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盖组件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84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盖组件和汽车,轮盖组件包括第一轮盖,能够与轮圈连接,所述第一轮盖上设有开口,沿轮圈转动方向,所述第一轮盖上于所述开口的两侧设有第一限位部件和第二限位部件;及第二轮盖,与所述第一轮盖可转动连接,具有惯性的所述第二轮盖能够在轮圈转速变化时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件之间转动,以遮蔽或避开所述开口。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轮盖组件,第一轮盖与汽车的轮圈连接,并罩在轮圈外侧。该技术方案不改变轮圈的主体结构,既不需要单独控制元件,也不需要电机或液压提供转动动力,能够在在提升风阻性能的同时,不伤害刹车散热、轮圈重量、结构复杂性和可靠性等性能。

Wheel cover assembly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盖组件和汽车
本技术用于汽车装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轮盖组件和汽车。
技术介绍
里程焦虑是电动汽车的一个痛点,尤其是跨城市的长距离高速行驶时。空气阻力是高速时最主要的阻力来源,减小风阻对提升续航里程有重大意义。在减小风阻的方法中,减小轮圈开口面积是很有效的一种。目前实现减小轮圈开口面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减小轮圈本身的开口面积,即在轮圈制造时,铣削出较小的开口;二是通过在轮圈表面加装盖子,封堵一部分轮圈的开口,从而减小开口面积。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很难在各方面取得平衡。这是因为轮圈的设计不仅影响风阻,而且与刹车散热、整车重量、外观审美等都有关系。实用的、有效的轮圈减阻设计需要考虑在以上各方面的性能需求,在提升风阻性能的同时不伤害其他性能。1.上述所说的第一种方式是通过减小轮圈本身的开口面积来减阻。该方式会增加轮圈本身的重量,对于续航里程和操控性等都是不利的。2.附加轮盖的方式有重量相对较轻、安装拆卸方便等优点。但是它的缺点是有可能阻碍刹车的散热。长期的散热不良会导致刹车油老化、刹车疲软甚至失效;而过多的热量也会使轮盖变形或损坏,影响轮盖的正常使用。所以传统的低风阻轮盖必须留有足够的开口面积,保证刹车处有充足的空气流动而带走多余热量。这导致传统低风阻轮盖的减阻潜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对续航里程的贡献也被限制了。3.目前,也有主动式可开闭的轮盖。轮盖通过电机或液压的方式带动轮盖,当需要减小风阻的时候,主动关闭轮盖;当刹车需要散热的时候,主动打开轮盖。该方式保障了刹车散热的性能,但是也存在结构复杂、维护和生产成本高等缺点,轮胎的工作环境和工况恶劣,控制电器、执行元器件的可靠性需求不易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轮盖组件和汽车,该轮盖组件能够在在提升风阻性能的同时,不伤害刹车散热、轮圈重量、结构复杂性和可靠性等性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轮盖组件,包括第一轮盖,能够与轮圈连接,所述第一轮盖上设有开口,沿轮圈转动方向,所述第一轮盖上于所述开口的两侧设有第一限位部件和第二限位部件;及第二轮盖,与所述第一轮盖可转动连接,具有惯性的所述第二轮盖能够在轮圈转速变化时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件之间转动,以遮蔽或避开所述开口。优选的,所述第一轮盖设有多个开口,多个所述开口沿轮圈周向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二轮盖通过与轮圈同轴的转轴结构与所述第一轮盖连接,所述第二轮盖具有对应各所述开口的多个翼片,所述翼片在所述第二轮盖绕所述转轴转动过程中能够遮蔽或避开所述开口。优选的,所述转轴结构包括转轴,设在所述第一轮盖的中心位置;轴孔,设在所述第二轮盖的中心位置,并与所述转轴配合。优选的,所述轴孔与所述转轴间设有轴承。优选的,所述开口呈扇形,并将所述第一轮盖分割为多个扇形单元,所述翼片呈扇形并与所述扇形单元表面贴合,沿汽车前进时轮圈转动方向,所述扇形单元的前侧边缘设有轴向凸起,前一个所述扇形单元的轴向凸起的后边缘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件,后一个所述扇形单元的轴向凸起的前边缘形成所述第二限位部件。优选的,所述翼片的厚度等于所述轴向凸起的厚度。优选的,还包括中轴盖,与所述第一轮盖连接,并将所述转轴结构罩在内部;弹性部件,一端与所述中轴盖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轮盖抵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轮盖上设有多个连接座,多个所述连接座在所述转轴结构的四周沿圆周分布,所述翼片由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座间穿过,所述中轴盖与所述连接座螺纹连接。汽车,包括以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轮盖组件,所述第一轮盖与汽车的轮圈连接,并罩在轮圈外侧。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第一轮盖设有开口,在轮圈转速变化时,具有惯性的第二轮盖能够相对第一轮盖转动,并以此实现开口的遮蔽或者避开,该技术方案不改变轮圈的主体结构,既不需要单独控制元件,也不需要电机或液压提供转动动力,能够在在提升风阻性能的同时,不伤害刹车散热、轮圈重量、结构复杂性和可靠性等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轮盖组件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车辆加速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车辆减速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盖组件,用于与轮圈1结合,降低风阻,可以设在轮圈1内侧和/或轮圈外侧,参见图1,轮盖组件包括第一轮盖2,能够与轮圈1连接,在使用时能够与轮圈1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轮盖2上设有开口21,开口21呈扇形、圆形、椭圆形、异形等,用于促进轮圈1及刹车位置的气流流动,为轮圈1及刹车组件降温;沿轮圈1转动方向,所述第一轮盖2上于所述开口21的两侧设有第一限位部件和第二限位部件,用于限制第二轮盖3的转动范围;及第二轮盖3,与所述第一轮盖2可转动连接,具有惯性的所述第二轮盖3能够在轮圈1转速变化时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件之间转动,以遮蔽或避开所述开口21。例如在参见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当车轮11逆时针加速转动时,第一轮盖2和轮圈1连接,不会发生相对转动;而第二轮盖3与第一轮盖2可转动连接,会发生相对转动。由于第二轮盖3具有惯性,旋转角速度慢于第一轮盖2的角速度(即车轮11旋转角速度),所以第二轮盖3会产生顺时针的相对转动,从而覆盖住第一轮盖2的开口21,达到减小风阻的作用。当第二轮盖3完全覆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轮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轮盖,能够与轮圈连接,所述第一轮盖上设有开口,沿轮圈转动方向,所述第一轮盖上于所述开口的两侧设有第一限位部件和第二限位部件;及/n第二轮盖,与所述第一轮盖可转动连接,具有惯性的所述第二轮盖能够在轮圈转速变化时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件之间转动,以遮蔽或避开所述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轮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轮盖,能够与轮圈连接,所述第一轮盖上设有开口,沿轮圈转动方向,所述第一轮盖上于所述开口的两侧设有第一限位部件和第二限位部件;及
第二轮盖,与所述第一轮盖可转动连接,具有惯性的所述第二轮盖能够在轮圈转速变化时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件之间转动,以遮蔽或避开所述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盖设有多个开口,多个所述开口沿轮圈周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轮盖通过与轮圈同轴的转轴结构与所述第一轮盖连接,所述第二轮盖具有对应各所述开口的多个翼片,所述翼片在所述第二轮盖绕所述转轴转动过程中能够遮蔽或避开所述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结构包括
转轴,设在所述第一轮盖的中心位置;
轴孔,设在所述第二轮盖的中心位置,并与所述转轴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与所述转轴间设有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凯平谭永南袁勋苏信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