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座内孔冷却的高温阀温度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03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03
阀座内孔冷却的高温阀温度控制机构。现有技术提供的热阀在长时间工作后,封闭冷却水道的焊缝开裂,导致冷却水沿裂缝进到阀腔内,在压缩空气膨胀过程中变成液态水甚至固态冰,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甚至影响到试验部件安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成包括:阀体,所述的阀体与隔热套管之间具有隔热填料,所述的隔热套管与阀座连接形成阀腔,所述的阀腔内安装有阀瓣,所述的阀瓣与中空冷却阀杆连接,所述的冷却水通道是由所述的阀座与阀座水通道封盖包裹形成环状封闭空间或者是由阀体、阀体水通道封盖包裹形成的环状封闭区间,所述的冷却水通道的外伸的管路穿过所述的阀体与外界具有冷却水穿阀体入口通道、冷却水穿阀体出口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高温阀冷却。

Temperature control mechanism of high temperature valve cooled by inner hole of valve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阀座内孔冷却的高温阀温度控制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座内孔冷却的高温阀温度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提供的热阀在长时间工作后,封闭冷却水道的焊缝开裂,导致冷却水沿裂缝进到阀腔内,在压缩空气膨胀过程中变成液态水甚至固态冰,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甚至影响到试验部件安全。不同质金属焊接形成冷却水流道,在长时间工作后,焊接处产生裂缝,不同质金属间焊接处难以抵抗阀杆反复撞击造成的疲劳应力,最终焊接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阀座内孔冷却的高温阀温度控制机构。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阀座内孔冷却的高温阀温度控制机构,包括:阀体,所述的阀体与隔热套管之间具有隔热填料,所述的隔热套管与阀座连接形成阀腔,所述的阀腔内安装有阀瓣,所述的阀瓣底部具有隔热涂层,所述的阀瓣与中空冷却阀杆连接,所述的冷却水通道是由所述的阀座与阀座水通道封盖包裹形成环状封闭空间或者是由阀体、阀体水通道封盖包裹形成的环状封闭区间,所述的冷却水通道的外伸的管路穿过所述的阀体与外界具有冷却水穿阀体入口通道、冷却水穿阀体出口通道。所述的阀座内孔冷却的高温阀温度控制机构,所述的阀座为具有环状凹槽的金属结构,所述的阀座水通道封盖通过深槽焊接与阀座形成所述的冷却水通道;所述的冷却水通道内开具与外部联通的孔。所述的阀座内孔冷却的高温阀温度控制机构,所述的阀体上加工有所述的冷却水通道的主体槽,所述的阀体水通道封盖与阀体通过焊接形成所述的冷却水通道,所述的阀座内孔冷却的高温阀温度控制机构,所述的冷却水穿阀体入口通道与冷却水穿阀体出口通道之间由冷却水隔板隔离开并紧贴配置于所述的阀座的一侧。所述的阀座内孔冷却的高温阀温度控制机构,所述的冷却水穿阀体入口通道与所述的冷却水穿阀体出口通道分别配置于所述的阀座两侧。有益效果:本技术将水冷却通道放置于阀座内部的冷却设计更加靠近高温核心区,冷却效果更佳,对阀座的保护作用更强;同种金属材料的焊接,相对异种金属间的焊接而言,焊接更加简单,焊接更结实,不容易发生开裂等现象。本技术将水冷却通道放置于阀座内部时,水冷却通道可以设计得更大,冷却水的流量可以更大,冷却效果更佳,对阀体、阀座的保护作用更强。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冷却水通道位于阀座内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位于阀座内的冷却水通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冷却水通道位于阀体内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位于阀体内的冷却水通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第一种冷却水通道全局配置图。附图6是本技术第二种冷却水通道全局配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孔冷却的高温阀温度控制机构,包括阀体1、隔热填料2、中空冷却阀杆3、阀瓣5、阀座6、隔热涂层7、冷却水通道8以及由上述部件形成的气体流动的阀腔4。如附图1所示,所述冷却水通道8是完全包含于阀座6内的单质金属内。所述冷却水通道8是由阀座6、阀座水通道封盖6-1包裹形成的环状封闭区间,如图2所示。冷却水通道外伸的管路穿过阀体1与外界有两个接口,分别是:冷却水穿阀体入口通道8-1与冷却水穿阀体出口通道8-2,冷却水穿阀体入口通道8-1与冷却水穿阀体出口通道8-2之间由冷却水隔板8-3隔离开,并紧贴配置于阀座一侧,如图3所示;冷却水自冷却水穿阀体入口通道8-1流入,完整流经冷却水通道8后,经冷却水穿阀体出口通道8-2流到阀座6外,起到冷却阀座6的作用。作为一种优化,另一种配置方式是,系统去掉冷却水隔板,冷却水穿阀体入口通道8-1与冷却水穿阀体出口通道8-2分别配置于阀座6两侧,如附图4所示;冷却水自冷却水穿阀体入口通道8-1流入,流经半个冷却水通道后,经冷却水穿阀体出口通道8-2流到阀座16外,起到冷却阀座6的作用。冷却通道的制作方法,具体方案为:环状金属上加工出凹槽构成阀座6的主体结构,阀座水通道封盖6-1通过深槽焊接,与阀座6形成冷却水通道8;冷却水通道8内开具与外部联通的孔,作为进出水通道,并根据开孔的位置,冷却水进出开孔在一起时采用设置冷却水隔板8-3,或是冷却水进出开孔在两侧不设置隔板的措施。作为一种优化,环状金属上加工出凹槽构成阀座6的主体结构,阀座水通道封盖6-1的焊接方式采用磨擦焊手段,其他不变;作为一种优化,环状金属上加工出凹槽构成阀座6的主体结构,阀座水通道封盖6-1的焊接方式采用扩散焊手段,其他不变。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孔冷却的高温阀温度控制机构,所述冷却水通道8是完全包含于阀体1内的单质金属内。所述冷却水通道8是由阀体1、阀体水通道封盖1-1包裹形成的环状封闭区间。阀体水通道封盖1-1与阀座6紧密贴合在一起。冷却水通道系直接在阀体1上开孔并与外界联接,设置两个接口,分别是:冷却水入口通道8-1与冷却水出口通道8-2,冷却水入口通道8-1与冷却水出口通道8-2之间由冷却水隔板8-3隔离开,并紧贴配置于阀座一侧;冷却水自冷却水入口通道8-1流入,完整流经冷却水通道8后,经冷却水出口通道8-2流到阀体1外,起到直接冷却阀体1以及间接冷却阀座6的作用。如图3、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化,冷却系统去掉冷却水隔板8-3,冷却水穿阀体入口通道8-1与冷却水穿阀体出口通道8-2分别配置于阀体1两侧;冷却水自冷却水入口通道8-1流入,流经半个冷却水通道8后,经冷却水出口通道8-2流到阀体1外,起到直接冷却阀体1以及间接冷却阀座6的作用。冷却水通道的制作方法,具体方案为:由阀杆3方向深入阀体1内,在阀体1上加工出冷却水通道8的主体槽,阀体水通道封盖1-1与阀体1通过深度焊成冷却水通道8;冷却水通道8内开具与外部联通的孔8-1与8-2,作为进出水通道,并根据开孔的位置,冷却水进出开孔在一起时采用设置冷却水隔板8-3,或是冷却水进出开孔在两侧不设置隔板的措施。焊接方案采用真空扩散焊接或磨擦焊接。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座内孔冷却的高温阀温度控制机构,其特征是:包括:阀体(1),所述的阀体(1)与隔热套管之间具有隔热填料(2),所述的隔热套管与阀座(6)连接形成阀腔(4),所述的阀腔(4)内安装有阀瓣(5),所述的阀瓣底部具有隔热涂层(7),所述的阀瓣(5)与中空冷却阀杆(3)连接,所述的阀座与阀体之间具有冷却水通道(8),所述的冷却水通道(8)是由所述的阀座(6)与阀座水通道封盖(6-1)包裹形成环状封闭空间或者是由阀体(1)、阀体水通道封盖(1-1)包裹形成的环状封闭区间,所述的冷却水通道(8)的外伸的管路穿过所述的阀体(1)与外界具有冷却水穿阀体入口通道(8-1)、冷却水穿阀体出口通道(8-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座内孔冷却的高温阀温度控制机构,其特征是:包括:阀体(1),所述的阀体(1)与隔热套管之间具有隔热填料(2),所述的隔热套管与阀座(6)连接形成阀腔(4),所述的阀腔(4)内安装有阀瓣(5),所述的阀瓣底部具有隔热涂层(7),所述的阀瓣(5)与中空冷却阀杆(3)连接,所述的阀座与阀体之间具有冷却水通道(8),所述的冷却水通道(8)是由所述的阀座(6)与阀座水通道封盖(6-1)包裹形成环状封闭空间或者是由阀体(1)、阀体水通道封盖(1-1)包裹形成的环状封闭区间,所述的冷却水通道(8)的外伸的管路穿过所述的阀体(1)与外界具有冷却水穿阀体入口通道(8-1)、冷却水穿阀体出口通道(8-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座内孔冷却的高温阀温度控制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阀座为具有环状凹槽的金属结构,所述的阀座水通道封盖(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伟陆华伟王猛唐霄汉王大勇隋国发梁先仁刘世青
申请(专利权)人:哈工大机器人岳阳军民融合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