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血管自动化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96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49
一种人工血管自动化培养装置,其中,包括培养槽,相对设置于培养槽上方的第一绕线接头装置和第二绕线接头装置,分别设在培养槽周围的血管放置架、第一蠕动泵、第二蠕动泵、第一储液瓶和第二储液瓶,以及用于将血管放置架上的待培养血管转移到第一绕线接头装置和第二绕线接头装置上的血管转运装置,第一绕线接头装置、第一蠕动泵、第一储液瓶和第二绕线接头装置依次通过软管连接;培养槽一端、第二蠕动泵、第二储液瓶和培养槽的另一端依次通过软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血管组织设计了一种双通道的灌流培养装置,能够对不同直径的血管组织进行培养,并且可以对血管自动抓取,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了对人工血管的污染。

An automatic culture device for artificial blood vesse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血管自动化培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血管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人工血管自动化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构建人工血管的主要手段是组织工程,即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来构建新型的组织工程人工血管。传统的组织工程血管构建方法包括支架、种子细胞和培养装置三要素,需要在体外将细胞种植于支架上,培养一定时间后植入体内。在培养装置中,灌流培养系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灌流培养系统与一般实验室的静态培养不同,其提供的是一种动态的培养方式,更能模拟生物体内真实的细胞生长环境,灌流培养系统模拟人体内血管血液的流动效果,一方面将新鲜培养液不断地带入反应器的培养物内,另一方面又将培养液连续不断地流出,起到更新培养基的效果。血管组织的培养与一般的培养物有所不同,因为血管组织培养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血管的内皮化。在培养过程中,流经血管外部与血管内部的培养基有所不同,流经血管内部的培养基常常需要加入一些利于血管内皮化的生长因子。现有的培养装置一般只有单一的培养通道,无法针对性地对血管组织进行培养,而且也无法对不同直径的血管组织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往往需要人工介入固定血管,容易对血管造成污染。因此,设计一款具有双通道,能够适配不同直径血管培养的自动化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培养装置只有单一的培养通道,无法针对性地对血管组织进行培养,而且也无法对不同直径的血管组织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往往需要人手动介入固定血管,容易对血管造成污染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工血管自动化培养装置。本专利技术基于现有的培养装置进行改进,针对血管组织设计了一种双通道的灌流培养装置,并且可以对血管自动抓取,连接及固定,能够对不同直径的血管组织进行培养,提高血管的培养效率,实现自动化生产,进一步减少对人工血管的污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工血管自动化培养装置,其中,包括培养槽,相对设置于所述培养槽上方的第一绕线接头装置和第二绕线接头装置,分别设在所述培养槽周围的血管放置架、第一蠕动泵、第二蠕动泵、第一储液瓶和第二储液瓶,以及用于将所述血管放置架上的待培养血管转移到所述第一绕线接头装置和第二绕线接头装置上的血管转运装置,所述第一绕线接头装置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一蠕动泵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一蠕动泵的出口端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一储液瓶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储液瓶的出液口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二绕线接头装置连接;所述培养槽的一端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二蠕动泵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蠕动泵的出口端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二储液瓶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二储液瓶的出液口通过软管与所述培养槽的另一端连接。血管培养时,待培养血管放置在血管放置架上,通过血管转运装置能够将血管放置架上的待培养血管转运到第一绕线接头装置和第二绕线接头装置之间,然后待培养血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绕线接头装置和第二绕线接头装置连接,这样,第一绕线接头装置、第一蠕动泵、第一储液瓶、第二绕线接头装置和待培养血管就形成第一循环通路,培养槽、第二蠕动泵和第二储液瓶就形成了第二循环通路,第一储液瓶和第二储液瓶中盛装的都是培养基,第一储液瓶中盛装的是流经待培养血管内部的培养基,第二储液瓶中盛装的是流经待培养血管外部的培养基。培养时,通过第一绕线接头装置和第二绕线接头装置将其上面的待培养血管伸入到培养槽中,开启第一蠕动泵和第二蠕动泵使得两个循环通路中的培养基都流动起来,这样就可以实现血管内外同时培养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绕线接头装置包括第一单轴运动滑台,所述第一单轴运动滑台的滑块上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固定架底座,所述固定架底座上设有软管接头固定架,所述软管接头固定架上穿设有软管接头,所述软管接头一端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一蠕动泵入口端连接,所述软管接头另一端用于连接待培养血管,软管接头与待培养血管连接时,只需其端头从待培养血管一端直接插入即可实现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绕线接头装置还包括血管固定装置,所述血管固定装置包括设在所述固定架底座上于所述软管接头固定架一侧的绕线轮固定架,所述绕线轮固定架上设有绕线轮组件,所述绕线轮组件与所述软管接头用于连接待培养血管的一端分别设在所述绕线轮固定架和软管接头固定架的同一侧,所述软管接头用于连接待培养血管的一端上设有绕线固定槽,所述软管接头与所述软管接头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绕线轮固定架上还设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转动轴通过皮带与所述软管接头连接所述软管的一端传动连接。软管接头直接插入待培养血管一端虽然可以实现连接,但是并不可靠,很容易在培养过程中发生脱落,所以设置血管固定装置可以将待培养血管一端牢牢固定在软管接头上,不容易脱落。血管固定装置的具体工作原理是,绕线轮组件上是绕有线的,并且绕线轮组件上的线是可以进行伸缩的,绕线轮组件上的线的一端固定在软管接头的绕线固定槽上,当软管接头插入待培养血管后,启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会通过皮带带动软管接头旋转,由于绕线轮组件上的线的一端固定在绕线固定槽上,所以在软管接头旋转的过程中,绕线轮组件上的线会不断伸长并缠绕在待培养血管与软管接头连接一端外壁上,以此实现待培养血管与软管接头的牢固连接。培养完毕后,当需要松开培养完的血管时,只需要反向运转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就会带动软管接头反向旋转,缠绕在血管外壁上的线就会松开,并能够被绕线轮组件收缩回。进一步的,所述绕线轮组件包括绕线轮连接块,所述绕线轮连接块一端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绕线轮固定架连接,所述绕线轮连接块与连接轴连接的一端设有用于进行松紧调节并使得绕线轮连接块能够相对连接轴转动的调节槽,通过调节槽可以调整绕线轮连接块与绕线轮固定架的相对位置,以方便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所述绕线轮连接块上从靠近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设有储线轮、张紧轮、第一导线轮和第二导线轮,所述绕线轮连接块上靠近所述储线轮的位置设有线头固定槽。绕线轮组件上的线缠绕存储在储线轮上,线的一端与线头固定槽连接,其另一端依次绕过张紧轮、第一导线轮和第二导线轮并最终与软管接头的绕线固定槽连接。张紧轮能够保证从第二导线轮到软管接头的绕线固定槽之间的线始终保持一定的张力,不会松弛,以此来保证启动步进电机带动软管接头旋转时,第二导线轮到软管接头的绕线固定槽之间的线能够顺利缠绕在待培养血管外壁上,且保证有一定的缠绕力,以保证待培养血管与软管接头固定的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绕线接头装置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绕线接头装置的结构相同。培养血管时,第一绕线接头装置的软管接头和第二绕线接头装置的软管接头分别插入待培养血管的两端并通过各自的血管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即可。进一步的,所述血管转运装置包括第二单轴运动滑台、第二气缸、旋转气缸和吸盘,所述第二气缸设在所述第二单轴运动滑台的滑块上,所述旋转气缸通过连接块连接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吸盘与所述旋转气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血管放置架、第一蠕动泵和第二蠕动泵设在靠近所述培养槽一端端头的位置,所述第一储液瓶和第二储液瓶设在靠近所述培养槽另一端端头的位置,所述第二单轴运动滑台设在所述培养槽的一侧且与所述培养槽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单轴运动滑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血管自动化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槽(1),相对设置于所述培养槽(1)上方的第一绕线接头装置(2)和第二绕线接头装置(3),分别设在所述培养槽(1)周围的血管放置架(4)、第一蠕动泵(5)、第二蠕动泵(6)、第一储液瓶(7)和第二储液瓶(8),以及用于将所述血管放置架(4)上的待培养血管转移到所述第一绕线接头装置(2)和第二绕线接头装置(3)上的血管转运装置(9),所述第一绕线接头装置(2)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一蠕动泵(5)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一蠕动泵(5)的出口端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一储液瓶(7)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储液瓶(7)的出液口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二绕线接头装置(3)连接;所述培养槽(1)的一端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二蠕动泵(6)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蠕动泵(6)的出口端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二储液瓶(8)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二储液瓶(8)的出液口通过软管与所述培养槽(1)的另一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血管自动化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槽(1),相对设置于所述培养槽(1)上方的第一绕线接头装置(2)和第二绕线接头装置(3),分别设在所述培养槽(1)周围的血管放置架(4)、第一蠕动泵(5)、第二蠕动泵(6)、第一储液瓶(7)和第二储液瓶(8),以及用于将所述血管放置架(4)上的待培养血管转移到所述第一绕线接头装置(2)和第二绕线接头装置(3)上的血管转运装置(9),所述第一绕线接头装置(2)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一蠕动泵(5)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一蠕动泵(5)的出口端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一储液瓶(7)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储液瓶(7)的出液口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二绕线接头装置(3)连接;所述培养槽(1)的一端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二蠕动泵(6)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蠕动泵(6)的出口端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二储液瓶(8)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二储液瓶(8)的出液口通过软管与所述培养槽(1)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自动化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接头装置(2)包括第一单轴运动滑台(21),所述第一单轴运动滑台(21)的滑块上设有第一气缸(22),所述第一气缸(22)的活塞杆上连接有固定架底座(23),所述固定架底座(23)上设有软管接头固定架(24),所述软管接头固定架(24)上穿设有软管接头(25),所述软管接头(25)一端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一蠕动泵(5)入口端连接,所述软管接头(25)另一端用于连接待培养血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血管自动化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接头装置(2)还包括血管固定装置,所述血管固定装置包括设在所述固定架底座(23)上于所述软管接头固定架(24)一侧的绕线轮固定架(26),所述绕线轮固定架(26)上设有绕线轮组件,所述绕线轮组件与所述软管接头(25)用于连接待培养血管的一端分别设在所述绕线轮固定架(26)和软管接头固定架(24)的同一侧,所述软管接头(25)用于连接待培养血管的一端上设有绕线固定槽(27),所述软管接头(25)与所述软管接头固定架(24)转动连接,所述绕线轮固定架(26)上还设有步进电机(28),所述步进电机(28)的转动轴通过皮带(29)与所述软管接头(25)连接所述软管的一端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血管自动化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组件包括绕线轮连接块(10),所述绕线轮连接块(10)一端通过连接轴(11)与所述绕线轮固定架(26)连接,所述绕线轮连接块(10)与连接轴(11)连接的一端设有用于进行松紧调节并使得绕线轮连接块(10)能够相对连接轴(11)转动的调节槽(12),所述绕线轮连接块(10)上从靠近所述连接轴(11)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设有储线轮(13)、张紧轮(14)、第一导线轮(15)和第二导线轮(16),所述绕线轮连接块(10)上靠近所述储线轮(13)的位置设有线头固定槽(1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华强张传杰袁玉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