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和包括减震器的用于支柱类电气设备的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9250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震器和包括减震器的用于支柱类电气设备的减震装置,包括中空的外壳、传动轴(4)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压缩弹簧(6)和两个摩擦组件(5);两个摩擦组件(5)设置于所述压缩弹簧(6)的两端,且压缩弹簧(6)两端分别紧贴摩擦组件(5);传动轴(4)依次穿过其中一个摩擦组件(5)、压缩弹簧(6)和另一个摩擦组件(5),压缩弹簧(6)两端分别紧贴摩擦组件(5),多个减震器均匀分布在支撑机构周围,减震器具有自动复位功能,大大减小了震后存在残余变形的可能性,不容易造成电气设备累积倾斜和偏移现象,可靠性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造价低廉,减震效果好,摩擦组件的不同形式可提供不同大小出力,适用各类支柱类电气设备。

Shock absorbers and shock absorbers including shock absorbers for strut type electrica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器和包括减震器的用于支柱类电气设备的减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施抗震安全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器和包括减震器的用于支柱类电气设备的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处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由于能源基地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均,大量变电站/换流站需建设于地震烈度高的抗震不利地区。变电站/换流站内60%以上的关键设备为支柱类电气设备(如避雷器、互感器等),为保证绝缘性能,支柱类电气设备通常采用瓷质材料,而为满足电气间隙要求支柱类电气设备在结构上细而高,设计制造难以兼顾抗震性能,因此支柱类电气设备地震损坏严重。支柱类电气设备还会受到大风影响,且要进行开关开合闸等动作,这些均会造成支柱类电气设备受力及振动,但这些情况不会破坏支柱类电气设备,此时要避免减震器动作,保证支柱类电气设备稳定运行。而当一定等级的地震发生时,减震装置应触发并工作,通过耗能降低支柱类电气设备地震反应,因此用于保护支柱类电气设备的减震系统应设置一定的触发力。为提高地震高烈度区站内支柱类电气设备的抗震性能,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基于铅合金变形耗能的减震装置,电气设备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外壳、传动轴(4)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压缩弹簧(6)和两个摩擦组件(5);/n所述两个摩擦组件(5)设置于所述压缩弹簧(6)的两端,且压缩弹簧(6)两端分别紧贴摩擦组件(5);/n所述传动轴(4)依次穿过其中一个摩擦组件(5)、压缩弹簧(6)和另一个摩擦组件(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外壳、传动轴(4)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压缩弹簧(6)和两个摩擦组件(5);
所述两个摩擦组件(5)设置于所述压缩弹簧(6)的两端,且压缩弹簧(6)两端分别紧贴摩擦组件(5);
所述传动轴(4)依次穿过其中一个摩擦组件(5)、压缩弹簧(6)和另一个摩擦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调节螺母(7)和两个防松螺母(8);
所述调节螺母(7)安装于摩擦组件(5)的外侧,用于给压缩弹簧(6)施加预紧力;
所述防松螺母(8)安装于调节螺母(7)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组件(5)包括单锥面内环(11)和与单锥面外环(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锥面内环(11)和单锥面外环(10)各有一个;
所述单锥面内环(11)位于单锥面外环(10)内部,其外锥面与单锥面外环(10)的内锥面贴合,所述传动轴(4)穿过单锥面内环(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锥面内环(11)和单锥面外环(10)各有多个;
所述单锥面内环(11)位于单锥面外环(10)内部,其外锥面与单锥面外环(10)的内锥面贴合,形成摩擦单元,多个摩擦单元依次排列;
所述传动轴(4)穿过所有单锥面内环(11)。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锥面外环(10)包括多个尺寸相同的分段环;所有分段环形成圆环。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筒形本体(2)、上端盖(3)和下端盖(1);
所述上端盖(3)与筒形本体(2)的顶部固定,所述下端盖(1)与筒形本体(2)的底部固定;
所述筒形本体(2)的长度等于压缩弹簧(6)预紧后两个摩擦组件(5)外端面间的距离。
所述下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永锋林森卢智成孙宇晗朱祝兵李圣刘振林王海菠刘海龙张谦孟宪政钟珉韩嵘高坡薛耀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