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较耐高温的聚氨酯胶黏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940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较耐高温的聚氨酯胶黏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端羟基多元环氧化合物100‑110份、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95‑115份、固体乙二酸150‑200份、二甘醇50‑70份、乙二醇35‑55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20份、乙酸乙酯5‑15份、苯酐聚酯30‑40份和多胺化合物22‑32份。与其它处理工艺相比,工艺成熟,在生产聚氨酯胶黏剂的原材料中加入了一定量的苯酐酸酯,主要作用是在分子中引入了刚性较强的苯环,应用于聚氨酯胶黏剂中,提高分解C‑N键的键能,以达到提高聚氨酯胶黏剂耐温性的效果,生产出来的聚氨酯胶黏剂耐高温性能可达到160℃左右,提高了聚氨酯胶黏剂的适用范围。

A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polyurethane adhes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较耐高温的聚氨酯胶黏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胶黏剂生产工艺,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较耐高温的聚氨酯胶黏剂。
技术介绍
聚氨酯胶粘剂是指在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或异氰酸酯基的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分为多异氰酸酯和聚氨酯两大类,多异氰酸酯分子链中含有异氰基和氨基甲酸酯基,故聚氨酯胶粘剂表现出高度的活性与极性,与含有活泼氢的基材,如泡沫、塑料、木材、皮革、织物、纸张、陶瓷等多孔材料,以及金属、玻璃、橡胶、塑料等表面光洁的材料都有优良的化学粘接力,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现有配方制备的聚氨酯胶黏剂受制于其材料性质,其耐高温性能远不如其耐低温性能,如用在食品包装复合薄膜中,则需要其具有耐蒸煮性,导致聚氨酯胶黏剂的适用范围受限,且聚氨酯胶黏剂中游离的异氰酸酯单体具有较大的毒性,存在一定的使用危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较耐高温的聚氨酯胶黏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较耐高温的聚氨酯胶黏剂,工艺成熟,在生产聚氨酯胶黏剂的原材料中加入了一定量的苯酐酸酯,主要作用是在分子中引入了刚性较强的苯环,应用于聚氨酯胶黏剂中,提高分解C-N键的键能,以达到提高聚氨酯胶黏剂耐温性的效果,生产出来的聚氨酯胶黏剂耐高温性能可达到160℃左右,提高了聚氨酯胶黏剂的适用范围,且聚氨酯胶黏剂生产原料中采用端羟基多元环氧化合物与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制得环氧基聚氨酯,再与多胺化合物配制成聚氨酯胶黏剂,相较于传统的生产配方,改进后的聚氨酯胶黏剂兼具环氧树脂和聚氨酯的优异性能,而且几乎不含游离的异氰酸酯单体,固体份含量高,进而提高了聚氨酯胶黏剂的环保性,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较耐高温的聚氨酯胶黏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端羟基多元环氧化合物100-110份、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95-115份、固体乙二酸150-200份、二甘醇50-70份、乙二醇35-55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20份、乙酸乙酯5-15份、苯酐聚酯30-40份和多胺化合物22-32份,包括如下步骤:S1、原料选取:选用端羟基多元环氧化合物105份、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105份、固体乙二酸175份、二甘醇60份、乙二醇45份和苯酐聚酯35份;S2、原料输送:将端羟基多元环氧化合物、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固体乙二酸和苯酐聚酯投入反应釜A中,再用泵输送二甘醇和乙二醇至反应釜中;S3、加热搅拌:对反应釜A内部的原料进行缓慢的加热搅拌,使得原料进行酯化反应;S4、聚缩反应:当反应釜A内部的物料温度达到80℃时进行聚缩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冷却到30℃后出料,得到聚氨酯半成品;S5、聚合反应:将聚氨酯半成品投入反应釜B中,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7.5份和多胺化合物27份,并缓慢加热搅拌进行聚合反应;S6、物料稀释:对聚合反应完成后的物料冷却到60℃以下加入乙酸乙酯10份进行稀释;S7、物料包装:当稀释后的物料冷却至30℃以下时,对物料进行成品包装。优选的,所述反应釜A为具有加热和搅拌功能的反应釜,反应釜B为聚合反应釜。优选的,聚合反应过程中最高温度控制在215℃左右。优选的,所述酯化反应过程中使用热导热油为加热介质,在10-12小时内将原料从常温加热到190-200℃左右。优选的,所述物料稀释过程中以冷导热油为降温介质,在8-10小时内将物料冷却到50-6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工艺成熟,在生产聚氨酯胶黏剂的原材料中加入了一定量的苯酐酸酯,主要作用是在分子中引入了刚性较强的苯环,应用于聚氨酯胶黏剂中,提高分解C-N键的键能,以达到提高聚氨酯胶黏剂耐温性的效果,生产出来的聚氨酯胶黏剂耐高温性能可达到160℃左右,提高了聚氨酯胶黏剂的适用范围,且聚氨酯胶黏剂生产原料中采用端羟基多元环氧化合物与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制得环氧基聚氨酯,再与多胺化合物配制成聚氨酯胶黏剂,相较于传统的生产配方,改进后的聚氨酯胶黏剂兼具环氧树脂和聚氨酯的优异性能,而且几乎不含游离的异氰酸酯单体,固体份含量高,进而提高了聚氨酯胶黏剂的环保性,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较耐高温的聚氨酯胶黏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端羟基多元环氧化合物105份、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105份、固体乙二酸175份、二甘醇60份、乙二醇45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7.5份、乙酸乙酯10份、苯酐聚酯35份和多胺化合物27份,包括如下步骤:S1、原料选取:选用端羟基多元环氧化合物105份、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105份、固体乙二酸175份、二甘醇60份、乙二醇45份和苯酐聚酯35份;S2、原料输送:将端羟基多元环氧化合物、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固体乙二酸和苯酐聚酯投入反应釜A中,再用泵输送二甘醇和乙二醇至反应釜中;S3、加热搅拌:对反应釜A内部的原料进行缓慢的加热搅拌,使得原料进行酯化反应;S4、聚缩反应:当反应釜A内部的物料温度达到80℃时进行聚缩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冷却到30℃后出料,得到聚氨酯半成品;S5、聚合反应:将聚氨酯半成品投入反应釜B中,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7.5份和多胺化合物27份,并缓慢加热搅拌进行聚合反应;S6、物料稀释:对聚合反应完成后的物料冷却到60℃以下加入乙酸乙酯10份进行稀释;S7、物料包装:当稀释后的物料冷却至30℃以下时,对物料进行成品包装。优选的,所述反应釜A为具有加热和搅拌功能的反应釜,反应釜B为聚合反应釜。优选的,聚合反应过程中最高温度控制在215℃左右。优选的,所述酯化反应过程中使用热导热油为加热介质,在11小时内将原料从常温加热到195℃左右。优选的,所述物料稀释过程中以冷导热油为降温介质,在9小时内将物料冷却到55℃。实施例2一种较耐高温的聚氨酯胶黏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端羟基多元环氧化合物100份、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95份、固体乙二酸150份、二甘醇50份、乙二醇35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份、乙酸乙酯5份、苯酐聚酯30份和多胺化合物22份,包括如下步骤:S1、原料选取:选用端羟基多元环氧化合物100份、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95份、固体乙二酸150份、二甘醇50份、乙二醇35份和苯酐聚酯30份;S2、原料输送:将端羟基多元环氧化合物、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固体乙二酸和苯酐聚酯投入反应釜A中,再用泵输送二甘醇和乙二醇至反应釜中;S3、加热搅拌:对反应釜A内部的原料进行缓慢的加热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较耐高温的聚氨酯胶黏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端羟基多元环氧化合物100-110份、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95-115份、固体乙二酸150-200份、二甘醇50-70份、乙二醇35-55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20份、乙酸乙酯5-15份、苯酐聚酯30-40份和多胺化合物22-32份,包括如下步骤:/nS1、原料选取:选用端羟基多元环氧化合物105份、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105份、固体乙二酸175份、二甘醇60份、乙二醇45份和苯酐聚酯35份;/nS2、原料输送:将端羟基多元环氧化合物、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固体乙二酸和苯酐聚酯投入反应釜A中,再用泵输送二甘醇和乙二醇至反应釜中;/nS3、加热搅拌:对反应釜A内部的原料进行缓慢的加热搅拌,使得原料进行酯化反应;/nS4、聚缩反应:当反应釜A内部的物料温度达到80℃时进行聚缩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冷却到30℃后出料,得到聚氨酯半成品;/nS5、聚合反应:将聚氨酯半成品投入反应釜B中,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7.5份和多胺化合物27份,并缓慢加热搅拌进行聚合反应;/nS6、物料稀释:对聚合反应完成后的物料冷却到60℃以下加入乙酸乙酯10份进行稀释;/nS7、物料包装:当稀释后的物料冷却至30℃以下时,对物料进行成品包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较耐高温的聚氨酯胶黏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端羟基多元环氧化合物100-110份、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95-115份、固体乙二酸150-200份、二甘醇50-70份、乙二醇35-55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20份、乙酸乙酯5-15份、苯酐聚酯30-40份和多胺化合物22-32份,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料选取:选用端羟基多元环氧化合物105份、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105份、固体乙二酸175份、二甘醇60份、乙二醇45份和苯酐聚酯35份;
S2、原料输送:将端羟基多元环氧化合物、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固体乙二酸和苯酐聚酯投入反应釜A中,再用泵输送二甘醇和乙二醇至反应釜中;
S3、加热搅拌:对反应釜A内部的原料进行缓慢的加热搅拌,使得原料进行酯化反应;
S4、聚缩反应:当反应釜A内部的物料温度达到80℃时进行聚缩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冷却到30℃后出料,得到聚氨酯半成品;
S5、聚合反应:将聚氨酯半成品投入反应釜B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腾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亿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