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6360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以活塞式发动机为原型机),特用于中低速飞机、垂直起降飞机的动力装置。是通过将飞机的活塞式发动机与涡轮风扇发动机中的涵道风扇技术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装置。在活塞式发动机上安装涵道风扇与同功率的活塞式发动机使用螺旋桨相比推力可以提升20%;虽然涵道风扇增加了一定的重量,但是与发动机推力增加的幅度相比还是十分可取的(其比值约15kg推力/1kg附加重量);涵道风扇发动机用于活塞式发动机既发挥了涵道风扇效率高推力大的优点又保留了活塞式发动机耗油率低的特点。

A power device of ducted fan for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
本技术属于航空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来操纵飞行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也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这几大类。与载人飞机相比,无人机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强等优点。带有涵道涡轮风扇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涡喷发动机一般多用于大型的速度要求高的航空发动机,中小型飞机、中低速飞机、垂直起降飞机应用少,一般都是活塞式发动机带螺旋桨叶的型式。涵道风扇的优点是约束发动机工作时的气流方向,使进气和排气更加顺畅,气流输出稳定,获得更大推力,并提升发动机效率。同时风扇叶片在高速旋转中震动更小。但是和涵道风扇型式的发动机相比,带有螺旋桨叶型式的活塞式发动机由于翼尖产生的涡流使得阻力增大、噪音变大、效率下降、不安全。带有电机型式的涵道风扇的飞机续航与动力方面又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旨在解决涡轮风扇发动机、涡喷发动机造价高,带有螺旋桨叶的活塞式发动机效率低,噪音大且不安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包括整流罩、设于所述整流罩上的双缸对置活塞式发动机、设于所述双缸对置活塞式发动机上的涵道风扇以及套设于所述双缸对置活塞式发动机外侧并包覆所述涵道风扇的涵道、所述涵道风扇包括设于所述双缸对置活塞式发动机的输出轴上的叶片连接器、多个设于所述叶片连接器上的叶片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叶片的锁片。进一步地,所述锁片的外侧还设有用于调整气流的整流锥。进一步地,所述叶片连接器上开设有叶片卡槽,所述叶片插接固定于所述叶片卡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叶片连接器上还开设有锁片固定槽,所述锁片与所述叶片连接器通过第一连接件同时穿过所述锁片和所述锁片固定槽固定。进一步地,所述锁片固定槽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锁片并与所述锁片固定槽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叶片为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结构件。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叶片等间距间隔设于所述叶片连接器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通过使用双缸对置活塞式发动机,由于是由两个相同的单缸排列在一个机体上共用一根输出轴,这样,该输出轴输出的动力更强劲且更稳定,制成的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便具有更稳定且更强劲的气流输出,当应用于中低速飞机、垂直起降飞机时,可有效保障其动力的稳定性以及强度。此外,通过设置整流锥,可有效减少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保护发动机,以防止发动机受气动力、气动加热及声震等有害环境的影响;设置涵道,可约束气流方向,是得进气、排气更加顺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整流罩;20—双缸对置活塞式发动机;30—涵道;40—叶片连接器;50—叶片;60—锁片;70—整流锥。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2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包括整流罩10、设于整流罩10上的双缸对置活塞式发动机20、设于双缸对置活塞式发动机20上的涵道30风扇以及套设于双缸对置活塞式发动机20外侧并包覆涵道30风扇的涵道30、涵道30风扇包括设于双缸对置活塞式发动机20的输出轴上的叶片连接器40、多个设于叶片连接器40上的叶片50以及用于固定叶片50的锁片60。本技术实施例的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通过使用双缸对置活塞式发动机20,由于是由两个相同的单缸排列在一个机体上共用一根输出轴,这样,该输出轴输出的动力更强劲且更稳定,制成的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便具有更稳定且更强劲的气流输出,当应用于中低速飞机、垂直起降飞机时,可有效保障其动力的稳定性以及强度。此外,通过设置整流锥70,可有效减少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保护发动机,以防止发动机受气动力、气动加热及声震等有害环境的影响;设置涵道30,可约束气流方向,是得进气、排气更加顺畅。本技术实施例的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通过有机的将涵道风扇与活塞式发动机结合,成为了一种无人机新型动力装置,在效率、安全、环保方面将得到大大改善。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整流锥70具有可有效调整发动机的气流运动方向、调整飞机飞行时产生的激波的位置以及防止产生蜗轮等作用,可有效提高该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的稳定性,还可保护发动机的有效载荷、以防止受气动力、气动加热及声震等有害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述叶片连接器40上开设有叶片卡槽,叶片50插接固定于叶片卡槽内。通过叶片50插接于叶片卡槽内,使得叶片50与叶片卡槽的连接更稳定。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叶片连接器40上还开设有锁片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罩、设于所述整流罩上的双缸对置活塞式发动机、设于所述双缸对置活塞式发动机上的涵道风扇以及套设于所述双缸对置活塞式发动机外侧并包覆所述涵道风扇的涵道、所述涵道风扇包括设于所述双缸对置活塞式发动机的输出轴上的叶片连接器、多个设于所述叶片连接器上的叶片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叶片的锁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罩、设于所述整流罩上的双缸对置活塞式发动机、设于所述双缸对置活塞式发动机上的涵道风扇以及套设于所述双缸对置活塞式发动机外侧并包覆所述涵道风扇的涵道、所述涵道风扇包括设于所述双缸对置活塞式发动机的输出轴上的叶片连接器、多个设于所述叶片连接器上的叶片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叶片的锁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片的外侧还设有用于调整气流的整流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用涵道风扇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连接器上开设有叶片卡槽,所述叶片插接固定于所述叶片卡槽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振英周康生苏倩李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天鹰飞行器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