆通过从动圆杆能够带动旋转杆转动,能够带动夹持装置进行稳定的转动。所述的夹持装置包括直板、支撑板、夹紧板、旋转圆杆、四号齿轮、内齿皮带、五号齿轮、三号电机、方板和橡胶条,所述的旋转杆上端外壁上左右对称安装有直板,直板上均匀开设有弧面槽,旋转杆和直板上开设有旋转槽,旋转槽前后两端左右对称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前后两端内壁之间安装有旋转圆杆,旋转圆杆上安装有夹紧板,夹紧板上均匀开设有弧形槽,旋转圆杆中端安装有四号齿轮,旋转杆上端中部前后对称安装有方板,前端方板内壁上安装有三号电机,三号电机输出端安装有五号齿轮,五号齿轮和四号齿轮之间通过内齿皮带相连接,弧面槽和弧形槽内壁上均安装有橡胶条,能够对发光二极管进行稳定的夹持作业。所述的调直装置包括二号气缸、U型板、三号气缸、长条板、二号双向气缸、卡板、抵紧板、转动圆杆和调直轮,所述的二号气缸安装在底板左端,二号气缸输出端安装有U型板,U型板上均匀开设有U型槽,U型板上端安装有三号气缸,三号气缸输出端安装有长条板,长条板上开设有长条槽,长条槽中端安装有二号双向气缸,二号双向气缸输出端前后对称连接有抵紧板,且抵紧板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长条槽内,抵紧板左右对称安装有卡板,左右卡板内壁之间安装有转动圆杆,转动圆杆上均匀安装有调直轮,调直轮和U型槽之间相互配合使用,通过调直轮的滚动,能够对发光二极管的引脚进行拉直作业,不会发生引脚断裂的现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底板下端均匀安装有支撑杆,为拉直设备提供了稳定的工作环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底板右端后侧安装有收集箱,能够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收集作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缺口圆环伸入到旋转杆上的从动圆杆之间,动力圆杆位于缺口圆环的缺口处且和缺口圆环外壁处相切,动力圆杆和从动圆杆之间相互配合使用,缺口圆环和从动圆杆能够对旋转杆进行定位作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发光二极管引脚拉直时存在的以下难题,a,传统的发光二极管引脚在拉直时,需要人工拿住发光二极管中端,用手指夹持住发光二极管的引脚进行捋直作业,工作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大量的生产,并且人工使用手指捋直时很容易被发光二极管的引脚戳伤;b,人工对发光二极管引脚捋直时,由于用力过度,经常会将发光二极管的引脚拉断,浪费原材料,能够稳定的将发光二极管的引脚拉直,操作简单,拉直效率高并且效果好,不会出现引脚拉断的现象。2.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夹持装置和旋转装置通过缺口圆环、动力圆杆、旋转杆和从动圆杆之间的相互配合作业,动力圆杆通过从动圆杆带动旋转杆转动一定角度后,缺口圆环和直杆相互配合作用,能够对旋转杆进行定位作业,为发光二极管引脚拉直和发光二极管取下时提供了稳定的环境,通过夹紧板、旋转圆杆、四号齿轮、内齿皮带、五号齿轮和橡胶条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使得两端的夹紧板能够同时对发光二极管进行夹持和松开,为调直装置对发光二极管引脚拉直时提供了稳定的夹持,提高了引脚拉直的效果。3.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取料装置和调直装置通过一号齿轮、定位圆杆、二号齿轮、转动圆环、L型动杆、动力圆环、三号齿轮和L型转杆之间的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二极管后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检验作业:人工发光二极管进行发光检测作业,得到检测合格的发光二极管;/n步骤二,拉直处理:将步骤一中得到检测合格的发光二极管放置到拉直设备内对发光二极管的引脚进行拉直作业,得到完整的发光二极管;/n步骤三,检测处理:将步骤二中得到完整的发光二极管进行再次发光检测处理,得到完备发光二极管;/n步骤四,收集包装:将步骤三中得到的完备发光二极管进行收集包装作业,并进行标记,得到成品发光二极管;/n上述步骤中使用到的拉直设备包括底板(1)、取料装置(2)、旋转装置(3)、调直装置(4)和夹持装置(5),所述的底板(1)下端安装有旋转装置(3),旋转装置(3)上安装有夹持装置(5),底板(1)左端安装有调直装置(4),底板(1)右端安装有取料装置(2);/n所述的取料装置(2)包括一号气缸(2a)、滑动板(2b)、一号电机(2c)、一号齿轮(2d)、定位圆杆(2e)、二号齿轮(2f)、转动圆环(2g)、L型动杆(2h)、动力圆环(2i)、三号齿轮(2j)、L型转杆(2k)、平板(2l)、夹持板(2m)、一号双向气缸(2n)、直杆(2o)和橡胶板(2p),所述的底板(1)右端中部开设有滑槽,滑槽右端内壁上安装有一号气缸(2a),一号气缸(2a)输出端连接有滑动板(2b),且滑动板(2b)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滑槽内,滑动板(2b)中端安装有定位圆杆(2e),定位圆杆(2e)上端安装有二号齿轮(2f),定位圆杆(2e)中端套设有转动圆环(2g),转动圆环(2g)下端外壁上设置有转动齿轮槽,转动圆环(2g)中端前侧外壁上安装有L型动杆(2h),L型动杆(2h)上端安装有动力圆环(2i),动力圆环(2i)内通过轴承安装有L型转杆(2k),L型转杆(2k)后端安装有三号齿轮(2j),三号齿轮(2j)和二号齿轮(2f)相互啮合使用,L型转杆(2k)左端安装有平板(2l),平板(2l)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平槽,平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上下对称安装有夹持板(2m),后端平槽中端安装有一号双向气缸(2n),一号双向气缸(2n)输出端连接在上下两端的夹持板(2m)上,前后两端的夹持板(2m)之间通过直杆(2o)相连接,夹持板(2m)左端开设有半圆槽,半圆槽内安装有橡胶板(2p),滑动板(2b)后端安装有一号电机(2c),一号电机(2c)输出端安装有一号齿轮(2d),一号齿轮(2d)和转动圆环(2g)外壁上的转动齿轮槽相互啮合使用;/n所述的旋转装置(3)包括二号电机(31)、连接板(32)、动力圆杆(33)、缺口圆环(34)、转动圆盘(35)、旋转杆(36)、从动圆杆(37)和转珠(38),所述的底板(1)中端开设有圆环槽,圆环槽内壁上延其周向方向开设有弧形环槽,旋转杆(36)中端开设有环形弧槽,环形弧槽和弧形环槽之间安装有转珠(38),旋转杆(36)下端安装有转动圆盘(35),转动圆盘(35)上延其周向方向均匀安装有从动圆杆(37),底板(1)下端右侧安装有二号电机(31),二号电机(31)输出端外壁上安装有动力圆杆(33),二号电机(31)输出端安装有连接板(32),连接板(32)上安装有缺口圆环(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后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检验作业:人工发光二极管进行发光检测作业,得到检测合格的发光二极管;
步骤二,拉直处理:将步骤一中得到检测合格的发光二极管放置到拉直设备内对发光二极管的引脚进行拉直作业,得到完整的发光二极管;
步骤三,检测处理:将步骤二中得到完整的发光二极管进行再次发光检测处理,得到完备发光二极管;
步骤四,收集包装:将步骤三中得到的完备发光二极管进行收集包装作业,并进行标记,得到成品发光二极管;
上述步骤中使用到的拉直设备包括底板(1)、取料装置(2)、旋转装置(3)、调直装置(4)和夹持装置(5),所述的底板(1)下端安装有旋转装置(3),旋转装置(3)上安装有夹持装置(5),底板(1)左端安装有调直装置(4),底板(1)右端安装有取料装置(2);
所述的取料装置(2)包括一号气缸(2a)、滑动板(2b)、一号电机(2c)、一号齿轮(2d)、定位圆杆(2e)、二号齿轮(2f)、转动圆环(2g)、L型动杆(2h)、动力圆环(2i)、三号齿轮(2j)、L型转杆(2k)、平板(2l)、夹持板(2m)、一号双向气缸(2n)、直杆(2o)和橡胶板(2p),所述的底板(1)右端中部开设有滑槽,滑槽右端内壁上安装有一号气缸(2a),一号气缸(2a)输出端连接有滑动板(2b),且滑动板(2b)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滑槽内,滑动板(2b)中端安装有定位圆杆(2e),定位圆杆(2e)上端安装有二号齿轮(2f),定位圆杆(2e)中端套设有转动圆环(2g),转动圆环(2g)下端外壁上设置有转动齿轮槽,转动圆环(2g)中端前侧外壁上安装有L型动杆(2h),L型动杆(2h)上端安装有动力圆环(2i),动力圆环(2i)内通过轴承安装有L型转杆(2k),L型转杆(2k)后端安装有三号齿轮(2j),三号齿轮(2j)和二号齿轮(2f)相互啮合使用,L型转杆(2k)左端安装有平板(2l),平板(2l)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平槽,平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上下对称安装有夹持板(2m),后端平槽中端安装有一号双向气缸(2n),一号双向气缸(2n)输出端连接在上下两端的夹持板(2m)上,前后两端的夹持板(2m)之间通过直杆(2o)相连接,夹持板(2m)左端开设有半圆槽,半圆槽内安装有橡胶板(2p),滑动板(2b)后端安装有一号电机(2c),一号电机(2c)输出端安装有一号齿轮(2d),一号齿轮(2d)和转动圆环(2g)外壁上的转动齿轮槽相互啮合使用;
所述的旋转装置(3)包括二号电机(31)、连接板(32)、动力圆杆(33)、缺口圆环(34)、转动圆盘(35)、旋转杆(36)、从动圆杆(37)和转珠(38),所述的底板(1)中端开设有圆环槽,圆环槽内壁上延其周向方向开设有弧形环槽,旋转杆(36)中端开设有环形弧槽,环形弧槽和弧形环槽之间安装有转珠(38),旋转杆(36)下端安装有转动圆盘(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娅丹高亚芳
申请(专利权)人:倪娅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