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连接油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719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连接油管,包括油管本体,所述油管本体包括有内侧防护涂层、第一橡胶层、强化纱线层、第二橡胶层和外侧防护涂层,所述内侧防护涂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强化纱线层,所述强化纱线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层,所述第二橡胶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侧防护涂层,所述强化纱线层包括有复合经线和复合纬线,所述复合经线和复合纬线均包括有第一纺织纱和第二纺织纱。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涂层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油管使用时的耐腐蚀以及耐磨性能,保障了油管的使用寿命;通过强化纱线层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油管的使用强度,提升了油管使用时的抗拉伸能力和使用韧性。

A connecting oil pipe for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连接油管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连接油管。
技术介绍
汽车油管基本上有三种,汽油管是连接汽油泵和发动机喷油嘴的,用来提供燃油,还有助力油管,是为转向机提供助力油的,从而达到减轻转向阻力的目的,刹车油管是连接刹车泵和刹车片顶柱的,当我们踩下刹车的时候,刹车泵会通过刹车油管给刹车片压力,两个刹车片挤压刹车盘,从而达到汽车减速停止的目的。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汽车燃油软管在布装时因汽车运行易发生抖动,造成油管易与车辆锐边摩擦造成损坏,且燃油具有一定腐蚀性,长时间使用易对燃油管内壁造成腐蚀,易加速油管老化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车用连接油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油管使用耐磨性能较差且使用寿命短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所述油管采用涂层防护的工艺对油管的使用进行强化防护,提升了油管的使用性能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用连接油管,包括油管本体,所述油管本体包括有内侧防护涂层、第一橡胶层、强化纱线层、第二橡胶层和外侧防护涂层,所述内侧防护涂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强化纱线层,所述强化纱线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层,所述第二橡胶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侧防护涂层,所述强化纱线层包括有复合经线和复合纬线,所述复合经线和复合纬线均包括有第一纺织纱和第二纺织纱,所述强化纱线层是由复合经线和复合纬线交叉纺织制成,所述复合经线和复合纬线均由第一纺织纱和第二纺织纱交叉捻合制成。采用上述一种汽车用连接油管,通过内侧防护涂层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油管内腔的耐腐蚀性能,避免了油管内走油对管壁进行腐蚀氧化,长时间使用造成油管变脆影响使用的现象,通过外侧防护涂层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油管在使用时与汽车锐边摩擦造成油管破损影响使用安全的现象,提升了油管的耐磨性能,保障了汽车使用时的安全性,通过尼龙线和棉质纱线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油管的使用强度,避免了油管在使用时出现被拉扯出现断裂影响使用的现象,提升了油管的使用寿命,通过确定复合纬线和复合经线的纺织捻度,能够使强化纱线层的使用效果更好,有效提升了油管使用时的实用性。作为优选,所述内侧防护涂层包括有聚氨酯涂层和石墨烯涂层,所述聚氨酯涂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石墨烯涂层。作为优选,所述外侧防护涂层包括有环氧树脂涂层和聚丙烯酸酯涂层,所述环氧树脂涂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聚丙烯酸酯涂层。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纺织纱的使用材质为尼龙线,所述第二纺织纱的使用材质为棉质纱线。作为优选,所述复合纬线的捻度为50-70捻/10cm,所述复合经线的捻度为90-110捻/10cm。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涂层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油管使用时的耐腐蚀以及耐磨性能,保障了油管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通过强化纱线层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油管的使用强度,提升了油管使用时的抗拉伸能力和使用韧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内侧防护涂层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复合经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内侧防护涂层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外侧防护涂层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油管本体;2、内侧防护涂层;3、第一橡胶层;4、强化纱线层;5、第二橡胶层;6、外侧防护涂层;7、复合经线;8、复合纬线;9、第一纺织纱;10、第二纺织纱;11、聚氨酯涂层;12、石墨烯涂层;13、环氧树脂涂层;14、聚丙烯酸酯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用连接油管,包括油管本体1,所述油管本体1包括有内侧防护涂层2、第一橡胶层3、强化纱线层4、第二橡胶层5和外侧防护涂层6,所述内侧防护涂层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层3,所述第一橡胶层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强化纱线层4,所述强化纱线层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层5,所述第二橡胶层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侧防护涂层6,所述强化纱线层4包括有复合经线7和复合纬线8,所述复合经线7和复合纬线8均包括有第一纺织纱9和第二纺织纱10,所述强化纱线层4是由复合经线7和复合纬线8交叉纺织制成,所述复合经线7和复合纬线8均由第一纺织纱9和第二纺织纱10交叉捻合制成。作为优选,所述内侧防护涂层2包括有聚氨酯涂层11和石墨烯涂层12,所述聚氨酯涂层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石墨烯涂层12,如此设置,能够有效提升油管内腔的耐腐蚀性能,避免了油管内走油对管壁进行腐蚀氧化,长时间使用造成油管变脆影响使用的现象。所述外侧防护涂层6包括有环氧树脂涂层13和聚丙烯酸酯涂层14,所述环氧树脂涂层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聚丙烯酸酯涂层14,如此设置,能够有效避免油管在使用时与汽车锐边摩擦造成油管破损影响使用安全的现象,提升了油管的耐磨性能,保障了汽车使用时的安全性。所述第一纺织纱9的使用材质为尼龙线,所述第二纺织纱10的使用材质为棉质纱线,如此设置,能够有效提升油管的使用强度,避免了油管在使用时出现被拉扯出现断裂影响使用的现象,提升了油管的使用寿命。所述复合纬线8的捻度为50-70捻/10cm,所述复合经线7的捻度为90-110捻/10cm,如此设置,能够使强化纱线层4的使用效果更好,有效提升了油管使用时的实用性。采用上述结构,一种汽车用连接油管,通过内侧防护涂层2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油管内腔的耐腐蚀性能,避免了油管内走油对管壁进行腐蚀氧化,长时间使用造成油管变脆影响使用的现象,通过外侧防护涂层6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油管在使用时与汽车锐边摩擦造成油管破损影响使用安全的现象,提升了油管的耐磨性能,保障了汽车使用时的安全性,通过尼龙线和棉质纱线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油管的使用强度,避免了油管在使用时出现被拉扯出现断裂影响使用的现象,提升了油管的使用寿命,通过确定复合纬线8和复合经线7的纺织捻度,能够使强化纱线层4的使用效果更好,有效提升了油管使用时的实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连接油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管本体(1),所述油管本体(1)包括有内侧防护涂层(2)、第一橡胶层(3)、强化纱线层(4)、第二橡胶层(5)和外侧防护涂层(6),所述内侧防护涂层(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层(3),所述第一橡胶层(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强化纱线层(4),所述强化纱线层(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层(5),所述第二橡胶层(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侧防护涂层(6),所述强化纱线层(4)包括有复合经线(7)和复合纬线(8),所述复合经线(7)和复合纬线(8)均包括有第一纺织纱(9)和第二纺织纱(10),所述强化纱线层(4)是由复合经线(7)和复合纬线(8)交叉纺织制成,所述复合经线(7)和复合纬线(8)均由第一纺织纱(9)和第二纺织纱(10)交叉捻合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连接油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管本体(1),所述油管本体(1)包括有内侧防护涂层(2)、第一橡胶层(3)、强化纱线层(4)、第二橡胶层(5)和外侧防护涂层(6),所述内侧防护涂层(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层(3),所述第一橡胶层(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强化纱线层(4),所述强化纱线层(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层(5),所述第二橡胶层(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侧防护涂层(6),所述强化纱线层(4)包括有复合经线(7)和复合纬线(8),所述复合经线(7)和复合纬线(8)均包括有第一纺织纱(9)和第二纺织纱(10),所述强化纱线层(4)是由复合经线(7)和复合纬线(8)交叉纺织制成,所述复合经线(7)和复合纬线(8)均由第一纺织纱(9)和第二纺织纱(10)交叉捻合制成。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素凤梁如军刘治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