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通道钎焊式散热器,属于散热设备领域。该包括散热底座、设置在所述散热底座上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左侧设置有第一储液腔,所述散热结构右侧设置有第二储液腔,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单元和第二散热单元,所述第一储液腔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储液腔分离成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第一散热单元一端与所述进液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单元一端与所述出液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本申请涉及的多通道钎焊式散热器可以提高散热效果,降低空间的占用;另外,通过第一储液腔中的隔板的设置,可以防止进液腔和出液腔之间发生热交换,防止影响散热效率。
Multichannel brazed radi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通道钎焊式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通道钎焊式散热器,属于散热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常见的散热器一般包括进水室、散热芯体和出水室,其中散热芯体设置在进水室和出水室之间,这种散热方式的散热效果取决于散热芯体的长度,由于散热芯体的长度拓展后会增加散热器的空间占用,无法大规模使用,所以需要设计一种空间占用小,散热效果好的散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占用小、能对散热介质进行多重散热,散热效果好的多通道钎焊式散热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通道钎焊式散热器包括散热底座、设置在所述散热底座上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左侧设置有第一储液腔,所述散热结构右侧设置有第二储液腔,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单元和第二散热单元,所述第一储液腔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储液腔分离成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第一散热单元一端与所述进液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单元一端与所述出液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所述隔板包括隔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隔板本体两侧的隔热层,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散热单元均具有散热芯体,所述散热芯体包括两平行设置的边板,呈中空扁平状且平行连接于两个边板之间的若干个散热隔板,设置于相邻散热隔板之间的呈中空状的散热鳍片,连接于两边板端部且分别封装于散热隔板外部的封盖组件,所述封盖组件呈中空状且与散热隔板和散热鳍片相连通形成一散热腔体。进一步地,所述进液腔上开设有进液接口,所述进液接口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为软管。采用软管作为进液管,能够更灵活的布置进液管,降低空间占用,提高空间的占用。进一步地,所述出液腔上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为软管。采用软管作为出液管,能够更灵活的布置进液管,降低空间占用,提高空间的占用。进一步地,所述封盖组件包括第一进口封盖,第二进口封盖,第一出口封盖和第二出口封盖,所述第一进口封盖设置在所述进液腔和所述第一散热单元之间,在所述第一进口封盖上开设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进口封盖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液腔和所述第二散热单元之间,所述第二进口封盖上开设有第二进液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口封盖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和所述第二储液腔之间,在所述第一出口封盖上开设有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出口封盖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单元和所述出液腔之间,所述第二出口封盖上开设有第二出液口。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鳍片为锯齿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底座包括支撑板、缓冲结构和底板,所述缓冲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散热结构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底板上的安装柱和套接在所述安装柱上的弹簧,所述支撑板下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弹簧的盲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涉及的多通道钎焊式散热器,在散热结构左侧设置有第一储液腔,散热结构右侧设置有第二储液腔,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单元和第二散热单元,第一储液腔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所述分离成进液腔和出液腔,第一散热单元一端与进液腔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储液腔连通;第二散热单元一端与出液腔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储液腔连通,散热介质首先通过进液腔进入第一散热单元由第一散热单元进行散热,散热后散热介质的进入第二储液腔中,然后通过第二散热单元进行二次散热,最后通过出液腔排出,可以提高散热效果,降低空间的占用;另外,通过第一储液腔中的隔板的设置,可以防止进液腔和出液腔之间发生热交换,防止影响散热效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多通道钎焊式散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照图1,在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一种多通道钎焊式散热器包括散热底座1、设置在散热底座1上的散热结构2,散热结构2左侧设置有第一储液腔3,散热结构2右侧设置有第二储液腔4。散热结构2包括第一散热单元21和第二散热单元22,第一储液腔3内设置有隔板31,隔板31将第一储液腔3分离成进液腔32和出液腔33,第一散热单元21一端与进液腔32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储液腔4连通;第二散热单元22一端与出液腔33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储液腔4连通。隔板31包括隔板本体311和设置在隔板本体311两侧的隔热层(未图示)。第一散热单元21和第二散热单元22均具有散热芯体5,散热芯体51包括两平行设置的边板51,呈中空扁平状且平行连接于两个边板51之间的若干个散热隔板52,设置于相邻散热隔板52之间的呈中空状的散热鳍片53,连接于两边板51端部且分别封装于散热隔板52外部的封盖组件54。封盖组件54呈中空状且与散热隔板52和散热鳍片53相连通形成一散热腔体(未图示)。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散热鳍片53为锯齿状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进液腔32上开设有进液接口321,进液接口321连接有进液管322,进液管322为软管。采用软管作为进液管322,能够更灵活的布置进液管322,降低空间占用,提高空间的占用。出液腔33上开设有出液口331,出液口331连接有出液管332,出液管332为软管。采用软管作为出液管332,能够更灵活的布置进液管332,降低空间占用,提高空间的占用。在上述实施例中,封盖组件54包括第一进口封盖541,第二进口封盖542,第一出口封盖543和第二出口封盖544,第一进口封盖541设置在进液腔32和第一散热单元21之间,在第一进口封盖541上开设有第一进液口(未图示),第二进口封盖542设置在第二储液腔4和第二散热单元22之间,第二进口封盖542上开设有第二进液口(未图示)。第一出口封盖543设置在第一散热单元21和第二储液腔4之间,在第一出口封盖543上开设有第一出液口(未图示),第二出口封盖544设置在第二散热单元22和出液腔33之间,第二出口封盖544上开设有第二出液口(未图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散热底座1包括支撑板11、缓冲结构12和底板13,缓冲结构12设置在支撑板11和底板13之间,散热结构2连接在支撑板11上方。缓冲结构12包括连接在底板13上的安装柱121和套接在安装柱121上的弹簧122,支撑板13下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纳弹簧122的盲孔13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涉及的多通道钎焊式散热器,在散热结构2左侧设置有第一储液腔3,散热结构2右侧设置有第二储液腔4,散热结构2包括第一散热单元21和第二散热单元22,第一储液腔3内设置有隔板31,隔板31将第一储液腔31分离成进液腔32和出腔33,第一散热单元21一端与进液腔32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储液腔4连通;第二散热单元22一端与出液腔33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储液腔4连通,散热介质首先通过进液腔31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通道钎焊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钎焊式散热器包括散热底座、设置在所述散热底座上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左侧设置有第一储液腔,所述散热结构右侧设置有第二储液腔,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单元和第二散热单元,所述第一储液腔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储液腔分离成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第一散热单元一端与所述进液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单元一端与所述出液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所述隔板包括隔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隔板本体两侧的隔热层,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散热单元均具有散热芯体,所述散热芯体包括两平行设置的边板,呈中空扁平状且平行连接于两个边板之间的若干个散热隔板,设置于相邻散热隔板之间的呈中空状的散热鳍片,连接于两边板端部且分别封装于散热隔板外部的封盖组件,所述封盖组件呈中空状且与散热隔板和散热鳍片相连通形成一散热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道钎焊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钎焊式散热器包括散热底座、设置在所述散热底座上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左侧设置有第一储液腔,所述散热结构右侧设置有第二储液腔,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单元和第二散热单元,所述第一储液腔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储液腔分离成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第一散热单元一端与所述进液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单元一端与所述出液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所述隔板包括隔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隔板本体两侧的隔热层,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散热单元均具有散热芯体,所述散热芯体包括两平行设置的边板,呈中空扁平状且平行连接于两个边板之间的若干个散热隔板,设置于相邻散热隔板之间的呈中空状的散热鳍片,连接于两边板端部且分别封装于散热隔板外部的封盖组件,所述封盖组件呈中空状且与散热隔板和散热鳍片相连通形成一散热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钎焊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腔上开设有进液接口,所述进液接口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为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钎焊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腔上开设有出液接口,所述出液接口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为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昇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