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铜管退火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管热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铜管退火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铜管在铜制造业中占据重要位置。而铸轧法,凭借其设备投资少,生产效率高,耗能少等显著优点,深受企业重视。对于各工厂生产工艺流程,多以井式退火炉作为铜管的退火装置。井式退火炉操作简单,成本低,空间利用率高,生产效率较高,但同时也对铜管的质量带来了些许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铜管制造的上一道工序会在铜管中残留一些油质,这在成品中是不被允许的,因此厂家会在退火过程中向铜管的一侧通氮气,利用流体流动与高温,迫使油挥发,氮气温度极低,与炉内环境温差很大,这就造成了铜管接通氮气端至10米左右的这一段相当长的距离延伸率分布不均。加热温度不均,影响铜管的力学性能,且难以从外侧观察到,而退火是工艺流程的最后一步,无法利用下一步工艺进行消除。这为铜加工企业的客户的使用买下了安全隐患,尤其是高压用冷凝器生产单位。而且不宜直接剪切掉入口段的铜管,一是不确定具体影响区域多长,二是会给铜工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铜管退火的装置,其包括机架组件、正电极组件、负电极组件、传感器和铜管,其特征在于,/n所述机架组件,其包括圆盘齿轮、电机齿轮、机架、电机和机架上盖,所述圆盘齿轮的内表面和所述机架上端的外表面连接,所述电机齿轮的内表面通过键和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圆盘齿轮和所述电机齿轮啮合,所述电机的外壳固定在机架上,所述铜管环绕在机架的外表面,所述机架上盖通过第三固定螺钉和所述机架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正电极组件,其包括正电极夹紧片、绝缘片和绝缘圈,所述正电极夹紧片的第一端穿过绝缘圈和所述铜管的通氮气端的第一侧面接触,所述铜管的通氮气端的第二侧面通过绝缘片和所述机架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铜管退火的装置,其包括机架组件、正电极组件、负电极组件、传感器和铜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组件,其包括圆盘齿轮、电机齿轮、机架、电机和机架上盖,所述圆盘齿轮的内表面和所述机架上端的外表面连接,所述电机齿轮的内表面通过键和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圆盘齿轮和所述电机齿轮啮合,所述电机的外壳固定在机架上,所述铜管环绕在机架的外表面,所述机架上盖通过第三固定螺钉和所述机架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正电极组件,其包括正电极夹紧片、绝缘片和绝缘圈,所述正电极夹紧片的第一端穿过绝缘圈和所述铜管的通氮气端的第一侧面接触,所述铜管的通氮气端的第二侧面通过绝缘片和所述机架接触;
所述负电极组件,其包括第一固定螺钉、第二固定螺钉、负电极夹紧片、绝缘悬空架、压辊和负电极辊,所述绝缘悬空架的第一端的外形为工字型结构,所述工字型结构的第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工字型结构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绝缘悬空架的第二端的外形为倒U型结构,所述倒U型结构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对称的直槽型通孔和第三圆形通孔,所述工字型结构和所述倒U型结构的连接中心处设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工字型结构第一端的螺纹孔分别通过第一固定螺钉和第二固定螺钉与所述圆盘齿轮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压辊位于所述直槽型通孔的内部,所述负电极辊位于所述第三圆形通孔内,所述负电极夹紧片的一端穿过第二圆形通孔和所述压辊接触;以及
所述传感器,其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位移挡板,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工字型结构中靠近位移挡板的第一圆形通孔内,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工字型结构中远离位移挡板的第一圆形通孔内,所述第三传感器位于退火炉内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与传感器系统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位于电机的一侧,和所述机架型槽连接,所述位移挡板位于绝缘悬空架的一侧,和所述圆盘齿轮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铜管退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盖、所述圆盘齿轮和所述机架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铜管退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距离所述位移挡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距离所述位移挡板的距离。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