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醋糟制作黄豆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088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醋糟制作黄豆酱的方法,步骤如下:⑴取黄豆,去杂、洗净、浸泡;⑵黄豆沥干水分,蒸30min,醋糟蒸15‑20min;蒸好的醋糟调节pH至5.5‑7;蒸好后的黄豆立即与蒸好后的醋糟混匀,搅拌温度降至45‑40℃;⑶接种米曲霉曲精,搅拌混匀,堆积培养;⑷进行第一次翻曲、进行第二次翻曲,30℃继续平铺培养;⑸培养10‑13h后,并拌盐水;⑹45‑55℃保温发酵,15‑30天,即得黄豆酱。本方法通过醋糟比例的控制,使黄豆酱的生产质量可控,降低了豆酱酿造成本,解决了醋糟在调味品发酵行业内自然消化的方法,取之于醋用之于酱,真正实现食醋生产零排放。

A method of making soybean paste from vinegar le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醋糟制作黄豆酱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
,尤其是一种利用醋糟制作黄豆酱的方法。
技术介绍
食醋是以淀粉质为原料,经过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再经后熟陈酿而成的一种酸、甜、咸、鲜协调的调味品。食醋酿造过程中,将产生约占食醋重量比50-60%的醋糟。目前食醋的市场需求量一直在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可以预见的是,随之而来产生的醋糟也越来越多。醋糟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处理不及时造成环境污染,处理时也会增加能耗。醋糟一般用作粗饲料添加物或者食用菌栽培料,前处理繁琐、处理成本高,该方法应用率低,产品附加值较低。醋糟是以粮食为原料,一般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及其它有机物和矿物质,虽是下脚料,加以合理回收利用,可变废为宝。黄豆酱选用原豆,利用米曲霉等微生物发酵黄豆而制成的酱制品,豆酱存在豆酱酿造原料单一、纯粮食酿造成本高等问题。食醋酿造过程中,高粱、大米等原料中蛋白质利用率不高,大部分都残留在醋渣中,其含量占醋渣干重的61.57%,与大豆含量相当。因此,一定比例的醋糟可以作为豆酱酿造原料添加。通过检索,尚未发现与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相关的专利公开文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利用醋糟制作黄豆酱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醋糟比例的控制,使黄豆酱的生产质量可控,降低了豆酱酿造成本,解决了醋糟在调味品发酵行业内自然消化的方法,取之于醋用之于酱,真正实现食醋生产零排放。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醋糟制作黄豆酱的方法,步骤如下:⑴取黄豆,去杂、洗净、浸泡黄豆8-12h;⑵黄豆沥干水分,0.15-0.2MPa蒸30min,醋糟0.1-0.15MPa蒸15-20min;蒸好的醋糟调节pH至5.5-7;蒸好后的黄豆立即与蒸好后的醋糟混匀,黄豆与醋糟的质量比为3:1-5:1,搅拌温度降至45-40℃;⑶按原料总重量的0.3-0.5%接种米曲霉曲精,搅拌混匀,放入30℃恒温培养箱中堆积培养;⑷当培养时间为15-18h时,进行第一次翻曲,将先前堆积培养的曲料均匀拌散,30℃继续平铺培养;培养6-8h后,进行第二次翻曲,30℃继续平铺培养;⑸培养10-13h后,曲料呈现淡黄色,即可收曲,并拌以质量浓度为10-12%的盐水,所述曲料:盐水的质量比为1:1-1.2;⑹45-55℃保温发酵,15-30天,即得黄豆酱。而且,所述步骤⑵中调节蒸好的醋糟的pH值使用酸度调节剂来调节。而且,所述酸度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钾。本专利技术取得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醋糟比例的控制,使黄豆酱的生产质量可控,降低了豆酱酿造成本,解决了醋糟在调味品发酵行业内自然消化的方法,取之于醋用之于酱,真正实现食醋生产零排放。2、本专利技术方法充分利用酱油生产线,无需购买新设备,既能够解决醋糟污染问题,又能够减低生产能耗,具有可操作性、可推广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食醋发酵过程中总酸含量变化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豆酱发酵过程中总酸含量变化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食醋发酵过程中氨基态氮含量变化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豆酱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变化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食醋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山西老陈醋醋糟中粗蛋白和粗淀粉的含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山西老陈醋未水洗醋糟中粗蛋白和粗淀粉的含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叙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原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一种利用醋糟制作黄豆酱的方法,步骤如下:⑴取黄豆,去杂、洗净、浸泡黄豆8-12h;⑵黄豆沥干水分,0.15-0.2MPa蒸30min,醋糟0.1-0.15MPa蒸15-20min;蒸好的醋糟调节pH至5.5-7;蒸好后的黄豆立即与蒸好后的醋糟混匀,黄豆与醋糟的质量比为3:1-5:1,搅拌温度降至45-40℃;⑶按原料总重量的0.3-0.5%接种米曲霉曲精,搅拌混匀,放入30℃恒温培养箱中堆积培养;⑷当培养时间为15-18h时,进行第一次翻曲,将先前堆积培养的曲料均匀拌散,30℃继续平铺培养;培养6-8h后,进行第二次翻曲,30℃继续平铺培养;⑸培养10-13h后,曲料呈现淡黄色,即可收曲,并拌以质量浓度为10-12%的盐水,所述曲料:盐水的质量比为1:1-1.2;⑹45-55℃保温发酵,15-30天,即得黄豆酱。较优地,所述步骤⑵中调节蒸好的醋糟的pH值使用酸度调节剂来调节。较优地,所述酸度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钾。本专利技术的相关检测如下:一、食醋与黄豆酱的相关性1.1食醋、豆酱的主要理化指标比较由于生产与产品同源性较强,重点对主要的理化指标进行比较,进而表明豆酱对醋渣的可包容性。检测方法按照国标GB2719-2018食醋、GB/T24399-2009黄豆酱、GB18186-2000酿造酱油中的理化指标规定进行。1.1.1总酸的动态分析食醋发酵过程中总酸含量变化如图1所示,总酸含量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在18天左右趋平衡。图2表明,豆酱的发酵在33天左右总酸的变化趋于平稳。这与食醋酿造过程中,总酸的变化基本一致。1.1.2氨基酸态氮的动态分析食醋发酵过程中的氨基态氮含量如图3所示,在整个发酵阶段呈上升的趋势,发酵在14天左右氨基酸态氮的变化趋于平稳。图4表明,豆酱的发酵在10天左右氨基酸态氮的变化趋于平稳。这与食醋发酵过程中,氨基态氮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含量比食醋发酵高,结束时氨基态氮含量为0.7g/100g左右,这应与含水量有关。1.1.3无盐固形物的动态分析食醋发酵过程中,无盐固形物含量变化如图5所示,无盐固形物含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呈现一定的波动,结束时无盐固形物的含量为0.33g/100g左右。1.2原料应用分析豆酱的生产原料为黄豆(蛋白质原料),食醋的生产原料为高粱、大米、麸皮麸皮等原料(淀粉质原料)。但在食醋酿造过程中,高粱、大米等原料中蛋白质利用率不高,大部分都残留在醋渣中,其含量占醋渣干重的61.57%,与大豆含量相当。因此在原料应用的层面上分析醋糟中所剩余的可利用成分。图6可以看出,食醋发酵约10天时,原料分解大致完成,经过水洗处理后的醋糟所测得粗蛋白含量约为4g/100g,粗淀粉含量约为12g/100g。如图7所示,未经过水洗处理后的醋糟含有粗蛋白约为8g/100g,粗淀粉约为17g/100g。较未洗过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了4g/100g。醋糟中的可溶性蛋白均为低分子蛋白和氨基酸态氮,可以直接可带到酱中。二、经检测,本专利技术黄豆酱符合国家标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醋糟制作黄豆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n⑴取黄豆,去杂、洗净、浸泡黄豆8-12h;/n⑵黄豆沥干水分,0.15-0.2MPa蒸30min,醋糟0.1-0.15MPa蒸15-20min;蒸好的醋糟调节pH至5.5-7;蒸好后的黄豆立即与蒸好后的醋糟混匀,黄豆与醋糟的质量比为3:1-5:1,搅拌温度降至45-40℃;/n⑶按原料总重量的0.3-0.5%接种米曲霉曲精,搅拌混匀,放入30℃恒温培养箱中堆积培养;/n⑷当培养时间为15-18h时,进行第一次翻曲,将先前堆积培养的曲料均匀拌散,30℃继续平铺培养;培养6-8h后,进行第二次翻曲,30℃继续平铺培养;/n⑸培养10-13h后,曲料呈现淡黄色,即可收曲,并拌以质量浓度为10-12%的盐水,所述曲料:盐水的质量比为1:1-1.2;/n⑹45-55℃保温发酵,15-30天,即得黄豆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醋糟制作黄豆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⑴取黄豆,去杂、洗净、浸泡黄豆8-12h;
⑵黄豆沥干水分,0.15-0.2MPa蒸30min,醋糟0.1-0.15MPa蒸15-20min;蒸好的醋糟调节pH至5.5-7;蒸好后的黄豆立即与蒸好后的醋糟混匀,黄豆与醋糟的质量比为3:1-5:1,搅拌温度降至45-40℃;
⑶按原料总重量的0.3-0.5%接种米曲霉曲精,搅拌混匀,放入30℃恒温培养箱中堆积培养;
⑷当培养时间为15-18h时,进行第一次翻曲,将先前堆积培养的曲料均匀拌散,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威张同存罗学刚王楠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