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基坑支护体系中的地下管线原位保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59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坑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基坑支护体系中的地下管线原位保护机构,其包括悬挑梁、支护结构和保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所述支护桩围绕基坑设有一圈,沿所述支护桩顶端设有一圈冠梁,所述悬挑梁穿过所述冠梁设有多根,地下管线则固定在所述悬挑梁上,所述保护结构设置在所述悬挑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地下管线在原位得到保护的效果。

An in-situ protection mechanism for underground pipeline in foundation pit suppor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体系中的地下管线原位保护机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防护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基坑支护体系中的地下管线原位保护机构。
技术介绍
基坑即为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它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石。近年来,在城市建筑密集地区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施工现场周围环境越来越复杂,在向深度方向发展的同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越来越严格。在城市中心区域进行基坑开挖遇到越来越多的地下管线保护问题。现有技术中对于跨越有支护体系的深基坑的地下管线,大多数则采用改移至基坑外侧的方式来解决保护地下管线的问题。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对地下管线进行保护常采用的方法为将地下管线改移至基坑外侧,但此改移的过程费用较大、工期较长,而且会存在许多的不确定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基坑支护体系中的地下管线原位保护机构,它具有使地下管线在原位得到保护的特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基坑支护体系中的地下管线原位保护机构,其包括悬挑梁、支护结构和保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所述支护桩围绕基坑设有一圈,沿所述支护桩顶端设有一圈冠梁,所述悬挑梁穿过所述冠梁设有多根,地下管线则固定在所述悬挑梁上,所述保护结构设置在所述悬挑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悬挑梁的设置,可将地下管线架设在悬挑梁上,从而在挖设基坑时无需再将地下管线改移,而保护结构的设置,可使地下管线在原位得到保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护桩远离地下管线的一侧设有一圈锚桩,所述锚桩与所述悬挑梁固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桩的设置可平衡与加固悬挑梁,使悬挑梁于支护桩上固定的更加牢固于稳定,从而使固定在悬挑梁上的地下管线也能得到较好的稳定保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地下管线下方铺设有保护垫板,所述保护垫板固定在所述悬挑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保护垫板的设置,弥补了若干根悬挑梁之间的空隙,使地下管线放置该保护垫板上,并与保护垫板密实接触,从而使地下管线于悬挑梁上放置的更加平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结构包括防滑装置,所述防滑装置设置在所述保护垫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滑装置的设置,可使地下管线于保护垫板上固定的更加牢固,从而使地下管线不会于保护垫板上打滑而出现偏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滑装置包括角钢,所述角钢于地下管线两侧分别设有,所述角钢与所述保护垫板通过螺栓固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角钢的设置,使其可对两地下管线的水平方向进行限制,从而使地下管线于水平方向上无法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滑装置还包括防滑移隔板,沿所述防滑移隔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条铝条,所述防滑移隔板设置在地下管线之间,且与所述保护垫板固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滑移隔板的设置,其设置的铝条对两地下管线的竖直方向进行限制,从而使两地下管线于竖直方向上无法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装置为多根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一端固接在所述悬挑梁穿过所述冠梁部分的下端,所述加强筋另一端固接在所述支护桩上,所述加强筋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与悬挑梁以及支护桩之间形成了一三角形结构,所以加强筋可使悬挑梁与支护桩之间的结构更加牢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栓选用膨胀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膨胀螺栓可利用挈形斜度来促使膨胀产生摩擦握裹力,从而能够使角钢于保护垫板上的固定效果更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悬挑梁的设置,可将地下管线架设在悬挑梁上,从而在挖设基坑时无需再将地下管线改移,以使地下管线在原位得到了保护;2.通过锚桩的设置可平衡与加固悬挑梁,使悬挑梁于支护桩上固定的更加牢固于稳定,从而使固定在悬挑梁上的地下管线也能得到较好的稳定保护;3.通过保护垫板的设置,弥补了若干根悬挑梁之间的空隙,使地下管线放置该保护垫板上,并与保护垫板密实接触,从而使地下管线于悬挑梁上放置的更加平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悬挑梁;11、保护垫板;2、支护结构;21、支护桩;211、冠梁;22、砖墙;23、防护栏;24、挡水墙;3、防滑装置;31、角钢;32、防滑移隔板;321、铝条;4、加强筋;5、杂土;6、锚桩;7、地下管线;8、基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基坑支护体系中的地下管线原位保护机构,其包括悬挑梁1、支护结构2和保护结构。基坑8为一矩形的土坑,支护结构2设置在挖设基坑8之前,而支护结构2包括支护桩21、砖墙22、防护栏23和挡水墙24,其具体的施工流程为:支护桩21用于支撑基坑8的侧壁,一般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其浇筑过程需要先在挖设基坑8位置的四周,间隔挖设一圈浇筑坑,所有浇筑坑均为矩形坑,且围绕需要挖设基坑8的位置呈矩形分布。于浇筑坑中插入配筋,之后于浇筑坑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此时倒入的混凝土未填满浇筑坑,待混凝土凝固后,会形成一根矩形桩,该矩形桩即为支护桩21。由于施工需求,需要将支护桩21顶端的土层挖除,从而会在地面下一定深度的位置处形成一圈环形的施工空间,此时支护桩21的顶端刚好露出施工空间的底面,而地下管线7也位于该施工空间中并横跨施工空间中其中的一排支护桩21。沿若干支护桩21顶端所形成的矩形边沿,设置一圈冠梁211,该冠梁211也由混凝土浇筑而成,且呈矩形分布,每根支护桩21的配筋均与冠梁211的配筋绑扎连接。于施工空间中,地下管线7横跨的一排支护桩21的外侧,对称挖设一排浇筑坑,于该排浇筑坑中插入配筋,之后用混凝土进行浇筑,待混凝土凝固后,也会形成一根圆柱状,此处可称为锚桩6。锚桩6的顶端与支护桩21顶端所平齐,悬挑梁1于每个对称的锚桩6与支护桩21之间分别设置一根,该悬挑梁1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其通过自身的配筋与锚桩6顶端和支护桩21顶端均为绑扎连接。悬挑梁1的一端与锚杆的顶端平齐,另一端则穿过冠梁211,与冠梁211共同浇筑在一起。此时将位于施工空间中的地下管线7放置在悬挑梁1于支护桩21上的穿出部分,并将地下管线7于悬挑梁1上固定。上述锚桩6的作用是为了平衡与加固悬挑梁1,使悬挑梁1于支护桩21上固定的更加牢固于稳定,从而使固定在悬挑梁1上的地下管线7也能得到较好的稳定保护。砖墙22沿冠梁211的上表面垒砌,此时该砖墙22的顶端刚好与原地面平齐,于砖墙22远离地下管线7一侧的施工空间中填埋杂土5至与原地面所平齐,并将该填土处的上表面做硬化处理。防护栏23则竖直设置在该填土的上表面靠近砖墙22的位置该防护栏23为一矩形网罩,且呈矩形分布,此处起隔离作用。挡水墙24则设置在填土的上表面并紧贴防护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基坑支护体系中的地下管线原位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挑梁(1)、支护结构(2)和保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2)包括支护桩(21),所述支护桩(21)围绕基坑(8)设有一圈,沿所述支护桩(21)顶端设有一圈冠梁(211),所述悬挑梁(1)穿过所述冠梁(211)设有多根,地下管线(7)则固定在所述悬挑梁(1)上,所述保护结构设置在所述悬挑梁(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基坑支护体系中的地下管线原位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挑梁(1)、支护结构(2)和保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2)包括支护桩(21),所述支护桩(21)围绕基坑(8)设有一圈,沿所述支护桩(21)顶端设有一圈冠梁(211),所述悬挑梁(1)穿过所述冠梁(211)设有多根,地下管线(7)则固定在所述悬挑梁(1)上,所述保护结构设置在所述悬挑梁(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支护体系中的地下管线原位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21)远离地下管线(7)的一侧设有一圈锚桩(6),所述锚桩(6)与所述悬挑梁(1)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支护体系中的地下管线原位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地下管线(7)下方铺设有保护垫板(11),所述保护垫板(11)固定在所述悬挑梁(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支护体系中的地下管线原位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结构包括防滑装置(3),所述防滑装置(3)设置在所述保护垫板(1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涛赵杰伟刘长松尹燕运樊鹏昊李士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