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驱动装置具有致动器单元(60),该致动器单元(60)能收纳于由自行车锁装置(31)的锁壳(40)所形成的收纳部(41a)内,致动器单元(60)具有致动器壳体(71)、电机、齿轮机构和限制杆(83),其中,电机被收纳在致动器壳体(71)内;齿轮机构在致动器壳体(71)内与电机连接;限制杆(83)被组装于致动器壳体(71),并且经由齿轮机构被传递电机的驱动力,从而切换如下的限制与解除限制,所述限制是指对自行车锁装置(31)中的闩(43)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进行限制,所述解除限制是指解除所述限制。
Lock drive and bicycle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锁驱动装置和自行车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锁驱动装置和自行车锁装置。本申请基于2017年11月1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特愿2017-222263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自行车锁装置例如具有能够在车轮的辐条之间进退的闩、和能够与闩卡合和脱离卡合的卡合部。在这种自行车锁装置中,在闩进入辐条之间的上锁位置,通过卡合部与闩卡合,来限制闩向解锁位置的移动。据此,车轮的旋转被限制。另一方面,在自行车锁装置中,通过解除卡合部与闩的卡合,允许闩向解锁位置移动,闩从辐条之间退避。据此,允许车轮的旋转。但是,在自行车锁装置中,已知一种通过远距离操作来进行闩的解锁动作的结构(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2)。在这种自行车锁装置中,电机、齿轮机构等被收纳在锁壳内。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电机的驱动力经由齿轮机构传递给卡合部,卡合部与闩的卡合被解除,从而,闩移动至解锁位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特开2001-3624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特开2000-72065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是在锁壳内分别组装有电机和齿轮机构等的结构,因此在提高组装性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组装性的锁驱动装置和自行车锁装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结构。(1)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锁驱动装置具有致动器单元,该致动器单元能收纳于由自行车锁装置的锁壳所形成的收纳部内,所述致动器单元具有致动器壳体、电机、齿轮机构和限制部,其中,所述电机被收纳在所述致动器壳体内;所述齿轮机构在所述致动器壳体内与电机连接;所述限制部被组装于所述致动器壳体,并且经由所述齿轮机构被传递所述电机的驱动力,从而切换如下的限制与解除限制,所述限制是指对所述自行车锁装置中的闩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进行限制,所述解除限制是指解除所述限制。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能够在将电机、齿轮机构、限制部等一体化为致动器单元之后,组装到锁壳内。据此,在组装自行车锁装置时,不需要将电机、齿轮机构等分别组装在锁壳内。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2)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也可以为,所述自行车锁装置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在与所述闩卡合时限制所述闩的移动,并且在对所述闩的卡合解除时允许所述闩的移动,所述限制部具有支点部、力点部和作用部,其中,所述支点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致动器壳体;所述力点部与所述支点部相连,并且被输入所述电机的驱动力;所述作用部与所述支点部相连,并且随着绕所述支点部的转动而对所述卡合部相对于所述闩的卡合和脱离卡合进行切换。根据上述技术方案(2),限制部通过卡合部进行限制或者解除限制闩的移动。据此,与通过限制部直接进行限制或解除限制闩的移动的结构相比,不会限制致动器单元在锁壳内的配置部位。即,通过根据致动器单元的配置位置来改变限制部的长度等,由此能够使限制部与卡合部卡合,因此能够提高致动器单元的设计自由度。(3)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中,也可以为还具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组装于所述锁壳,控制所述电机的驱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3),通过将控制单元一体地组装于锁壳,与将多个电子零部件分别组装于锁壳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组装性。而且,通过与致动器单元单独地组装控制单元,例如能够同时制造致动器单元和控制单元。因此,能够提高锁驱动装置的制造效率。(4)在上述技术方案(3)中,也可以为,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能够封闭所述收纳部的开口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4),通过利用控制单元来封闭开口部,据此不需要另外设置封闭开口部的盖。因此,能够实现自行车锁装置的低成本化。而且,通过使控制单元作为盖发挥功能,而使控制单元露出到自行车锁装置的外部。据此,能够抑制例如被收纳在控制单元的控制壳体内的天线的通信被锁壳屏蔽的情况。(5)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自行车锁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方案(1)至(4)中的任一项的锁驱动装置。根据上述技术方案(5),由于具有上述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锁驱动装置,因此能够提供一种组装性优良,且低成本的自行车锁装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组装性。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行车锁装置的电动助力自行车的侧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行车锁装置的后视图。图3是表示将第2壳体拆下后的状态的自行车锁装置的放大后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行车锁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致动器单元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单元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行车锁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图8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行车锁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图9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行车锁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自行车]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行车锁装置31的电动助力自行车1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自行车1是一边受到由助力电机22进行的辅助一边以人力行驶的所谓电动助力自行车。但是,本实施方式的自行车1也可以是不具有助力电机22的结构。自行车1是由主体框架3支承前轮5、后轮7、驱动机构10、自行车锁装置31等而构成的结构。驱动机构10具有主驱动部11和助力驱动部12。主驱动部11具有曲柄臂14、踏板15、链条16、链轮(sprocket,未图示)等。人力驱动力(踏板踏力)经由被安装于曲柄臂14的踏板15被输入至主驱动部11。主驱动部11将上述的踏板踏力经由链轮和链条16传递给后轮7,据此使后轮7旋转。助力驱动部12具有电池21、助力电机22、变速箱(未图示)等。助力驱动部12检测踏板踏力,在检测出的踏板踏力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驱动助力电机22,而产生基于电力的驱动力(辅助力)。此外,踏板踏力为规定踏力以上的情况是指踏板15开始踏下的情况或在坡道上上坡的情况等。助力驱动部12将辅助力传递给主驱动部11。据此,主驱动部11将助力电机22的辅助力传递给后轮7而使后轮7旋转。即,后轮7除了通过主驱动部11的驱动力旋转之外,在踏板踏力为规定的踏力以上的情况下,也受到助力驱动部12的辅助力的辅助而进行旋转。前轮5伴随着上述的后轮7的旋转而旋转,由此自行车1进行行驶。<自行车锁装置>自行车锁装置31是进行自行车1的上锁和解锁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自行车锁装置31通过与自行车1的后轮7卡合和脱离卡合来进行自行车1的上锁和解锁。自行车锁装置31是以手动方式进行自行车1的上锁,并能够以手动或电动方式进行自行车1的解锁的装置。自行车锁装置31在与主体框架3中的后轮7和电池21相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n具有致动器单元,该致动器单元能收纳于由自行车锁装置的锁壳所形成的收纳部内,/n所述致动器单元具有致动器壳体、电机、齿轮机构和限制部,其中,/n所述电机被收纳在所述致动器壳体内;/n所述齿轮机构在所述致动器壳体内与电机连接;/n所述限制部被组装于所述致动器壳体,并且经由所述齿轮机构被传递所述电机的驱动力,从而切换如下的限制与解除限制,所述限制是指对所述自行车锁装置中的闩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进行限制,所述解除限制是指解除所述限制。/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17 JP 2017-2222631.一种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致动器单元,该致动器单元能收纳于由自行车锁装置的锁壳所形成的收纳部内,
所述致动器单元具有致动器壳体、电机、齿轮机构和限制部,其中,
所述电机被收纳在所述致动器壳体内;
所述齿轮机构在所述致动器壳体内与电机连接;
所述限制部被组装于所述致动器壳体,并且经由所述齿轮机构被传递所述电机的驱动力,从而切换如下的限制与解除限制,所述限制是指对所述自行车锁装置中的闩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进行限制,所述解除限制是指解除所述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行车锁装置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在与所述闩卡合时限制所述闩的移动,并且在对所述闩的卡合解除时允许所述闩的移动,
所述限制部具有支点部、力点部和作用部,其中,
所述支点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致动器壳体;
所述力点部与所述支点部相连,并且被输入所述电机的驱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増渊幸治,细川丰,本川诚,小川满,长谷川昭典,三好武博,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制锁有限公司,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