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挂运输车厢板焊接辅助架,包括支撑台架,所述支撑台架中部设置有可升降旋转盘,围绕所述可升降旋转盘设置有厢板固定框,所述厢板固定框前部与所述支撑台架前部通过翻转装置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台架位于所述可升降旋转盘左右两侧设置有厢板输送装置,所述可升降旋转盘、所述厢板固定框和所述翻转装置分别通过油缸系统驱动。可升降旋转盘升降厢板的动作、厢板固定框夹紧固定厢板的动作和翻转装置翻转厢板的动作由油缸系统提供助力,整个移动调整过程轻松快捷方便省力。
Auxiliary welding frame for semi-trailer carriage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挂运输车厢板焊接辅助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焊接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半挂运输车厢板焊接辅助架。
技术介绍
运输车厢板等大型构件焊接具有自身重量大、焊接工作量多,焊接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对焊接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高,且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有限。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为配合焊接需要不时移动调整厢板,该动作消耗了操作人员大量的体力精力,也拉低了工作效率。为了减轻焊接操作人员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需要一款操作简单高效省力的助力工具辅助操作人员对厢板进行固定、移动和位置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高效、省力的厢板固定、移动和位置调整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半挂运输车厢板焊接辅助架,包括支撑台架,所述支撑台架中部设置有可升降旋转盘,围绕所述可升降旋转盘设置有厢板固定框,所述厢板固定框前部与所述支撑台架前部通过翻转装置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台架位于所述可升降旋转盘左右两侧设置有厢板输送装置,所述可升降旋转盘、所述厢板固定框和所述翻转装置分别通过油缸系统驱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可升降旋转盘包括厢板托盘和升降机构,所述厢板托盘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所述支撑台架连接的立轴支架,所述立轴支架内活动安装有升降轴,所述升降轴底部连接有升降油缸。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厢板固定框包括位于所述可升降旋转盘左右两侧搭靠在所述支撑台架顶部的两条翻转臂,两所述翻转臂前端通过所述翻转装置与所述支撑台架活动连接,每条所述翻转臂上表面前后设置有一对夹紧座,每对所述夹紧座通过开合油缸控制开合。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翻转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台架前部的翻转驱动轴,所述翻转驱动轴与两所述翻转臂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翻转驱动轴上还固定连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末端与翻转油缸的活塞轴铰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厢板输送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输送辊筒,所述可升降旋转盘和所述厢板固定框设置在所述输送辊筒之间。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手动焊接或通过操作焊接机器人焊接的过程中,通过一侧的厢板输送装置将厢板转移至厢板固定框处即焊接位置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翻转装置将厢板翻转立起,以便操作人员焊接,如果厢板尺寸较大,立起时高处焊接不便,则可以通过升降旋转盘调转厢板,将厢板上部换到下方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可从另一侧厢板输送装置将厢板运走,不影响下一厢板进入焊接位置。可升降旋转盘升降厢板的动作、厢板固定框夹紧固定厢板的动作和翻转装置翻转厢板的动作由油缸系统提供助力,整个移动调整过程轻松快捷方便省力。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夹紧座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翻转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升降机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支撑台架;2-厢板托盘;3-立轴支架;4-升降油缸;5-翻转臂;6-夹紧座;7-开合油缸;8-翻转驱动轴;9-摆动杆;10-翻转油缸;11-输送辊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半挂运输车厢板焊接辅助架,包括支撑台架1,所述支撑台架1中部设置有可升降旋转盘,围绕所述可升降旋转盘设置有厢板固定框,所述厢板固定框前部与所述支撑台架1前部通过翻转装置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台架1位于所述可升降旋转盘左右两侧设置有厢板输送装置,所述可升降旋转盘、所述厢板固定框和所述翻转装置分别通过油缸系统驱动。在操作人员手动焊接或通过操作焊接机器人焊接的过程中,通过一侧的厢板输送装置将厢板转移至厢板固定框处即焊接位置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翻转装置将厢板翻转立起,以便操作人员焊接,如果厢板尺寸较大,立起时高处焊接不便,则可以通过升降旋转盘调转厢板,将厢板上部换到下方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可从另一侧厢板输送装置将厢板运走,不影响下一厢板进入焊接位置。可升降旋转盘升降厢板的动作、厢板固定框夹紧固定厢板的动作和翻转装置翻转厢板的动作由油缸系统提供助力,油缸系统的控制、传动等使用常规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可升降旋转盘包括厢板托盘2和升降机构,所述厢板托盘2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所述支撑台架1连接的立轴支架3,所述立轴支架3内活动安装有升降轴,所述升降轴底部连接有升降油缸4。可升降旋转盘不使用时厢板托盘2低于厢板固定框和厢板输送装置,不影响厢板运送和固定,须上下翻转厢板时,不在操作位置的厢板通过厢板输送装置移动至厢板托盘2上方,固定在厢板固定框上的松开固定,通过升降油缸4推动厢板托盘2上升托举厢板离开厢板固定框或厢板输送装置,然后通过厢板托盘2转动180度,操作完成后降回厢板固定框或厢板输送装置。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厢板固定框包括位于所述可升降旋转盘左右两侧搭靠在所述支撑台架1顶部的两条翻转臂5,两所述翻转臂5前端通过所述翻转装置与所述支撑台架1活动连接,每条所述翻转臂5上表面前后设置有一对夹紧座6,每对所述夹紧座6通过开合油缸7控制开合。所述翻转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台架1前部的翻转驱动轴8,所述翻转驱动轴8与两所述翻转臂5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翻转驱动轴8上还固定连接有摆动杆9,所述摆动杆9末端与翻转油缸10的活塞轴铰接。翻转臂5与厢板输送装置输送方向垂直,且翻转臂5前后长度大于厢板输送装置前后的宽度,厢板输送时从前后分开的一对夹紧座6间穿过。将厢板立起时先通过厢板输送装置将厢板移动到两对夹紧座6之间,开合油缸7控制夹紧座6收紧固定厢板,通过翻转油缸10通过摆动杆9带动翻转驱动轴8旋转,进而驱动翻转臂5翻转,从而将固定在两条翻转臂5上的厢板翻转。翻转驱动轴8上固定连接有挡块,当翻转驱动轴8转动到一定角度时挡块卡住支撑台架1,以限制翻转臂5的转动角度。如图1所示,所述厢板输送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输送辊筒11,所述可升降旋转盘和所述厢板固定框设置在所述输送辊筒11之间。使用间隔设置的输送辊筒11使得可升降旋转盘左右的厢板输送装置连为一体,不受输送路径中的可升降旋转盘和所述厢板固定框的影响,而厢板输送装置也不会影响厢板立起和调转方向的操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半挂运输车厢板焊接辅助架,包括支撑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架中部设置有可升降旋转盘,围绕所述可升降旋转盘设置有厢板固定框,所述厢板固定框前部与所述支撑台架前部通过翻转装置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台架位于所述可升降旋转盘左右两侧设置有厢板输送装置,所述可升降旋转盘、所述厢板固定框和所述翻转装置分别通过油缸系统驱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半挂运输车厢板焊接辅助架,包括支撑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架中部设置有可升降旋转盘,围绕所述可升降旋转盘设置有厢板固定框,所述厢板固定框前部与所述支撑台架前部通过翻转装置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台架位于所述可升降旋转盘左右两侧设置有厢板输送装置,所述可升降旋转盘、所述厢板固定框和所述翻转装置分别通过油缸系统驱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挂运输车厢板焊接辅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旋转盘包括厢板托盘和升降机构,所述厢板托盘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挂运输车厢板焊接辅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所述支撑台架连接的立轴支架,所述立轴支架内活动安装有升降轴,所述升降轴底部连接有升降油缸。
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涵,王光文,荆曰春,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和联高科专用车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