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酱油渣制作豆豉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088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酱油渣制作豆豉的方法,步骤如下:⑴黄豆去杂、洗净、浸泡;⑵黄豆沥干水分,蒸30min,麸皮、酱油渣蒸15‑20min,蒸好后的黄豆立即与蒸好后的麸皮、酱油渣混匀;⑶按原料总重量的0.3‑0.5%接种米曲霉曲精,搅拌混匀,堆积培养;⑷进行第一次翻曲、进行第二次翻曲,30℃继续平铺培养;⑸培养10‑13h后,曲料呈现淡黄色,即可收曲;⑹拌盐水;(7)45‑55℃保温发酵10天,30‑35℃保温发酵15‑30天,即得豆豉。本方法通过酱油渣比例的控制,使豆豉的生产质量可控,降低了豆豉酿造成本,解决了酱油渣在调味品发酵行业内自然消化的方法,取之于豆用之于豆,真正实现酱油生产零排放。

A method of making Douchi from soy sauce resid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酱油渣制作豆豉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
,尤其是一种利用酱油渣制作豆豉的方法。
技术介绍
酱油是以酿造原料为大豆/豆粕、小麦、麸皮等,经米曲霉、酵母、乳酸菌等微生物发酵的调味品。目前酱油的市场需求量一直在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可以预见的是,随之而来产生的酱油渣越来越多。酱油渣丢弃浪费资源,污染环境。酱油渣一般用作粗饲料添加物,但是前处理繁琐、增加能耗,产品附加值较低,处理不及时极易造成环境污染。豆豉选用大豆或者黑豆,利用米曲霉或者枯草芽孢杆菌等发酵而成的豆制品,豆豉酿造原料单一,一般原料仅为黄豆或者黑豆,这也导致豆豉酿造成本高。酱油渣的蛋白含量约为13%、粗淀粉约为7%,因此,一定比例的酱油渣可以作为豆豉酿造原料添加。通过检索,尚未发现与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相关的专利公开文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利用酱油渣制作豆豉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酱油渣比例的控制,使豆豉的生产质量可控,降低了豆豉酿造成本,解决了酱油渣在调味品发酵行业内自然消化的方法,取之于豆用之于豆,真正实现酱油生产零排放。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酱油渣制作豆豉的方法,步骤如下:⑴黄豆去杂、洗净、浸泡黄豆2-4h;⑵黄豆沥干水分,0.15-0.2MPa蒸30min,麸皮、酱油渣0.1-0.15MPa蒸15-20min,蒸好后的黄豆立即与蒸好后的麸皮、酱油渣混匀,黄豆:麸皮:酱油渣的质量比为9-10:1-2:2-4,搅拌温度降至45-40℃;⑶按原料总重量的0.3-0.5%接种米曲霉曲精,搅拌混匀,放入30℃恒温培养箱中堆积培养;⑷当培养时间为15-18h时,进行第一次翻曲,将先前堆积培养的曲料均匀拌散,30℃继续平铺培养;培养6-8h后,进行第二次翻曲,30℃继续平铺培养;⑸培养10-13h后,曲料呈现淡黄色,即可收曲;⑹拌以质量浓度为10-12%的盐水,曲料:盐水的质量比为1:0.4-0.5;(7)45-55℃保温发酵10天,30-35℃保温发酵15-30天,即得豆豉。本专利技术取得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酱油渣比例的控制,使豆豉的生产质量可控,降低了豆豉酿造成本,解决了酱油渣在调味品发酵行业内自然消化的方法,取之于豆用之于豆,真正实现酱油生产零排放。2、本专利技术方法充分利用豆豉生产线,无需购买新设备,既能够解决酱油渣污染问题,又能够减低生产能耗,具有可操作性、可推广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高盐稀态固态酱油发酵过程中总酸含量变化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豆豉发酵过程中总酸含量变化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高盐稀态酱油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变化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豆豉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变化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不同级别的酱油和酱渣中氨基酸态氮含量比较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高盐稀态酱油发酵过程中无盐固形物含量变化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不同级别的酱油和酱渣中无盐固形物含量比较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豆豉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高盐稀态水洗酱渣中粗蛋白和粗淀粉的含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高盐稀态未水洗酱渣中粗蛋白和粗淀粉的含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叙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原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实施例1一种利用酱油渣制作豆豉的方法,步骤如下:⑴黄豆去杂、洗净、浸泡黄豆2-4h;⑵黄豆沥干水分,0.15-0.2MPa蒸30min,麸皮、酱油渣0.1-0.15MPa蒸15-20min,蒸好后的黄豆立即与麸皮、酱油渣混匀,搅拌温度降至45-40℃,其中,所述原料的质量比例为100g黄豆、20g麸皮、20g酱油渣;⑶按原料总重量的0.3-0.5%接种米曲霉曲精,搅拌混匀,放入30℃恒温培养箱中堆积培养;⑷当培养时间为15-18h时,进行第一次翻曲,将先前堆积培养的曲料均匀拌散,30℃继续平铺培养;培养6-8h后,进行第二次翻曲,30℃继续平铺培养;⑸培养10-13h后,曲料呈现淡黄色,即可收曲。⑹拌以质量浓度为10-12%的盐水,所述曲料:盐水的质量比为1:0.4-0.5;⑺45-55℃保温发酵10天,30-35℃保温发酵15-30天,即得豆豉。经检测,本专利技术豆豉符合标准。实施例2一种利用酱油渣制作豆豉的方法,步骤如下:⑴黄豆去杂、洗净、浸泡黄豆2-4h;⑵黄豆沥干水分,0.15-0.2MPa蒸30min,麸皮、酱油渣0.1-0.15MPa蒸15-20min,蒸好后的黄豆立即与麸皮、酱油渣混匀,搅拌温度降至45-40℃,其中,所述原料的质量比例为100g黄豆、10g麸皮、30g酱油渣;⑶按原料总重量的0.3-0.5%接种米曲霉曲精,搅拌混匀,放入30℃恒温培养箱中堆积培养;⑷当培养时间为15-18h时,进行第一次翻曲,将先前堆积培养的曲料均匀拌散,30℃继续平铺培养;培养6-8h后,进行第二次翻曲,30℃继续平铺培养;⑸培养10-13h后,曲料呈现淡黄色,即可收曲。⑹拌以质量浓度为10-12%的盐水,所述曲料:盐水的质量比为1:0.4-0.5;⑺45-55℃保温发酵10天,30-35℃保温发酵15-30天,即得豆豉。经检测,本专利技术豆豉符合标准。实施例3一种利用酱油渣制作豆豉的方法,步骤如下:⑴黄豆去杂、洗净、浸泡黄豆2-4h;⑵黄豆沥干水分,0.15-0.2MPa蒸30min,麸皮、酱油渣0.1-0.15MPa蒸15-20min,蒸好后的黄豆立即与麸皮、酱油渣混匀,搅拌温度降至45-40℃,其中,所述原料的质量比例为90g黄豆、10g麸皮、40g酱油渣;⑶按原料总重量的0.3-0.5%接种米曲霉曲精,搅拌混匀,放入30℃恒温培养箱中堆积培养;⑷当培养时间为15-18h时,进行第一次翻曲,将先前堆积培养的曲料均匀拌散,30℃继续平铺培养;培养6-8h后,进行第二次翻曲,30℃继续平铺培养;⑸培养10-13h后,曲料呈现淡黄色,即可收曲。⑹拌以质量浓度为10-12%的盐水,所述曲料:盐水的质量比为1:0.4-0.5;⑺45-55℃保温发酵10天,30-35℃保温发酵15-30天,即得豆豉。经检测,本专利技术豆豉符合标准。本专利技术的相关检测如下:一、酱油与豆豉的相关性1.1酱油、豆豉的主要理化指标比较由于生产与产品同源性较强,重点对主要的理化指标进行比较,进而表明豆豉对酱油渣的可包容性。检测方法按照国标GB18186-2000酿造酱油、团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酱油渣制作豆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n⑴黄豆去杂、洗净、浸泡黄豆2-4h;/n⑵黄豆沥干水分,0.15-0.2MPa蒸30min,麸皮、酱油渣0.1-0.15MPa蒸15-20min,蒸好后的黄豆立即与蒸好后的麸皮、酱油渣混匀,黄豆:麸皮:酱油渣的质量比为9-10:1-2:2-4,搅拌温度降至45-40℃;/n⑶按原料总重量的0.3-0.5%接种米曲霉曲精,搅拌混匀,放入30℃恒温培养箱中堆积培养;/n⑷当培养时间为15-18h时,进行第一次翻曲,将先前堆积培养的曲料均匀拌散,30℃继续平铺培养;培养6-8h后,进行第二次翻曲,30℃继续平铺培养;/n⑸培养10-13h后,曲料呈现淡黄色,即可收曲;/n⑹拌以质量浓度为10-12%的盐水,曲料:盐水的质量比为1:0.4-0.5;/n⑺45-55℃保温发酵10天,30-35℃保温发酵15-30天,即得豆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酱油渣制作豆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⑴黄豆去杂、洗净、浸泡黄豆2-4h;
⑵黄豆沥干水分,0.15-0.2MPa蒸30min,麸皮、酱油渣0.1-0.15MPa蒸15-20min,蒸好后的黄豆立即与蒸好后的麸皮、酱油渣混匀,黄豆:麸皮:酱油渣的质量比为9-10:1-2:2-4,搅拌温度降至45-40℃;
⑶按原料总重量的0.3-0.5%接种米曲霉曲精,搅拌混匀,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威张同存罗学刚王楠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