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热油加热用螺旋状盘管,其结构包括顶对接头、顶套管、插柱、加热盘管、底对接头、底套管、安装机构、配合板和中心连柱,该蒸汽热油加热用螺旋状盘管通过设置了安装机构,将中心连柱插入壳体内部,随后拧动手动轴,插接固定于齿轮上的手动轴使齿轮啮合齿板沿着背侧导轨竖直移动,齿板推动双侧夹座向下使转件左侧转动,转件经连杆将插杆向右移动,插杆则插入固定口中进行固定,安装机构则与中心连柱及加热盘管紧密连接,固定效果好、安装稳固。
Spiral coil for heating steam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热油加热用螺旋状盘管
本技术涉及蒸汽热油加热管
,具体涉及一种蒸汽热油加热用螺旋状盘管。
技术介绍
加热盘管可以通过设计装在新的空气处理机组内作为燃气加热盘管,也可以装在风道上作为风道加热器,蒸汽热油加热用螺旋状盘管是蒸汽发生器中使用的加热元件,通常对蒸汽加热盘管的热循环效率及效果具有一定要求,如果蒸汽加热盘管内部结构过于简单,其加热效果势必较差,在蒸汽加热盘管使用安装过程中,由于盘管呈螺旋状,并具有一定高度,使得对安装具有一定要求,缺少对盘管整体的稳固固定,保证各盘管相应位置在使用时的加热效率,现有技术中盘管对安装效果较差,难以简便安装固定,使盘管稳固在相应位置进行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蒸汽热油加热用螺旋状盘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盘管对安装效果较差,难以简便安装固定,使盘管稳固在相应位置进行加热的问题,达到了安装效果好、实用性强的优点。(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蒸汽热油加热用螺旋状盘管,包括顶对接头、顶套管、插柱、加热盘管、底对接头、底套管、安装机构、配合板和中心连柱,所述顶对接头右侧与顶套管贯通连接,所述顶套管顶端面上紧固有插柱,所述顶套管右侧嵌入安装于加热盘管上,所述加热盘管底端左侧嵌套有底套管,所述底套管左侧贯通安装有底对接头,所述配合板外侧面紧固于加热盘管内侧面上,所述配合板内侧弧边与中心连柱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安装机构与配合板底面相贴合,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壳体、背侧导轨、齿轮、支架板、齿板、手动轴、双侧夹座、连杆、背侧滑道、弹簧、转件和插杆,所述壳体内部竖直安装有背侧导轨,所述背侧导轨正面滑动连接有齿板,所述齿轮与齿板相啮合,所述支架板底端转动连接有转件,所述手动轴插接于齿轮中心位置,所述双侧夹座卡接于转件上下两侧,所述连杆与转件左侧铰链连接,所述连杆与插杆左侧相铰接,所述插杆沿着背侧滑道水平滑动,所述双侧夹座底端弹性抵接有弹簧,所述插杆与中心连柱底端匹配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盘管包括外体管壳层、保温层、水平金属导片和倾斜导片,所述外体管壳层内表面与保温层相粘合,所述外体管壳层外表面套接有顶套管,所述保温层内侧安装设有水平金属导片,所述水平金属导片与倾斜导片交叉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连柱包括连柱主体、固定口和一体座,所述连柱主体底端一体化成型有一体座,所述连柱主体底端伸入插接于安装机构上,所述连柱主体顶侧外表面紧固于加热盘管内侧表面,所述一体座左右两侧均贯穿设有固定口。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盘管呈螺旋状盘曲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水平金属导片与倾斜导片构成米字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转件共设有2个,所述插杆共设有2个,并且插杆、转件均呈轴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连柱为圆柱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配合板为铝合金制成,质量轻、硬度大。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为弹簧钢制成,弹性势能大。(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盘管对安装效果较差,难以简便安装固定,使盘管稳固在相应位置进行加热的问题,通过设置了安装机构,将中心连柱插入壳体内部,随后拧动手动轴,插接固定于齿轮上的手动轴使齿轮啮合齿板沿着背侧导轨竖直移动,齿板推动双侧夹座向下使转件左侧转动,转件经连杆将插杆向右移动,插杆则插入固定口中进行固定,安装机构则与中心连柱及加热盘管紧密连接,固定效果好、安装稳固。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加热盘管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安装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顶对接头-1、顶套管-2、插柱-3、加热盘管-4、底对接头-5、底套管-6、安装机构-7、配合板-8、中心连柱-9、外体管壳层-41、保温层-42、水平金属导片-43、倾斜导片-44、壳体-701、背侧导轨-702、齿轮-703、支架板-704、齿板-705、手动轴-706、双侧夹座-707、连杆-708、背侧滑道-709、弹簧-710、转件-711、插杆-712、连柱主体-91、固定口-92、一体座-9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蒸汽热油加热用螺旋状盘管:包括顶对接头1、顶套管2、插柱3、加热盘管4、底对接头5、底套管6、安装机构7、配合板8和中心连柱9,顶对接头1右侧与顶套管2贯通连接,顶套管2顶端面上紧固有插柱3,顶套管2右侧嵌入安装于加热盘管4上,加热盘管4底端左侧嵌套有底套管6,底套管6左侧贯通安装有底对接头5,配合板8外侧面紧固于加热盘管4内侧面上,配合板8内侧弧边与中心连柱9外表面相贴合,安装机构7与配合板8底面相贴合,安装机构7包括壳体701、背侧导轨702、齿轮703、支架板704、齿板705、手动轴706、双侧夹座707、连杆708、背侧滑道709、弹簧710、转件711和插杆712,壳体701内部竖直安装有背侧导轨702,背侧导轨702正面滑动连接有齿板705,齿轮703与齿板705相啮合,支架板704底端转动连接有转件711,手动轴706插接于齿轮703中心位置,双侧夹座707卡接于转件711上下两侧,连杆708与转件711左侧铰链连接,连杆708与插杆712左侧相铰接,插杆712沿着背侧滑道709水平滑动,双侧夹座707底端弹性抵接有弹簧710,插杆712与中心连柱9底端匹配连接。其中,所述加热盘管4包括外体管壳层41、保温层42、水平金属导片43和倾斜导片44,所述外体管壳层41内表面与保温层42相粘合,所述外体管壳层41外表面套接有顶套管2,所述保温层42内侧安装设有水平金属导片43,所述水平金属导片43与倾斜导片44交叉设置。其中,所述中心连柱9包括连柱主体91、固定口92和一体座93,所述连柱主体91底端一体化成型有一体座93,所述连柱主体91底端伸入插接于安装机构7上,所述连柱主体91顶侧外表面紧固于加热盘管4内侧表面,所述一体座93左右两侧均贯穿设有固定口92。其中,所述加热盘管4呈螺旋状盘曲设置。其中,所述水平金属导片43与倾斜导片44构成米字形结构,导热效果好。其中,所述转件711共设有2个,所述插杆712共设有2个,并且插杆712、转件711均呈轴对称设置。其中,所述中心连柱9为圆柱体结构,安装效果好。其中,所述配合板8为铝合金制成,质量轻、硬度大。其中,所述弹簧710为弹簧钢制成,弹性势能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汽热油加热用螺旋状盘管,包括顶对接头(1)、顶套管(2)、插柱(3)、加热盘管(4)、底对接头(5)、底套管(6)、配合板(8)和中心连柱(9),所述顶对接头(1)右侧与顶套管(2)贯通连接,所述顶套管(2)顶端面上紧固有插柱(3),所述顶套管(2)右侧嵌入安装于加热盘管(4)上,所述加热盘管(4)底端左侧嵌套有底套管(6),所述底套管(6)左侧贯通安装有底对接头(5),所述配合板(8)外侧面紧固于加热盘管(4)内侧面上,所述配合板(8)内侧弧边与中心连柱(9)外表面相贴合;/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机构(7),所述安装机构(7)与配合板(8)底面相贴合,所述安装机构(7)包括壳体(701)、背侧导轨(702)、齿轮(703)、支架板(704)、齿板(705)、手动轴(706)、双侧夹座(707)、连杆(708)、背侧滑道(709)、弹簧(710)、转件(711)和插杆(712),所述壳体(701)内部竖直安装有背侧导轨(702),所述背侧导轨(702)正面滑动连接有齿板(705),所述齿轮(703)与齿板(705)相啮合,所述支架板(704)底端转动连接有转件(711),所述手动轴(706)插接于齿轮(703)中心位置,所述双侧夹座(707)卡接于转件(711)上下两侧,所述连杆(708)与转件(711)左侧铰链连接,所述连杆(708)与插杆(712)左侧相铰接,所述插杆(712)沿着背侧滑道(709)水平滑动,所述双侧夹座(707)底端弹性抵接有弹簧(710),所述插杆(712)与中心连柱(9)底端匹配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热油加热用螺旋状盘管,包括顶对接头(1)、顶套管(2)、插柱(3)、加热盘管(4)、底对接头(5)、底套管(6)、配合板(8)和中心连柱(9),所述顶对接头(1)右侧与顶套管(2)贯通连接,所述顶套管(2)顶端面上紧固有插柱(3),所述顶套管(2)右侧嵌入安装于加热盘管(4)上,所述加热盘管(4)底端左侧嵌套有底套管(6),所述底套管(6)左侧贯通安装有底对接头(5),所述配合板(8)外侧面紧固于加热盘管(4)内侧面上,所述配合板(8)内侧弧边与中心连柱(9)外表面相贴合;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机构(7),所述安装机构(7)与配合板(8)底面相贴合,所述安装机构(7)包括壳体(701)、背侧导轨(702)、齿轮(703)、支架板(704)、齿板(705)、手动轴(706)、双侧夹座(707)、连杆(708)、背侧滑道(709)、弹簧(710)、转件(711)和插杆(712),所述壳体(701)内部竖直安装有背侧导轨(702),所述背侧导轨(702)正面滑动连接有齿板(705),所述齿轮(703)与齿板(705)相啮合,所述支架板(704)底端转动连接有转件(711),所述手动轴(706)插接于齿轮(703)中心位置,所述双侧夹座(707)卡接于转件(711)上下两侧,所述连杆(708)与转件(711)左侧铰链连接,所述连杆(708)与插杆(712)左侧相铰接,所述插杆(712)沿着背侧滑道(709)水平滑动,所述双侧夹座(707)底端弹性抵接有弹簧(710),所述插杆(712)与中心连柱(9)底端匹配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连英,
申请(专利权)人:兰连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