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双端面机械密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257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下航行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双端面机械密封,轴套装配到水下航行器的转轴上、随转轴转动,轴承座通过轴承与轴套转动连接,密封腔体的一端与轴承座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一道密封;密封座位于轴承座及密封腔体内、套设在轴套上,轴承的一侧与轴承座之间及另一侧与密封座之间分别设有油封;密封腔体内设有第二道密封,第二道密封及第一道密封均包括随轴套、转轴转动的密封非补偿环组件和保持静止的密封补偿环组件,每道密封的密封补偿环组件均与密封非补偿环组件贴合,形成动密封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长航时水下航行器,采用双端面及轴承防偏摆设计,具有结构紧凑、可靠性高、装配工艺低、维护方便、通用性好等特点。

A double face mechanical seal for underwate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双端面机械密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下航行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双端面机械密封。
技术介绍
水下航行器作为探索水下空间的关键设备,具有部署能力强、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探索海洋、开发海洋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对海洋探测距离的不断增加,对水下航行器的航程要求也越来越远,高压下单次航行时间的增加,也对推进轴系动密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水下航行器一般采用多道O形圈组合密封方式,长时间高速运转会导致O形圈密封失效。由于单次航行时间越来越长,轴系动密封需采用机械密封。但由于单端面机械密封存在泄漏量不稳定的问题,泄露量对于安全航行至关重要,一旦泄露有可能导致整个水下航行器沉入海底,从而导致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且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一般机械密封为保证密封效果,增加辅助系统实现冷却润滑,导致系统复杂并要求较大的安装空间。然而,水下航行器流线型设计导致尾部空间狭小无法安装辅助系统。另外,传统机械密封对轴系及耐压壳体装配工艺较高,对于长航时水下航行器,现有的机械密封产品存在安装空间大、装配工艺高、密封可靠性低等问题,不易应用于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双端面机械密封,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套(1)、第一道密封、第二道密封、密封腔体(4)、密封座(7)、油封(8)、轴承(9)及轴承座(11),其中轴套(1)装配到水下航行器的转轴(A)上、随转轴(A)转动,所述轴承座(11)通过轴承(9)与轴套(1)转动连接,所述密封腔体(4)的一端与该轴承座(11)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一道密封;所述密封座(7)位于轴承座(11)及密封腔体(4)内、套设在轴套(1)上,所述轴承(9)的一侧与轴承座(11)之间及另一侧与密封座(7)之间分别设有油封(8);所述密封腔体(4)内设有第二道密封,该第二道密封及第一道密封均包括随轴套(1)、转轴(A)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双端面机械密封,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套(1)、第一道密封、第二道密封、密封腔体(4)、密封座(7)、油封(8)、轴承(9)及轴承座(11),其中轴套(1)装配到水下航行器的转轴(A)上、随转轴(A)转动,所述轴承座(11)通过轴承(9)与轴套(1)转动连接,所述密封腔体(4)的一端与该轴承座(11)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一道密封;所述密封座(7)位于轴承座(11)及密封腔体(4)内、套设在轴套(1)上,所述轴承(9)的一侧与轴承座(11)之间及另一侧与密封座(7)之间分别设有油封(8);所述密封腔体(4)内设有第二道密封,该第二道密封及第一道密封均包括随轴套(1)、转轴(A)转动的密封非补偿环组件和保持静止的密封补偿环组件,每道密封的密封补偿环组件均与密封非补偿环组件贴合,形成动密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用双端面机械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密封包括第一道密封非补偿环组件(2)及第一道密封补偿环组件(3),该第一道密封非补偿环组件(2)安装在所述轴套(1)的一端,所述第一道密封补偿环组件(3)的一端与密封腔体(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道密封非补偿环组件(2)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航行器用双端面机械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密封非补偿环组件(2)包括非补偿环座A(13)及非补偿环A(14),该非补偿环座A(13)安装于所述轴套(1)的一端,所述非补偿环A(14)与非补偿环座A(13)连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航行器用双端面机械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密封补偿环组件(3)包括补偿环A(16)及补偿环座A(17),该补偿环座A(17)的一端与所述密封腔体(4)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补偿环座A(17)的另一端与补偿环A(16)的一端抵接,该补偿环A(1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道密封非补偿环组件(2)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航行器用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兴华王有郑俊学陈冰冰周溪桥刘永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