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造浇注用能够二次挡渣的浇口盆,属于涉及铸造浇注相关技术领域,所述的铸造浇注用能够二次挡渣的浇口盆包括砂型组件和浇口盆组件,所述浇口盆组件固定设置在砂型组件上;还包括过滤器和溢流组件,所述过滤器设置在砂型组件内部,所述溢流组件设置在浇口盆组件内部;所述浇口盆组件包括第一浇口盆组件和第二浇口盆组件,第一浇口盆组件和第二浇口盆组件之间相互连通,第一浇口盆组件和第二浇口盆组件均与砂型组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浇口盆组件和第二浇口盆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在铸造浇注过程中的二次挡渣,极大地提高了铸件的成品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A kind of tundish for casting and pou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造浇注用能够二次挡渣的浇口盆
本技术涉及铸造浇注相关
,具体是一种铸造浇注用能够二次挡渣的浇口盆。
技术介绍
浇口盆是指与直浇道顶端连接,用以承接并导入熔融金属的容器,通常设置在大型铸件的砂型上,用来盛接来自浇包上的金属浇注液。金属液在熔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夹杂物,如果它们进入铸件,会破坏铸件结构,影响铸件性能,降低铸件成品率。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解决方法为在浇道中设置过滤器来净化金属液,但由于过滤器只能进行一次挡渣,无法进行二次挡渣,因此还会有大量的夹杂物进入铸件,破坏铸件结构,影响铸件性能,降低铸件成品率;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铸造浇注用能够二次挡渣的浇口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造浇注用能够二次挡渣的浇口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造浇注用能够二次挡渣的浇口盆,包括砂型组件和浇口盆组件,所述浇口盆组件固定设置在砂型组件上;还包括过滤器和溢流组件,所述过滤器设置在砂型组件内部,所述溢流组件设置在浇口盆组件内部;所述浇口盆组件包括第一浇口盆组件和第二浇口盆组件,第一浇口盆组件和第二浇口盆组件之间相互连通,第一浇口盆组件和第二浇口盆组件均与砂型组件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第一浇口盆组件和第二浇口盆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在铸造浇注过程中的二次挡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砂型组件包括砂型台面、溢流通道、直浇通道、铸件腔、U型通道、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所述砂型台面为砂型组件的上表面,所述溢流通道、直浇通道、铸件腔和U型通道均设置在砂型组件的内部,溢流通道、直浇通道和U型通道在砂型台面上均设置有通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溢流通道设置在直浇通道左侧,溢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溢流池连接,所述直浇通道通过浇注系统通道与铸件腔连通,所述浇注系统通道为现有技术中用于直浇道和铸件型腔连接的常见部件,所述U型通道设置在铸件腔的上方,所述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分别设置在U型通道的两端,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的作用是用于固定住过滤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浇口盆组件包括第一浇口盆、出液口、第一浇口盆内壁和浇包口;所述浇包口设置在第一浇口盆的右侧上部,浇包口的另一端与浇包连接,所述出液口设置在第一浇口盆的底部,所述第一浇口盆内壁为弧形设计。出液口与砂型组件的U型通道右端连通,出液口设置在第二卡口的上方。从浇包通过浇包口进入到第一浇口盆的金属熔融液体可通过出液口排出。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浇口盆组件包括第二浇口盆、第二浇口盆内壁、第二型腔、第一挡渣板、第一型腔、第二挡渣板、进液口、浇注口和溢流口;所述第一挡渣板设置在第二浇口盆的顶部内侧,所述第二挡渣板设置在正对于第一挡渣板的第二浇口盆底部内侧,第一挡渣板和第二挡渣板将第二浇口盆分割成两个腔室,第一挡渣板和第二挡渣板右边为第一型腔,第一挡渣板和第二挡渣板左边为第二型腔,第一挡渣板和第二挡渣板之间留有空隙,第一挡渣板的长度长于第二挡渣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液口设置在第一型腔底部,进液口与U型通道的左端连通,进液口设置在第一卡口的上方,从出液口排出的金属熔融液体可通过U型通道排入第一型腔。所述浇注口和溢流口设置在第二型腔底部,浇注口设置在溢流口右侧,浇注口与直浇通道连通,溢流口与溢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浇口盆内壁为弧形设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溢流组件包括溢流管和溢流头;所述溢流管设置在溢流头下方,所述溢流头上均匀分布多个通孔,溢流管底部与溢流通道连通。溢流组件起到溢流的作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固定设置在第一卡口中,所述第二过滤器固定设置在第二卡口中。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均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用于铸造浇注的过滤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铸造浇注用能够二次挡渣的浇口盆,包括砂型组件、第二浇口盆组件、第一浇口盆组件、溢流组件和过滤器;本技术在以上各个部件的相互配合之下,从浇包通过浇包口进入到第一浇口盆的金属熔融液体可通过出液口排出,金属熔融液体通过U型通道排入第一型腔,第一型腔内的金属熔融液体又通过第一挡渣板和第二挡渣板之间的空隙进入到第二型腔,第二型腔内的金属熔融液体通过浇注口进入到铸件腔中,完成铸件,溢流组件起到溢流的作用。本技术在铸造浇注过程中能够将金属液在熔炼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夹杂物进行二次挡渣,有效地避免了它们进入铸件,从而完善铸件结构,提高铸件性能,增加铸件成品率;另外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浇口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浇口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砂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溢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砂型组件、11-砂型台面、12-溢流通道、13-直浇通道、14-铸件腔、15-U型通道、16-第一卡口、17-第二卡口、2-第二浇口盆组件、21-第二浇口盆、22-第二浇口盆内壁、23-第二型腔、24-第一挡渣板、25-第一型腔、26-第二挡渣板、27-进液口、28-浇注口、29-溢流口、3-第一浇口盆组件、31-第一浇口盆、32-出液口、33-第一浇口盆内壁、34-浇包口、4-溢流组件、41-溢流管、42-溢流头、5-第一过滤器、6-第二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铸造浇注用能够二次挡渣的浇口盆,包括砂型组件1和浇口盆组件,所述浇口盆组件固定设置在砂型组件1上;还包括过滤器和溢流组件4,所述过滤器设置在砂型组件1内部,所述溢流组件4设置在浇口盆组件内部;所述浇口盆组件包括第一浇口盆组件3和第二浇口盆组件2,第一浇口盆组件3和第二浇口盆组件2之间相互连通,第一浇口盆组件3和第二浇口盆组件2均与砂型组件1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第一浇口盆组件3和第二浇口盆组件2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在铸造浇注过程中的二次挡渣。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砂型组件1包括砂型台面11、溢流通道12、直浇通道13、铸件腔14、U型通道15、第一卡口16和第二卡口17;所述砂型台面11为砂型组件1的上表面,所述溢流通道12、直浇通道13、铸件腔14和U型通道15均设置在砂型组件1的内部,溢流通道12、直浇通道13和U型通道15在砂型台面11上均设置有通孔。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溢流通道12设置在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造浇注用能够二次挡渣的浇口盆,包括砂型组件(1)和浇口盆组件,所述浇口盆组件固定设置在砂型组件(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器和溢流组件(4),所述过滤器设置在砂型组件(1)内部,所述溢流组件(4)设置在浇口盆组件内部;所述浇口盆组件包括第一浇口盆组件(3)和第二浇口盆组件(2),第一浇口盆组件(3)和第二浇口盆组件(2)之间相互连通,第一浇口盆组件(3)和第二浇口盆组件(2)均与砂型组件(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浇注用能够二次挡渣的浇口盆,包括砂型组件(1)和浇口盆组件,所述浇口盆组件固定设置在砂型组件(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器和溢流组件(4),所述过滤器设置在砂型组件(1)内部,所述溢流组件(4)设置在浇口盆组件内部;所述浇口盆组件包括第一浇口盆组件(3)和第二浇口盆组件(2),第一浇口盆组件(3)和第二浇口盆组件(2)之间相互连通,第一浇口盆组件(3)和第二浇口盆组件(2)均与砂型组件(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浇注用能够二次挡渣的浇口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型组件(1)包括砂型台面(11)、溢流通道(12)、直浇通道(13)、铸件腔(14)、U型通道(15)、第一卡口(16)和第二卡口(17);所述砂型台面(11)为砂型组件(1)的上表面,所述溢流通道(12)、直浇通道(13)、铸件腔(14)和U型通道(15)均设置在砂型组件(1)的内部,溢流通道(12)、直浇通道(13)和U型通道(15)在砂型台面(11)上均设置有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铸造浇注用能够二次挡渣的浇口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通道(12)设置在直浇通道(13)左侧,溢流通道(12)的另一端与溢流池连接,所述直浇通道(13)通过浇注系统通道与铸件腔(14)连通,所述U型通道(15)设置在铸件腔(14)的上方,所述第一卡口(16)和第二卡口(17)分别设置在U型通道(15)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铸造浇注用能够二次挡渣的浇口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浇口盆组件(3)包括第一浇口盆(31)、出液口(32)、第一浇口盆内壁(33)和浇包口(34);所述浇包口(34)设置在第一浇口盆(31)的右侧上部,浇包口(34)的另一端与浇包连接,所述出液口(32)设置在第一浇口盆(31)的底部,所述第一浇口盆内壁(33)为弧形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铸造浇注用能够二次挡渣的浇口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32)与砂型组件(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福,朱玉才,孙松,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乾能铸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