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世栋专利>正文

一种可倾转涵道升力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110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倾转涵道升力风扇,包括两组螺旋桨叶组、支柱、涵道外壳、齿轮箱、传动轴、倾转轴、倾转力矩输入齿轮、转动力矩输入齿轮和传动主齿轮;齿轮箱设置在涵道外壳形成的涵道的中心位置,倾转轴为空心轴,两组螺旋桨叶组对称设置在齿轮箱的上下两端,每一组螺旋桨叶组与齿轮箱内一传动从齿轮相连,上下两个传动从齿轮均与传动主齿轮相啮合,传动主齿轮固定在传动轴的一端,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齿轮箱的外壁、倾转轴后与转动力矩输入齿轮相连;倾转轴的一端固定在齿轮箱的外壁上,倾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涵道外壳后通过第一固定支架支撑,倾转轴的另一端与倾转力矩输入齿轮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反应直接、灵敏,可以使飞行器飞行更灵活、更稳定。

A kind of tilting culvert lift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倾转涵道升力风扇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航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倾转涵道升力风扇。
技术介绍
目前涵道升力风扇作为一种升力产生装置广泛使用在飞行器上,现有的飞行器采用的涵道升力风扇均为固定式,即将涵道升力风扇简单地固定在机体上或机体内部,而涵道升力风扇的朝向无法在机体不倾转的情况下倾转。这种固定式结构较为原始,它只考虑了涵道升力风扇的安装便捷性,却降低了整个飞行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使用固定式结构涵道升力风扇的飞行器只能依靠每个涵道升力风扇产生的升力不同来达到机体被动倾转的效果,从而获得一个指向某方向的合力,进而达到行进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机体产生倾转,失去最初的稳定状态,同时如果需要机体作出快速反应则每个涵道升力风扇之间的升力差将更大,机体倾转程度将更高,整个反应过程冗长、迟钝,机体飞行状态也极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缺陷,反应直接、灵敏,可以使飞行器飞行更灵活、更稳定的可倾转涵道升力风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br>一种可倾转涵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倾转涵道升力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螺旋桨叶组(1)、支柱(2)、涵道外壳(3)、齿轮箱(7)、传动轴(9)、倾转轴(10)、倾转力矩输入齿轮(11)、转动力矩输入齿轮(12)和传动主齿轮(13);/n所述的齿轮箱(7)设置在涵道外壳(3)形成的涵道的中心位置,所述的倾转轴(10)为空心轴,两组所述的螺旋桨叶组(1)对称设置在齿轮箱(7)的上下两端,每一组螺旋桨叶组(1)与齿轮箱内一传动从齿轮(6)相连,上下两个传动从齿轮(6)均与传动主齿轮(13)相啮合,所述的传动主齿轮(13)固定在传动轴(9)的一端,传动轴(9)的另一端穿过齿轮箱(7)的外壁、倾转轴(10)后与转动力矩输入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倾转涵道升力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螺旋桨叶组(1)、支柱(2)、涵道外壳(3)、齿轮箱(7)、传动轴(9)、倾转轴(10)、倾转力矩输入齿轮(11)、转动力矩输入齿轮(12)和传动主齿轮(13);
所述的齿轮箱(7)设置在涵道外壳(3)形成的涵道的中心位置,所述的倾转轴(10)为空心轴,两组所述的螺旋桨叶组(1)对称设置在齿轮箱(7)的上下两端,每一组螺旋桨叶组(1)与齿轮箱内一传动从齿轮(6)相连,上下两个传动从齿轮(6)均与传动主齿轮(13)相啮合,所述的传动主齿轮(13)固定在传动轴(9)的一端,传动轴(9)的另一端穿过齿轮箱(7)的外壁、倾转轴(10)后与转动力矩输入齿轮(12)相连;
倾转轴(10)的一端固定在齿轮箱(7)的外壁上,倾转轴(10)的另一端穿过涵道外壳(3)后通过第一固定支架(4)支撑,倾转轴(10)的另一端与倾转力矩输入齿轮(11)相连,在齿轮箱(7)的另一侧正对倾转轴(10)处固定一支撑轴(14),支撑轴(14)的末端穿过涵道外壳(3)后通过第二固定支架(15)支撑,所述的倾转轴(10)和支撑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栋
申请(专利权)人:张世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