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庆修专利>正文

座椅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60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座椅扶手,具有固设于椅垫上的支架及定位装置,而定位装置的滑接套是滑接于支架上,而盖体黏结于滑接套上,另于滑接套上组设有定位件,穿经盖体的调整件侧向顶掣定位件分别卡掣于滑接套的内凹区与支架的凹陷区内,以定位滑接套,并可拉动调整件使定位件移离内凹区与凹陷区,而使滑接套可相对于支架移动,从而可调整扶手高度。(*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扶手。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扶手1具有一连设于座椅2上的支架11,一滑接于支架11上的滑接套12,以及一盖合于滑接套12上的盖体13;再如图2及图3所示分别为滑接套及盖体的正视示意图,滑接套12两侧分别设有凸耳121,以及后端设有一凹口122,而盖体13上对应滑接套12的凸耳121及凹口122处设有凸肋131,借由凸肋131分别嵌卡于滑接套12的凸耳121与凹口122上,以达到盖体13连结于滑接套12上的目的,但此种嵌卡装置在座椅2倾倒撞击地面时,极可能因而造成盖体13脱离滑接套12,因此,以往扶手1的滑接套12与盖体13间的连结关系存在不够牢固的缺失。另外,如图4所示,其为滑接套的部份剖视示意图,滑接套12具有第一侧壁123与第二侧壁124,第一侧壁123上开设有通槽孔125,以及于通槽孔125上、下分别设有嵌卡孔126,而第二侧壁124上设有一长槽孔127,于长槽孔127壁后段上设有内凹区128,内凹区128则与通槽孔125对应,在通槽孔125与内凹区128内穿设有定位件14,为防止定位件14脱离通槽孔125与内凹区128,必须在第一侧壁123上嵌置一帽体15,而帽体15上的卡沟151分别嵌置于嵌卡孔126内,而使帽体15不致脱离第一侧壁123;此种利用帽体15封挡定位件14防止其脱落,不但须要另外制造帽体15增加扶手1的制造成本,同时也增加组装成本,因此,以往扶手1装置不是为理想的设计。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牢固性及可降低制造、组装成本的座椅扶手。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定位装置的滑接套上设有对应的凹槽与内凹区,而支架穿设于滑接套内部时,其凹陷区与凹槽及内凹区重叠对应,在凹槽上置设等径的定位件,且定位件的侧身嵌置于内凹区与凹陷区内,并借穿经盖体的调整件的挡止部顶掣于定位件,以定位滑接套,且当拉动调整件使其内缩部与定位件对应时,定位件即不再嵌设于内凹区与凹陷区,使得滑接套可相对于支架滑动;另外,滑接套外面壁的外侧壁面两侧各设有一凸条,又,盖体可盖合于滑接套的外面壁上并与凸条触接,再利用高周波(High F-requency)对凸条加热,使得盖体连结于滑接套上,而具有牢固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座椅扶手,是连设于座椅的椅垫上,其具有一固设于椅垫上的支架,以及一滑设于支架上的定位装置,支架上开设有一长槽孔,且槽孔壁设有波浪状的凹陷区;其特征在于定位装置包含有一滑接套、一个以上的定位件、一调整件、一弹性件以及一盖体;滑接套的外面壁设有一直向的通槽,于通槽的槽壁下段处设有内凹区,且内凹区与支架的凹陷区重叠对应,另,滑接套的内面壁与外面壁对应的侧面上设有一横向的凹槽,且凹槽与内凹区对应,于滑接套外面壁的外侧壁面两侧各凸设有一凸条,又,盖体盖合于滑接套的外面壁上并与凸条触接,盖体连结于滑接套上,且盖体近上端处开设有一与通槽对应的开口,并于盖体内侧且在开口前方设有一限位槽,而弹性件是固结于限位槽内,调整件是穿经开口,其具有一凸设于盖体外的拉柄,由拉柄向下延设有一滑设于通槽内的肋体,肋体的一端顶掣于弹性件,另一端设有与内凹区对应的挡止部,由挡止部向下延设有一宽度较挡止部小的内缩部,而定位件整体设为等径,其一端置设于凹槽内且侧身嵌设于内凹区与凹陷区内,并受肋体的挡止部侧向顶掣。所述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该滑接套的上端设有一端板,于端板两侧分别开设有一孔槽,另,盖体的上端端面两侧分别设有一卡榫,而卡榫是对应嵌置于孔槽内。所述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滑接套的外面壁下端的外侧壁面两侧分别开设有一凹槽孔,另于盖体对应凹槽孔处设有凸柱,而凸柱嵌置于凹槽孔中。当向上拉动调整件的拉柄压缩弹性件,使肋体的挡止部不再顶掣定位件,此时肋体的内缩部与定位件对应,且定位件向内缩部靠触,因而定位件不再嵌置于滑接套的内凹区与支架的凹陷区,使得滑接套可相对于支架滑动,以达到调整扶手高度的目的;此时放开拉柄,借由弹性件的弹力使肋体回位,并使肋体的挡止部再度顶掣定位件嵌置于内凹区与凹陷区,即可定位滑接套;另外,由于滑接套上设有凹槽,使得定位件可直接置放于凹槽中,在组装上较为快捷,又借由高周波(High Frequency)对凸条加热,使盖体黏结于滑接套上,而具牢固性。综合以上说明可知,本技术借由拉动调整件而可达到调整扶手高度的目的,同时,滑接套设有凹槽的设计,可将定位件直接置设于其中,可节省滑接件的制造成本及扶手的组接成本,再利用高周波(HighFrequency)对滑接套上的凸条加热,而使盖体黏接于滑接套上,使两者的连结关系具有较隹的牢固性。以下通过最隹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座椅扶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为以往一种扶手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为以往一种扶手的滑接套的正视示意图。图3是为以往一种扶手的盖体的正视示意图。图4是为以往一种扶手的侧面部份剖视示意图。图5是为本技术一较隹实施例扶手的侧视示意图。图6是为本技术一较隹实施例扶手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为本技术一较隹实施例扶手的仰视剖面示意图。图8是为本技术一较隹实施例扶手的仰视剖面示意图。图9是为本技术一较隹实施例扶手的盖体盖合于滑接套上的正面示意图。图10是为本技术一较隹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首先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扶手3是可连设于座椅的椅垫4上,其具有一固设于椅垫4上的支架31,一滑设于支架31上的定位装置5,支架31上开设有一长槽孔311,且槽孔壁设有波浪状的凹陷区312。续如图6、图7所示,扶手3的定位装置5包含有一滑接套6、两定位件51、一调整件52、一弹性件53以及一盖体54;滑接套6为中空状且可供支架31穿设于其中,滑接套6同时于上端设有一端板60,并于端板60上开设有三嵌口601以及两侧分别设有一孔槽602,而滑接套6的外面壁61设有一直向的通槽611,再于通槽611的槽壁下段处设有两内凹区612,且内凹区612与支架31的凹陷区312重叠对应,其次,滑接套6的外面壁61下端两侧分别开设有一凹槽孔613,再于外面壁61的外侧壁面两侧各设有一凸条622,另,滑接套6的内面壁62其与外面壁61对应的侧面上开设有一横向的凹槽621,且凹槽621与内凹区612对应。另外,盖体54可盖合于滑接套6的外面壁61上,于盖体54上开设有一与通槽611对应的开口541,并于盖体54内侧且在开口541前方设有一限位槽542,同时盖体54上端分别凸设有三个嵌块543而可分别嵌合于端板60的三个嵌口601内,以及上端两侧也各凸设有一卡榫544而可同时嵌入孔槽602内,再于盖体54下端对应凹槽孔613处凸设有凸柱545,而凸柱545可嵌置于凹槽孔613中,使得盖体54可稳定盖于滑接套6上,同时,盖体54即与滑接套6上的凸条622触接,再利用高周波(High Frequency)对凸条622加热,使盖体54如图8所示黏固于滑接套6上,而使两者的连结关系具有较隹的牢固性。再如图9所示,弹性件53是固结于盖体54的限位槽542内,调整件52是可穿经盖体54的开口541,其具有一凸设于盖体54外的拉柄521,由拉柄521向下延设有一可滑设于通槽611内的肋体522,肋体522的上端凸设有一凸杆523,凸杆523可顶掣于弹性件53,而肋体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扶手,是连设于座椅的椅垫上,其具有一固设于椅垫上的支架,以及一滑设于支架上的定位装置,支架上开设有一长槽孔,且槽孔壁设有波浪状的凹陷区;其特征在于:定位装置包含有一滑接套、一个以上的定位件、一调整件、一弹性件以及一盖体;滑接套的 外面壁设有一直向的通槽,于通槽的槽壁下段处设有内凹区,且内凹区与支架的凹陷区重叠对应,另,滑接套的内面壁与外面壁对应的侧面上设有一横向的凹槽,且凹槽与内凹区对应,于滑接套外面壁的外侧壁面两侧各凸设有一凸条,又,盖体盖合于滑接套的外面壁上并与凸条触接,盖体连结于滑接套上,且盖体近上端处开设有一与通槽对应的开口,并于盖体内侧且在开口前方设有一限位槽,而弹性件是固结于限位槽内,调整件是穿经开口,其具有一凸设于盖体外的拉柄,由拉柄向下延设有一滑设于通槽内的肋体,肋体的一端顶掣于弹性件,另一端设有与内凹区对应的挡止部,由挡止部向下延设有一宽度较挡止部小的内缩部,而定位件整体设为等径,其一端置设于凹槽内且侧身嵌设于内凹区与凹陷区内,并受肋体的挡止部侧向顶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庆修
申请(专利权)人:马庆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