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力方程式赛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05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弹力方程式赛车,所述弹力方程式赛车包括前轮、后轮、前悬架、后悬架以及弹性动力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动力装置包括套筒、固定于所述套筒前端的动力输入端部、固定于所述套筒后端的动力输出端部以及容纳于所述套筒内的弹性件,所述动力输入端部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动力输出端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弹力方程式赛车通过形成各个部分的插接件,使组装过程更简单,此外,以整个弹性动力装置的套筒作为车身主体,减少了车架的设置,使得整个车身的重量减轻。

An elastic formula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力方程式赛车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
,具体涉及一种弹力方程式赛车。
技术介绍
弹力方程式赛车以橡皮筋驱动作为唯一驱动力,在弹力方程式赛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设计因素,尽可能地减少车身及其他因素造成的阻力;同时考虑仿生学造型设计,以达到最优的动力阻力比。目前,应用的弹力方程式赛车,在结构和功能上均存在诸多缺陷,例如:在制备弹力方程式赛车的过程中,其结构较复杂,车辆较重,组装过程繁琐;车辆行驶过程中,其稳定性较差,亟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弹力方程式赛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弹力方程式赛车结构复杂,组装繁琐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弹力方程式赛车,所述弹力方程式赛车包括前轮、后轮、前悬架、后悬架以及弹性动力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动力装置包括套筒、固定于所述套筒前端的动力输入端部、固定于所述套筒后端的动力输出端部以及容纳于所述套筒内的弹性件,所述动力输入端部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动力输出端部连接;所述套筒的前端外侧套设有前插接部,所述前插接部通过所述前悬架与所述前轮连接,所述套筒的后端外侧套设有后插接部,所述后插接部通过后悬架与所述后轮连接。优选的,所述动力输入端部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的卡接端部,所述卡接端部与所述前插接部配合插接,所述卡接端部上贯穿设有转动轴,在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套筒内的部分环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弹性件端部的固定部,每个所述固定部可用于固定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件;所述动力输出端包括动力输出轴、固定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的传动齿轮组件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弹性件另一端的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上环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弹性件的端部的固定部,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部设为便于挂设弹性件的钩状结构。优选的,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卡接端部之间设有第一单向轴承。优选的,所述弹力方程式赛车还包括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刹车舵机、第一刹车夹片、与所述第一刹车夹片连接的第二刹车夹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刹车夹片和所述第二刹车夹片之间的刹车碟片,所述刹车碟片固定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所述刹车舵机通过与所述第二刹车夹片连接的制动臂,控制所述第一刹车片和第二刹车片之间的夹紧与松开动作。优选的,所述弹力方程式赛车控制器、电源及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与所述前轮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源、转向机构以及制动机构连接。优选的,所述传动齿轮组件包括固定所述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一伞状齿轮、与所述第一伞状齿轮啮合的第二伞状齿轮,所述第二伞状齿轮固定于旋转轴上,通过旋转轴对所述后轮输出动力。优选的,所述前悬架和所述后悬架均采用铝镁合金支撑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套筒外形设为棱柱结构。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的弹力方程式赛车通过形成各个部分的插接件,使赛车的组装过程更简单,此外,以整个弹性动力装置的套筒作为车身主体,减少了车架的设置,使得整个车身的重量减轻。前悬架和后悬架的设置,增强了车身的稳定性;此外,套筒外形的棱柱结构,预防了因弹性件扭转造成的车身形变。对弹性动力装置的卡接端设置转动轴,提高了赛车的使用效率,节省操作赛车所需要的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力方程式赛车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力方程式赛车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力方程式赛车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弹性动力装置;110-卡接端部;111-转动轴;112-第一单向轴承;113-钩状结构;120-动力输出轴;121-固定端;122-第一伞状齿轮;123-第二伞状齿轮;124-旋转轴;130-套筒;140-弹性件;200-前插接部;300-后插接部;410-前轮;420-后轮;421-第二单向轴承;430-控制器;440-电源;500-转向机构;600-后悬架;700-前悬架;800-制动机构;810-刹车舵机;820-刹车碟片;830-第一刹车夹片;840-第二刹车夹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弹力方程式赛车,该弹力方程式赛车包括前轮410、后轮420、前悬架700、后悬架600以及弹性动力装置100,其中,弹性动力装置100包括套筒130、固定于套筒130前端的动力输入端部、固定于套筒130后端的动力输出端部以及容纳于套筒130内的弹性件140,动力输入端部通过弹性件140与动力输出端部连接;套筒130的前端外侧套设有前插接部200,前插接部200通过前悬架700与前轮410连接,套筒130的后端外侧套设有后插接部300,后插接部300通过后悬架600与后轮420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弹力方程式赛车,其通过形成各个部分的插接件,使组装过程更简单,此外,以整个弹性动力装置100的套筒130作为车身主体,减少了车架的设置,使得整个车身的重量减轻。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弹性动力装置100的动力输入端部包括用于固定弹性件140的一端的卡接端部110,卡接端部110与前插接部200配合插接,卡接端部110上贯穿设有转动轴111,在转动轴111位于套筒130内的部分环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弹性件140端部的固定部,每个固定部可用于固定至少一个弹性件140;较佳的,转动轴111与卡接端部110之间设有第一单向轴承112,在使得弹性件140蓄积弹性势能的过程中,不用将卡接端110从前插接部200上拔出,再进行旋转,而是直接转动转动轴111带动固定部旋转,从而蓄积弹性势能,由于第一单向轴承112的设置,不会使得转动轴111反向旋转,从而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如图4所示,弹性动力装置100的动力输出端包括动力输出轴120、固定于动力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力方程式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方程式赛车包括前轮、后轮、前悬架、后悬架以及弹性动力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动力装置包括套筒、固定于所述套筒前端的动力输入端部、固定于所述套筒后端的动力输出端部以及容纳于所述套筒内的弹性件,所述动力输入端部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动力输出端部连接;/n所述套筒的前端外侧套设有前插接部,所述前插接部通过所述前悬架与所述前轮连接,所述套筒的后端外侧套设有后插接部,所述后插接部通过后悬架与所述后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力方程式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方程式赛车包括前轮、后轮、前悬架、后悬架以及弹性动力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动力装置包括套筒、固定于所述套筒前端的动力输入端部、固定于所述套筒后端的动力输出端部以及容纳于所述套筒内的弹性件,所述动力输入端部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动力输出端部连接;
所述套筒的前端外侧套设有前插接部,所述前插接部通过所述前悬架与所述前轮连接,所述套筒的后端外侧套设有后插接部,所述后插接部通过后悬架与所述后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方程式赛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输入端部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的卡接端部,所述卡接端部与所述前插接部配合插接,所述卡接端部上贯穿设有转动轴,在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套筒内的部分环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弹性件端部的固定部,每个所述固定部可用于固定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件;
所述动力输出端包括动力输出轴、固定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的传动齿轮组件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弹性件另一端的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上环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弹性件的端部的固定部,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力方程式赛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设为便于挂设弹性件的钩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力方程式赛车,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戈王中行侯瀚韬余雨烛梁珣周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