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花青素-β-葡聚糖复合物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102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花青素‑β‑葡聚糖复合物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乳液技术领域。该乳液包括如下组分:原花青素、燕麦β‑葡聚糖、油相和苯甲酸钠;原花青素、燕麦β‑葡聚糖、油相和苯甲酸钠的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4‑2.8%、0.5‑5.6%、1.0‑5.0%和0.15‑0.25%,且原花青素和燕麦β‑葡聚糖的质量比为0.4‑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为:利用原花青素和燕麦β‑葡聚糖所形成的复合物作为乳化剂制备乳液,使制备出的乳液具有诱人的红棕色外观和稳定性状的同时还具备保护功能性油脂或脂溶性生物活性成分的作用。

Proanthocyanidin - beta glucan complex emuls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花青素-β-葡聚糖复合物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乳液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原花青素-β-葡聚糖复合物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水包油型乳液是一种油脂以小液滴的形式均匀分散于水相中的分散体系。乳液中的油脂除了作为油相存在外,油脂还可作为溶剂溶解脂溶性活性成分。因此,乳液在食品体系中常作为一种良好的运载体系来包埋、保护和运输功能性油脂或脂溶性生物活性成分,如姜黄素、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等。以乳液的形式运载功能性油脂或脂溶性生物活性成分可有效掩盖这些物质不良的风味,同时使其具有饮用方便和易吸收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通过乳液运载功能性油脂或脂溶性生物活性成分,乳液中的油脂经乳化后所得到的油滴比表面积大,易与氧气等促氧化活性因子接触,长久会发生化学变化,失去原有的活性。致使乳液运载功能性油脂或脂溶性生物活性物质时未能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综上,如何提供一种具有防止功能性油脂氧化或阻止脂溶性生物活性成分降解作用的运载体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原花青素-β-葡聚糖复合物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原花青素-β-葡聚糖复合物乳液,包括如下组分:原花青素、燕麦β-葡聚糖、油相和苯甲酸钠;原花青素是一种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由不同数量单体(如儿茶素和表儿茶素)聚合而成的红棕色混合物。原花青素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活性酚羟基,因此极易与天然食品组分(如蛋白、多糖、金属离子)通过氢键等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此外,大量的活性羟基也赋予了原花青素极强的抗氧化活性、可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氧化、抗肿瘤、降低胆固醇和保护心血管等作用。燕麦β-葡聚糖是一种纯天然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如:高黏度、乳化性、起泡性和持水性),常在食品体系中作为增稠剂、乳化稳定剂和保湿剂来使用以改善产品的某些理化特性。此外,燕麦β-葡聚糖还具有良好的生理功效,如降胆固醇、降血脂、调节血糖、减少心血管疾病和促进肠道健康。原花青素和燕麦β-葡聚糖可协同降血脂和改善心血管疾病。所述原花青素、燕麦β-葡聚糖、油相和苯甲酸钠的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4-2.8%、0.5-5.6%、1.0-5.0%和0.15-0.25%,且原花青素和燕麦β-葡聚糖的质量比为0.4-0.8。优选的,一种原花青素-β-葡聚糖复合物乳液,包括如下组分:原花青素、燕麦β-葡聚糖、油相和苯甲酸钠;所述原花青素、燕麦β-葡聚糖、油相和苯甲酸钠的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3.0%和0.20%。优选的,所述油相为鱼油、亚麻籽油、含20%β-胡萝卜素的玉米油中的任意一种。鱼油和亚麻籽油均为功能油脂,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健脑益智,降血脂和保护心血管等功效。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具有保护眼睛、防止视觉疲劳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优选的,还包括加工助剂和水,所述加工助剂为氢氧化钠或盐酸,用来调节pH值。一种原花青素-β-葡聚糖复合物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质量浓度为1.0-11.2%的燕麦β-葡聚糖溶液:将燕麦β-葡聚糖加入蒸馏水中搅拌均匀,之后离心取上清液得到燕麦β-葡聚糖溶液;(2)配制质量浓度为0.8-5.6%的原花青素溶液:将原花青素加入蒸馏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原花青素溶液;(3)将原花青素溶液加入到等体积的在1200-3000rpm条件下搅拌的燕麦β-葡聚糖溶液中,并使原花青素和燕麦β-葡聚糖的质量比为0.4-0.8,之后使用加工助剂调节pH值至4.5-6.5,得到原花青素-β-葡聚糖复合物溶液;在1200-3000rpm条件下搅拌可以防止原花青素加入燕麦β-葡聚糖时因局部原花青素浓度过高混合不均匀导致复合物颗粒过大。(4)将苯甲酸钠溶于原花青素-β-葡聚糖复合物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预混液;(5)将预混液与油相混合后高速分散,再经过均质即得成品。优选的,所述步骤(1)的具体操作如下:将燕麦β-葡聚糖加入蒸馏水中,在70-85℃下搅拌30-90min,之后冷却至室温,5000×g-10000×g条件下离心30-60min,取上清液得到燕麦β-葡聚糖溶液。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溶解温度为20-35℃。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搅拌温度20-35℃,搅拌速度100-600rpm。优选的,所述步骤(5)的具体操作如下:将预混液与油相混合,在10000-15000rpm条件下高速分散2-5min,之后在20-40℃、60-100Mpa条件下均质2-3次,即得成品。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为:利用原花青素和燕麦β-葡聚糖所形成的复合物作为乳化剂制备乳液,使制备出的乳液具有诱人的红棕色外观和稳定性状的同时还具备保护功能性油脂或脂溶性生物活性成分等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实验1中原花青素-β葡聚糖复合物的微观结构图,其中A为pH值=4.0的微观结构,B为pH值=4.5的微观结构,C为pH值=5.5的微观结构,D为pH值=6.5的微观结构,E为pH值=7.0的微观结构;图2附图为实验2原花青素与燕麦β-葡聚糖的质量比对于成品乳液粒径分布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图,其中A为粒径分布图,B1为以燕麦β-葡聚糖为乳化剂制备的成品乳液的微观结构,B2为原花青素与燕麦β-葡聚糖的质量比为0.2制备的成品乳液的微观结构,B3为原花青素与燕麦β-葡聚糖的质量比为0.6制备的成品乳液的微观结构;图3附图为实验3贮存21d对乳液粒径的影响结果;图4附图为实验4加速氧化对不同条件制备的成品乳液油脂氧化的影响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所需药剂为常规实验药剂,采购自市售渠道;未提及的实验方法为常规实验方法,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实施例1原料为原花青素、燕麦β-葡聚糖、鱼油、苯甲酸钠、加工助剂和水,原花青素、燕麦β-葡聚糖、鱼油和苯甲酸钠的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4%、0.5%、1.0%和0.15%。(1)配制质量浓度为1.0%的燕麦β-葡聚糖溶液:将燕麦β-葡聚糖加入蒸馏水中,在70℃下搅拌90min,之后冷却至室温,5000×g条件下离心90min,取上清液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花青素-β-葡聚糖复合物乳液,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原花青素、燕麦β-葡聚糖、油相和苯甲酸钠/n所述原花青素、燕麦β-葡聚糖、油相和苯甲酸钠的质量终浓度分别为0.4-2.8%、0.5-5.6%、1.0-5.0%和0.15-0.25%,且原花青素和燕麦β-葡聚糖的质量比为0.4-0.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花青素-β-葡聚糖复合物乳液,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原花青素、燕麦β-葡聚糖、油相和苯甲酸钠
所述原花青素、燕麦β-葡聚糖、油相和苯甲酸钠的质量终浓度分别为0.4-2.8%、0.5-5.6%、1.0-5.0%和0.15-0.25%,且原花青素和燕麦β-葡聚糖的质量比为0.4-0.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花青素-β-葡聚糖复合物乳液,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原花青素、燕麦β-葡聚糖、油相和苯甲酸钠;
所述原花青素、燕麦β-葡聚糖、油相和苯甲酸钠的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3.0%和0.12%。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意所述的一种原花青素-β-葡聚糖复合物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为鱼油、亚麻籽油、含20%β-胡萝卜素的玉米油中的任意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或2任意所述的一种原花青素-β-葡聚糖复合物乳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工助剂和水,所述加工助剂为氢氧化钠或盐酸,用来调节pH值。


5.如权利要求1或2任意所述的一种原花青素-β-葡聚糖复合物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燕麦β-葡聚糖加入蒸馏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之后离心取上清液得到燕麦β-葡聚糖溶液,且燕麦β-葡聚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11.2%;
(2)将原花青素加入蒸馏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原花青素溶液,且原花青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8-5.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如一秦晓辉李积华周伟廖良坤曹玉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