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节肠道菌群的核桃蛋白肽‑硒螯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核桃仁进行脱脂处理后,采用油脂降解菌进行第一次发酵,得到第一发酵物料;(2)第一发酵物料加入一定比例的蔗糖、芳香沙雷氏菌和运动单胞菌,进行第二次发酵得到含有益生元物质的第二发酵物料;(3)第二发酵物料经复合酶酶解得到蛋白肽;(4)得到的蛋白肽添加富硒酵母进行硒螯合处理;(5)将步骤(4)得到的硒螯合物料经预冻、真空冷冻干燥、包装、灭菌后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为人体提供硒元素,其在制备的过程中进一步降低油脂含量,从而相应提高了蛋白的提取率、纯度以及蛋白多肽的转化率,还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效果。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walnut protein peptide selenium chelate regulating intestinal flor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节肠道菌群的核桃蛋白肽-硒螯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调节肠道菌群的核桃蛋白肽-硒螯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核桃为世界四大干果之一,核桃外形其貌不扬,但是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却很高,《本草纲目》记载,核桃性温、味甘、无毒,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现代科学分析表明,核桃仁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是一种难得的强壮滋补品。核桃主要的深加工方式是核桃油生产,主要采用压榨法,此法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核桃粕,目前主要做为饲料,大大降低了核桃蛋白的经济价值。为了有效利用核桃蛋白资源,企业和科研院所对核桃粕进行了深加工研究,目前市场上已有核桃蛋白粉和核桃肽产品。硒(Se)是人体必需的一种重要矿质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很多种疾病都与硒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人体主要是通过饮食获得硒,人工补硒的方法是口服含硒制剂。一般补硒的方法是用无机硒化合物(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制成口服制剂。但是,无机硒强化剂吸收和利用的效果不理想,生物有效性低,而且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最低致死量相对较小,中毒量与需要量之间范围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而被严格限制其使用。研究显示,无机硒经生物转化后的有机硒化合物毒性低,吸收率更高,生物利用率和生物活性也更高,在激发免疫反应上比无机硒显著。利用生物技术对核桃进行蛋白质资源的深加工,然后利用无机硒进行螯合,制备多肽-硒螯合物,将无机硒转变成有机硒生物活性多肽-硒螯合物能显著提高硒元素的吸收率和利用率,目前现有技术中公开的该技术中,除了提高人体对硒元素的吸收率和利用率之外,核桃脂肪含量高的特点未得到改善,主要由于核桃粕采用传统的脱脂方法进行脱脂处理后,核桃粕中还含有较多油脂,过多的油脂将会导致后续进行蛋白提取时出现严重的乳化现象,极大的限制核桃粕中蛋白的溶出,导致蛋白提取率和蛋白纯度降低,从而相应的降低蛋白多肽的转化率;也较少发现有其他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调节肠道菌群的核桃蛋白肽-硒螯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核桃蛋白肽-硒螯合物可为人体提供硒元素,其在制备的过程中进一步降低油脂含量,从而相应提高了蛋白的提取率、纯度以及蛋白多肽的转化率,还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节肠道菌群的核桃蛋白肽-硒螯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核桃仁采用液压冷榨法进行脱脂处理后,得到的核桃粕经粉粹、过筛处理,得到核桃粕粉,接着按料液比1:3-6的比例往核桃粕粉中添加蒸馏水,搅匀后,按重量百分比加入核桃粕重量3-7%的油脂降解菌,搅匀后进行第一次超声处理,第一次超声处理结束后置于28-38℃的条件下进行第一次发酵处理6-12h,得到第一发酵物料;其中,所述油脂降解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粗状假丝酵母组成的复合菌种,所述铜绿假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粗状假丝酵母的重量份比为1-2:1.5-3:2-3;(2)按重量百分比取核桃粕重量12-18%的蔗糖、2-6%的芳香沙雷氏菌和5-9%的运动单胞菌,并添加入步骤(1)得到的第一发酵物料中,搅匀后进行第二次超声处理,第二次超声波处理结束后,置于28-38℃的条件下进行第二次发酵处理6-12h,得到第二发酵物料;(3)将步骤(2)得到的第二发酵物料过胶体磨细化后,经高速剪切分散均匀,得到分散物料,接着,按重量百分比取分散物料0.1-1%的复合酶,并添加入所得到的分散物料中,所述复合酶由单宁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按重量份比为0.8-1.2:1.5-2.5:4.5-5.5:9.5-10.5的比例构成,搅匀后置于45-55℃的条件下进行第一次酶解处理1-3h,得到第一酶解液;接着,调整第一酶解液pH至6.5-7.5后,往其中添加0.5-2%的中性蛋白酶,搅匀后置于50-60℃的条件下进行第二次酶解处理2-5h,得到第二酶解液;(4)将步骤(3)得到的第二酶解液经高压均质处理后,往其中添加0.5-1%富硒酵母,搅匀后进行第三次超声处理,第三次超声波处理结束后置于28-32℃的条件下第三次发酵处理1-3d,得到硒螯合物料;(5)将步骤(4)得到的硒螯合物料置于零下80℃的条件下预冻24h后,经真空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低于5%,接着包装后进行灭菌处理,即得到核桃蛋白肽-硒螯合物。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说明,步骤(1)中所述过筛处理中筛网的目数为60-80目。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说明,步骤(1)中所述第一次超声处理的条件为:频率为150-300W,温度为28-38℃,处理时间为50-60min。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说明,步骤(2)中所述第二次超声处理的条件为:频率为150-300W,温度为28-38℃,处理时间为50-60min。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说明,步骤(3)中酶解过程均在震荡水浴锅中进行,震荡速度为140-160r/min。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说明,步骤(4)中所述均质压力高压为20-40Mpa,均质压力低压为5-10Mpa,均质温度为常温。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说明,步骤(4)中所述第三次超声处理的条件为:频率为150-300W,温度为28-38℃,处理时间为50-60min。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说明,步骤(5)中所述灭菌采用巴氏灭菌法,时间为30-40min。本专利技术中部分原材料的特点及作用如下:核桃仁:核桃仁又称胡桃仁,味甘,辛温,含有大量具有特殊结构的脂肪油、蛋白质、磷脂、亚油酸、赖氨酸、亚麻酸等,对大脑组织及机体代谢,有很重要的作用。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磷、钙等。油脂降解菌:可降解油脂的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粗状假丝酵母均具有不同程度降解油脂的能力,以三者按一定比例混合为复合菌种,可使各自的油脂降解效果进一步提高。蔗糖:蔗糖是食品中有营养的甜味剂,它不但以化学合成甜味剂所不具备的特性成为食品中重要的添加剂,而且由于蔗糖具有独特的功能,有利于食品的加工和品质的提高;蔗糖可以作为酵母的营养剂,为发酵过程提供能源;在α-葡萄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异麦芽酮糖。芳香沙雷氏菌:可分泌α-葡萄糖基转移酶。运动单胞菌:可产生山梨醇。单宁酶:该酶可由霉菌,如黑曲霉、米曲霉生产。主要作用是使味涩的鞣质加水分解为鞣酸、葡萄糖和没食子酸,利于提高食品风味。果胶酶:对分解果胶具有良好的作用。纤维素酶:是酶的一种,在分解纤维素时起生物催化作用。是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寡糖或单糖的蛋白质。淀粉酶:全称是1,4-α-D-葡聚糖水解酶,催化淀粉及糖原水解,生成葡萄糖、麦芽糖及含有α1,6-糖苷键支链的糊精。中性蛋白酶:能在中性条件下水解食品中蛋白质的肽键,释放更多的氨基酸或多肽。富硒酵母:富硒酵母就是在培养酵母的过程中加入硒元素,酵母生长时吸收利用了硒,使硒与酵母体内的蛋白质和多糖有机结合转化为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节肠道菌群的核桃蛋白肽-硒螯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核桃仁采用液压冷榨法进行脱脂处理后,得到的核桃粕经粉粹、过筛处理,得到核桃粕粉,接着按料液比1:3-6的比例往核桃粕粉中添加蒸馏水,搅匀后,按重量百分比加入核桃粕重量3-7%的油脂降解菌,搅匀后进行第一次超声处理,第一次超声处理结束后置于28-38℃的条件下进行第一次发酵处理6-12h,得到第一发酵物料;其中,所述油脂降解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粗状假丝酵母组成的复合菌种,所述铜绿假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粗状假丝酵母的重量份比为1-2:1.5-3:2-3;/n(2)按重量百分比取核桃粕重量12-18%的蔗糖、2-6%的芳香沙雷氏菌和5-9%的运动单胞菌,并添加入步骤(1)得到的第一发酵物料中,搅匀后进行第二次超声处理,第二次超声波处理结束后,置于28-38℃的条件下进行第二次发酵处理6-12h,得到第二发酵物料;/n(3)将步骤(2)得到的第二发酵物料过胶体磨细化后,经高速剪切分散均匀,得到分散物料,接着,按重量百分比取分散物料0.1-1%的复合酶,并添加入所得到的分散物料中,所述复合酶由单宁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按重量份比为0.8-1.2:1.5-2.5:4.5-5.5:9.5-10.5的比例构成,搅匀后置于45-55℃的条件下进行第一次酶解处理1-3h,得到第一酶解液;接着,调整第一酶解液pH至6.5-7.5后,往其中添加0.5-2%的中性蛋白酶,搅匀后置于50-60℃的条件下进行第二次酶解处理2-5h,得到第二酶解液;/n(4)将步骤(3)得到的第二酶解液经高压均质处理后,往其中添加0.5-1%富硒酵母,搅匀后进行第三次超声处理,第三次超声波处理结束后置于28-32℃的条件下第三次发酵处理1-3d,得到硒螯合物料;/n(5)将步骤(4)得到的硒螯合物料置于零下80℃的条件下预冻24h后,经真空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低于5%,接着包装后进行灭菌处理,即得到核桃蛋白肽-硒螯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肠道菌群的核桃蛋白肽-硒螯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核桃仁采用液压冷榨法进行脱脂处理后,得到的核桃粕经粉粹、过筛处理,得到核桃粕粉,接着按料液比1:3-6的比例往核桃粕粉中添加蒸馏水,搅匀后,按重量百分比加入核桃粕重量3-7%的油脂降解菌,搅匀后进行第一次超声处理,第一次超声处理结束后置于28-38℃的条件下进行第一次发酵处理6-12h,得到第一发酵物料;其中,所述油脂降解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粗状假丝酵母组成的复合菌种,所述铜绿假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粗状假丝酵母的重量份比为1-2:1.5-3:2-3;
(2)按重量百分比取核桃粕重量12-18%的蔗糖、2-6%的芳香沙雷氏菌和5-9%的运动单胞菌,并添加入步骤(1)得到的第一发酵物料中,搅匀后进行第二次超声处理,第二次超声波处理结束后,置于28-38℃的条件下进行第二次发酵处理6-12h,得到第二发酵物料;
(3)将步骤(2)得到的第二发酵物料过胶体磨细化后,经高速剪切分散均匀,得到分散物料,接着,按重量百分比取分散物料0.1-1%的复合酶,并添加入所得到的分散物料中,所述复合酶由单宁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按重量份比为0.8-1.2:1.5-2.5:4.5-5.5:9.5-10.5的比例构成,搅匀后置于45-55℃的条件下进行第一次酶解处理1-3h,得到第一酶解液;接着,调整第一酶解液pH至6.5-7.5后,往其中添加0.5-2%的中性蛋白酶,搅匀后置于50-60℃的条件下进行第二次酶解处理2-5h,得到第二酶解液;
(4)将步骤(3)得到的第二酶解液经高压均质处理后,往其中添加0.5-1%富硒酵母,搅匀后进行第三次超声处理,第三次超声波处理结束后置于28-32℃的条件下第三次发酵处理1-3d,得到硒螯合物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娟,张雅媛,游向荣,王颖,周葵,卫萍,黄展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