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作业车辆的悬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8558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作业车辆(10)的悬架系统(12),其包括车桥杆(42)、内部控制构件(50)、外部控制构件(54)和滑动壳体(52)。车桥杆(42)延伸穿过内部控制构件(50)、外部控制构件(54)和滑动壳体(52)。车桥杆(42)不可旋转地联接到滑动壳体(52),并且构造成与滑动壳体(52)一起相对于内部控制构件(50)和外部控制构件(54)枢转。

Suspension system for work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作业车辆的悬架系统
本公开涉及用于作业车辆的悬架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作业车辆包括动力传动系统和轮,以使作业车辆能够在地形上行驶并支撑作业车辆的重量。动力传动系统通常包括将作业车辆连接至轮的车桥轴。在某些作业车辆中,轮之间的间距是可调节的。车桥轴连接到车桥壳体,该车桥壳体刚性地连接到作业车辆的框架。车桥轴构造成旋转以将动力传动系统的运动传递到轮,从而使作业车辆能够在地形上行驶。作业车辆可以在各种类型的地形上行驶,例如不平坦的地面、铺装道路和其它类型的地形。当作业车辆在这样的地形上行驶时,刚性连接的车桥壳体可以将与轮的运动相关的力传递到作业车辆的其它部分,包括舱室。这可能会降低轮的牵引力,并可能会降低舱室中的乘员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下文中总结了范围与所公开的主题相对应的某些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而是这些实施例仅旨在提供某些公开的实施例的简要概述。实际上,本公开可以包含可能与以下阐述的实施例相似或不同的多种形式。在某些实施例中,用于作业车辆的悬架系统包括车桥杆、内部控制构件、外部控制构件和滑动壳体。车桥杆延伸穿过内部控制构件、外部控制构件和滑动壳体。车桥杆不可旋转地联接到滑动壳体,并且构造成与滑动壳体一起相对于内部控制构件和外部控制构件枢转。附图说明当参考附图阅读以下详细描述时,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这些和其它特征、方面和优点,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所有附图中表示相同的部分,其中:图1是具有悬架系统的作业车辆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可用于图1的作业车辆中的悬架系统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3是沿图2的线3-3截取的图2的悬架系统的横截面图;图4是图2的悬架系统的齿轮系统的侧视图;图5是图2的悬架系统的悬架子组件的透视图;图6是图5的悬架子组件的第一位置的横截面图;和图7是图5的悬架子组件的第二位置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描述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具体实施例。为了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简明描述,可能未在说明书中描述实际实施的所有特征。应当理解,在任何这样的实际实施的开发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必须做出许多特定于实施的决策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遵守与系统相关的和与业务相关的约束,这可能因实施而异。此外,应当理解,这种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且耗时的,但是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仍然是设计、制备和制造的常规任务。当介绍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元件时,冠词“一”、“该”和“所述”旨在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元件。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旨在是包含性的,并且意味着可能存在除所列元件之外的其它元件。操作参数和/或环境条件的任何示例并不排除所公开实施例的其它参数/条件。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包括用于作业车辆的悬架系统。某些作业车辆构造成在各种类型的地形上行驶,包括表面不平坦的地形。因此,本文描述了一种悬架系统,其使得作业车辆能够更有效地穿过具有不平坦表面的地形。在某些实施例中,悬架系统包括车桥杆、内部控制构件、外部控制构件和滑动壳体。车桥杆联接到滑动壳体,并且车桥杆和滑动壳体构造成在车桥壳体内相对于内部控制构件和外部控制构件枢转。这样,在某些实施例中,用于作业车辆的悬架系统的车桥杆构造成随着作业车辆在不平坦的地形上行驶而枢转。随着车桥杆枢转,悬架系统可以吸收与在不平坦地形上行驶的作业车辆相关的能量,从而增加作业车辆的轮胎的牵引力并增加作业车辆中的乘员舒适度。考虑到前述,涉及悬架系统的本实施例可用于任何合适的作业车辆中。例如,图1是具有悬架系统12的作业车辆10的实施例的透视图。为了便于讨论,可以参考竖直轴线或方向24、纵向轴线或方向26以及侧向轴线或方向28来描述作业车辆10和作业车辆10的某些部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作业车辆10是牵引机,其可以联接到一个或多个农业器具并构造成牵引所述一个或多个农业器具。在某些实施例中,作业车辆10可以是公路车辆、收割机、喷洒车或具有悬架系统的其它合适类型的车辆。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作业车辆10包括构造成容纳马达、变速器、作业车辆10的其它系统或其组合的本体14。另外,作业车辆10包括构造成容纳操作者的舱室16。此外,作业车辆10包括车轮,该车轮包括前轮18和后轮20,它们中的至少一些可以由联接到马达和/或变速器的驱动系统驱动,从而沿田地、道路或任何其它合适的表面驱动作业车辆10。前轮18和后轮20中的每一个均联接到相应的轮胎22。操作者可以通过操纵或向舱室16内的手控制器提供输入来操纵作业车辆10。手控制器可以是方向盘。然而,作业车辆10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控制装置来操纵,例如位于作业车辆10内或远离作业车辆10的电子(例如自动)控制装置。另外,操作者可以通过操纵或向制动踏板提供输入来使作业车辆10减速或停止。此外,作业车辆10可以被远程控制和/或自主操作。如本文所述,悬架系统12使作业车辆10能够更有效地穿过表面。该表面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地形。例如,该表面可以是不平坦的表面和/或可以包括沙子、泥、岩石、草、丘陵、山谷、其它类型的地形或其组合。悬架系统12的联接到相应轮胎22的车桥杆可构造成相对于作业车辆10的框架大致绕纵向轴线26枢转,以使作业车辆10能够更平稳和有效地穿过这些各种类型的地形。这样,悬架系统12可以增加表面和相应轮胎22之间的牵引力,并且可以增加舱室16中的乘员舒适度。图2是可用于图1的作业车辆中的悬架系统12的实施例的透视图。悬架系统12可以用于作业车辆的后部部分,并且可以联接到作业车辆的后轮。在某些实施例中,悬架系统12或悬架系统12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用在作业车辆的前部部分中,并且可以联接到作业车辆的前轮。悬架系统12也可以联接到作业车辆的其它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悬架系统12包括差速器壳体30、内部壳体构件32、齿轮壳体34和悬架子组件40。悬架子组件40包括车桥杆42、车桥壳体44、悬架缸46和曲柄4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悬架子组件40包括外轴密封板60和外轴密封件62。在某些实施例中,悬架系统12和/或悬架子组件40可包括其它和/或附加的部件。差速器壳体30容纳悬架系统12的差速器。差速器可包括构造成将驱动轴的运动传递到车桥杆42的各种齿轮。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驱动轴可以沿着和/或平行于纵向轴线26设置,并且可以在差速器壳体30附近或差速器壳体内联接到差速器。驱动轴可将由作业车辆的发动机产生的运动和动力传递到差速器。例如,驱动轴的第一端部可以联接到发动机(例如经由变速器),并且驱动轴的第二端部可以联接到差速器的齿轮。发动机可以使驱动轴旋转,该驱动轴可以使差速器的齿轮旋转。在某些实施例中,差速器的齿轮可以联接到齿轮系统。例如,齿轮系统的太阳轴可以联接到差速器的齿轮并且可以被驱动以随着差速器的齿轮旋转而旋转。太阳轴的旋转可以驱动齿轮系统的行星齿轮旋转。行星齿轮的旋转可以驱动行星齿轮架的旋转,这可以使悬架系统12的车桥杆42旋转。这样,由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可以经由驱动轴、差速器和齿轮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作业车辆(10)的悬架系统(12),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系统(12)包括:/n车桥杆(42);/n内部控制构件(50);/n外部控制构件(54);和/n滑动壳体(52),其中车桥杆(42)延伸穿过内部控制构件(50)、外部控制构件(54)和滑动壳体(52),并且车桥杆(42)不可旋转地联接到滑动壳体(52)并构造成与滑动壳体(52)一起相对于内部控制构件(50)和外部控制构件(54)枢转。/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04 US 16/209,2711.一种用于作业车辆(10)的悬架系统(12),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系统(12)包括:
车桥杆(42);
内部控制构件(50);
外部控制构件(54);和
滑动壳体(52),其中车桥杆(42)延伸穿过内部控制构件(50)、外部控制构件(54)和滑动壳体(52),并且车桥杆(42)不可旋转地联接到滑动壳体(52)并构造成与滑动壳体(52)一起相对于内部控制构件(50)和外部控制构件(54)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12),其中内部控制构件(50)和外部控制构件(54)构造成刚性地联接到车桥壳体(4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12),其中车桥杆(42)构造成在车桥杆(42)的第一端部(90)处联接到齿轮系统(80)并且在车桥杆(42)的第二端部(94)处联接到轮(18、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12),其包括联接到滑动壳体(52)的悬架缸(4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系统(12),其中悬架缸(46)构造成吸收与滑动壳体(52)的枢转相关联的能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系统(12),其包括曲柄(48)和连接杆(56),其中曲柄(48)构造成联接到悬架缸(46)并联接到连接杆(56),并且连接杆(56)构造成联接到曲柄(48)并联接到滑动壳体(5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系统(12),其中悬架缸(46)包括液压缸、气压缸或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12),其包括轴承(142、146),其中车桥杆(42)通过所述轴承(142、146)可旋转地联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詹森D·佩恩
申请(专利权)人:凯斯纽荷兰中国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