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转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219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转向架。该转向架包括构架、轴箱以及一系悬挂装置;一系悬挂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凸面,底部与轴箱之间插接配合;构架的底面设置有一系容纳凹部;一系悬挂装置的定位凸面与构架的一系容纳凹部之间凹凸定位配合。该转向架的一系悬挂装置与轴箱之间采用插接配合,一系悬挂装置与构架之间采用凹凸定位配合,具有定位速度快、装配时间短和生产效率高的优点,能够解决现有转向架在装配一系悬挂装置的过程中具有定位困难、装配费时和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A kind of railway vehicle and its bog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转向架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转向架。
技术介绍
现有轨道车辆的转向架一般均设置有一系悬挂装置,现有一系悬挂装置一般由螺旋钢弹簧、一系垂向减振器和定位装置构成,并安装在轴箱和转向架构架之间,用于承受垂向载荷和衰减垂向振动。在转向架的装配过程中,需要通过紧固件等连接件将一系悬挂装置的螺旋钢弹簧和一系垂向减振器固定安装到构架和轴箱上,导致安装过程繁琐、定位困难、装配时间长和装配效率低的问题。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转向架在装配一系悬挂装置的过程中具有定位困难、装配费时和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转向架,该转向架的一系悬挂装置与轴箱之间采用插接配合,一系悬挂装置与构架之间采用凹凸定位配合,具有定位速度快、装配时间短和生产效率高的优点,能够解决现有转向架在装配一系悬挂装置的过程中具有定位困难、装配费时和装配效率低的问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向架,该转向架包括构架、轴箱以及安装于所述轴箱和所述构架之间的一系悬挂装置;其中:所述一系悬挂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凸面,底部与所述轴箱之间插接配合;所述构架的底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凸面形成凹凸定位配合结构的一系容纳凹部;所述一系悬挂装置的所述定位凸面与所述构架的所述一系容纳凹部之间凹凸定位配合。优选地,所述轴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一系定位销;所述一系悬挂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一系定位销插接配合的第一一系定位孔;或者,所述轴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一系定位孔;所述一系悬挂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一系定位孔插接配合的第二一系定位销。优选地,所述一系悬挂装置包括一系刚性支撑基层、多层一系弹性缓冲层以及与所述一系弹性缓冲层一一对应的一系刚性支撑层;所述一系弹性缓冲层和所述一系刚性支撑层依次交替层叠地设置于所述一系刚性支撑基层的顶部,所述一系刚性支撑基层、所述一系刚性支撑层与所述一系弹性缓冲层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一系悬挂装置的顶层为所述一系刚性支撑层,并且所述一系悬挂装置的顶面形成所述定位凸面;所述第一一系定位孔或第二一系定位销形成于所述一系刚性支撑基层朝向所述轴箱的一侧。优选地,所述定位凸面为中间高、两侧低的倒V形面或弧形面。优选地,所述一系弹性缓冲层和所述一系刚性支撑层均为倒V形结构;所述一系刚性支撑基层的顶面为与所述一系弹性缓冲层的底面形状配合的倒V形面。优选地,所述一系弹性缓冲层和所述一系刚性支撑层均为弧形结构;所述一系刚性支撑基层的顶面为与所述一系弹性缓冲层的底面形状配合的弧形面。优选地,所述一系刚性支撑层采用钢板制成,厚度为2mm~5mm。优选地,所述一系弹性缓冲层为采用丁腈橡胶制成的橡胶层,厚度为10mm~20mm。优选地,所述一系悬挂装置的长度为200mm~300mm,宽度为100mm~180mm,高度为80mm~150mm。优选地,所述一系弹性缓冲层与所述一系刚性支撑基层和所述一系刚性支撑层之间通过硫化形成一体结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该轨道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意一种转向架。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及其转向架,由于该转向架的一系悬挂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凸面,构架的底面设置有与定位凸面形成凹凸定位配合结构的一系容纳凹部,并且一系悬挂装置的底部与轴箱之间插接配合,在安装转向架的一系悬挂装置时,一系悬挂装置与轴箱和构架之间均能够快速定位,并且在定位对准后无需其它安装操作,因此,该转向架具有定位简单且速度快、装配时间短和装配效率高的优点;同时,定位凸面在采用中间高、两侧低的倒V形面或弧形面时,除能够快速定位外,还可以使构架与一系悬挂装置之间具有自对中的效果。因此,上述转向架能够解决现有转向架在装配一系悬挂装置的过程中具有定位困难、装配费时和装配效率低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提供的转向架的一系悬挂装置、轴箱和构架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2中提供的一系悬挂装置、轴箱和构架的装配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提供的一系悬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提供的一系悬挂装置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转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转向架;11-构架;111-一系容纳凹部;12-轴箱;121-第一一系定位销;122-轴孔;13-一系悬挂装置;131-一系刚性支撑基层;132-一系弹性缓冲层;133-一系刚性支撑层;134-定位凸面;1311-第一一系定位孔;14-车轴;15-车轮;16-驱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轨道车辆可以为内燃机车或电力机车,还可以为动车组、地铁、轻轨或有轨电车等;将车轴的轴心线方向称为横向方向,将轨道车辆行驶的方向称为纵向,将竖直方向称为垂向。实施例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架1,如图1和图6结构所示,该转向架1包括构架11、轴箱12以及安装于轴箱12和构架11之间的一系悬挂装置13,轴箱12可以通过轴承安装于车轴14上,使车轴14能够相对轴箱12转动;转向架1还可以包括车轴14、车轮15、驱动装置16、制动装置等部件;图1中结构所示的转向架1为非动力转向架,而图6中结构所示的转向架1为动力转向架,动力转向架的车轴14上设置有驱动装置16;其中:一系悬挂装置13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凸面134,底部与轴箱12之间插接配合;如图3和图4结构所示,一系悬挂装置13可以包括一系刚性支撑基层131、多层一系弹性缓冲层132以及与一系弹性缓冲层132一一对应的一系刚性支撑层133;一系悬挂装置13通过一系刚性支撑基层131上的第一一系定位孔1311与轴箱12顶部的第一一系定位销121插接配合;构架11的底面设置有用于与定位凸面134形成凹凸定位配合结构的一系容纳凹部111;一系悬挂装置13的定位凸面134与构架11的一系容纳凹部111之间凹凸定位配合。如图5结构所示,一系悬挂装置13的顶面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定位凸面134;如图3结构所示,构架11在朝向一系悬挂装置13的一侧表面形成与定位凸面134形状配合的一系容纳凹部111;一系悬挂装置13与构架11之间通过定位凸面134和一系容纳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架、轴箱以及安装于所述轴箱和所述构架之间的一系悬挂装置;其中:/n所述一系悬挂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凸面,底部与所述轴箱之间插接配合;/n所述构架的底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凸面形成凹凸定位配合结构的一系容纳凹部;/n所述一系悬挂装置的所述定位凸面与所述构架的所述一系容纳凹部之间凹凸定位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架、轴箱以及安装于所述轴箱和所述构架之间的一系悬挂装置;其中:
所述一系悬挂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凸面,底部与所述轴箱之间插接配合;
所述构架的底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凸面形成凹凸定位配合结构的一系容纳凹部;
所述一系悬挂装置的所述定位凸面与所述构架的所述一系容纳凹部之间凹凸定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一系定位销;所述一系悬挂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一系定位销插接配合的第一一系定位孔;或者,
所述轴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一系定位孔;所述一系悬挂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一系定位孔插接配合的第二一系定位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系悬挂装置包括一系刚性支撑基层、多层一系弹性缓冲层以及与所述一系弹性缓冲层一一对应的一系刚性支撑层;
所述一系弹性缓冲层和所述一系刚性支撑层依次交替层叠地设置于所述一系刚性支撑基层的顶部,所述一系刚性支撑基层、所述一系刚性支撑层与所述一系弹性缓冲层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
所述一系悬挂装置的顶层为所述一系刚性支撑层,并且所述一系悬挂装置的顶面形成所述定位凸面;
所述第一一系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锋刘坤郝涛广王长海许鸿斌杨爱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