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电导轨,包括行走导轨、行走机构和导电件;导电件沿行走导轨通长设置并与行走导轨相绝缘,导电件的一面为裸露的导电接触面,导电件与供电电源电连接;行走机构包括移动架、架设在行走导轨上的行走轮、可驱动行走轮沿行走导轨行走的驱动装置和与驱动装置电连接的受电件;行走轮与移动架转动连接;受电件的一端与导电接触面相抵接并且相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通长的导电件,驱动装置则与该导电件通过受电件抵接连通,电源的电流经导电件、受电件传递给驱动装置,使驱动装置能够不断工作,可以在行走机构移动时也能保证供电,并且不会有多余的电缆干扰移动,不增加额外的负荷,能保证行走机构长时间运转。
A kind of power supply guide ra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电导轨
本技术属于建构筑物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供电导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构筑物的病害检测中,如桥梁、高楼甚至大型石油化工设备的病害检测中,通常采用检测机器人进行检测,而检测机器人的基本上是采用电缆或电池供电。但是,使用电缆供电存在成本高、操作不便,而且电路的存在会影响干扰机器人走行车和桁架行走的动作,安全性较差;而采用电池供电则存在工作时间短、成本高的缺点,并且电池自身的重量会增加机器人走行车负荷。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供电结构导致的成本较高、影响的机器人的动作、工作时间短、额外增加机器人负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供电导轨,其结构简单、不会干扰机器人动作、成本较低、能持续长时间供电、不增加额外负重。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供电导轨,包括行走导轨、行走机构和固定在所述行走导轨上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沿所述行走导轨通长设置并与行走导轨相绝缘,所述导电件的一面为裸露的导电接触面,所述导电件与供电电源电连接;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移动架、架设在所述行走导轨上的行走轮、可驱动所述行走轮沿所述行走导轨行走的驱动装置和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的受电件;所述行走轮与所述移动架转动连接;所述受电件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接触面相抵接并且相导通。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导电件固定架,所述导电件固定架与所述行走导轨固定连接,所述导电件固定架上设有与所述导电件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的通长槽,所述导电件插装在所述通长槽内,所述导电件固定架对应所述导电接触面设有通长的开槽,所述受电件伸入所述开槽与导电接触面相抵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导轨对应所述导电件固定架设有安装槽,所述导电件固定架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清洁件和连接件,所述清洁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移动架固定连接,所述清洁件与所述导电接触面相抵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备用电源和电源控制板,所述备用电源和电源控制板均固定在所述移动架上;备用电源通过电源控制板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导轨呈工型,包括上翼板、腹板和下翼板,所述腹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翼板、下翼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腹板设有两通长板,所述通长板沿所述供电导轨通长设置,两通长板之间形成所述安装槽。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轮架设在所述下翼板上,所述下翼板在所述行走轮的外侧设有凸起的限位边条,所述限位边条与所述腹板相平行,限位边条与所述腹板之间形成供所述行走轮行走的移动限位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行走导轨上设置了通长的导电件,而驱动装置则与该导电件通过受电件连接,电源的电流经导电件、受电件传递给驱动装置,使驱动装置能够不断工作,并且受电件与导电件相抵接,可以在行走机构移动时也能保证供电,并且不会有多余的电缆干扰移动,不增加额外的负荷,能保证行走机构长时间运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行走导轨的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行走导轨和行走机构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行走导轨和行走机构的截面视图:附图标记:1-行走导轨;11-上翼板;12-腹板;13-下翼板;14-通长板;15-限位边条;2-行走机构;21-移动架;22-行走轮;23-受电件;3-导电件;4-导电件固定架;41-开槽;5-清洁件;6-连接件;7-备用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参照图1至图3,一种供电导轨,包括行走导轨1、行走机构2和固定在该行走导轨1上的导电件3。其中,该行走导轨1呈工型,包括上翼板11、腹板12和下翼板13,该腹板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该上翼板11、下翼板13固定连接。行走导轨1的两端架设固定在待检测建构筑物上。其中,该行走机构2包括移动架21、架设在该行走导轨1上的行走轮22、可驱动该行走轮22沿该行走导轨1行走的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和与该驱动装置电连接的受电件23。该行走轮22与该移动架21转动连接,驱动装置为电机,固定在移动架21上,驱动装置驱动行走轮22带动移动架21在行走导轨1上前后移动。受电件23用于给该驱动装置传递电流。具体地,该行走轮22架设在该下翼板13上,该下翼板13在该行走轮22的外侧设有凸起的限位边条15,该限位边条15与该腹板12相平行,限位边条15与该腹板12之间形成供该行走轮22行走的移动限位槽,该限位边条15与腹板12形成的移动限位槽能限制行走轮22的行走方向,防止滑脱。其中,该导电件3沿该行走导轨1通长设置并与行走导轨1相绝缘,该导电件3的一面为裸露的导电接触面,该导电件3与供电电源电连接,该供电电源通常为待检测建构筑物上接出的48V直流电。导电件3为导电金属制成的长条形的板,可以是铜板。导电件3设有两条,分别对称固定在行走导轨1的两侧,该受电件23也设有两个,分别对称地设在移动架21的两侧,并分别与两导电件3相抵接导通。该受电件23的一端与该导电接触面相抵接并且相导通,48V直流电经导电件3、受电件23传导至该驱动装置,给驱动装置提供电能,通过这一方式提供电能,无多余的电缆,不会影响行走机构2的动作,并且能够在移动过程保持导通不中断;此外,由于是与建构筑物上的电源连接,其能长时间工作,并且无额外的负荷。作为优选,为了方便该导电件3的固定,本供电导轨还包括导电件固定架4。该导电件固定架4与该行走导轨1固定连接,该导电件固定架4上设有与该导电件3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的通长槽,该导电件3插装在该通长槽内,该导电件固定架4对应该导电接触面设有通长的开槽41,该受电件23伸入该开槽41与导电接触面相抵接。从侧面看,通长槽和开槽41的截面型材呈“C”型。导电件固定架4与行走导轨1相绝缘,导电件固定架4的材料为绝缘塑料。为了安装固定该导电件固定架4,该行走导轨1对应该导电件固定架4设有安装槽,该导电件固定架4固定在该安装槽内。具体地,该腹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电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导轨、行走机构和固定在所述行走导轨上的导电件;/n所述导电件沿所述行走导轨通长设置并与行走导轨相绝缘,所述导电件的一面为裸露的导电接触面,所述导电件与供电电源电连接;/n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移动架、架设在所述行走导轨上的行走轮、可驱动所述行走轮沿所述行走导轨行走的驱动装置和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的受电件;所述行走轮与所述移动架转动连接;所述受电件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接触面相抵接并且相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导轨、行走机构和固定在所述行走导轨上的导电件;
所述导电件沿所述行走导轨通长设置并与行走导轨相绝缘,所述导电件的一面为裸露的导电接触面,所述导电件与供电电源电连接;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移动架、架设在所述行走导轨上的行走轮、可驱动所述行走轮沿所述行走导轨行走的驱动装置和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的受电件;所述行走轮与所述移动架转动连接;所述受电件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接触面相抵接并且相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导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件固定架,所述导电件固定架与所述行走导轨固定连接,所述导电件固定架上设有与所述导电件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的通长槽,所述导电件插装在所述通长槽内,所述导电件固定架对应所述导电接触面设有通长的开槽,所述受电件伸入所述开槽与导电接触面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导轨对应所述导电件固定架设有安装槽,所述导电件固定架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勤践,曾福灵,林航宇,陈哲人,周景,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市涵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