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649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软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型软管,包括内胶层、包裹于内胶层外部的加强层,包裹于加强层外部的外胶层,以及用于记录软管信息的存储模块;所述内胶层由高分子材料A和磁性钢珠组成;所述加强层由高分子材料B和编织层组成;所述外胶层由提示层和表皮层组成;所述磁性钢珠设置于高分子材料A,用于配合检测内胶层磨损状态;所述高分子材料B包裹于高分子材料A外表面,所述编织层包裹于高分子材料B外表面,所述提示层包裹于编织层外表面,所述表皮层包裹于提示层外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监控软管使用寿命,做到预防生产,记录软管的内部介质状态,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An intelligent ho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型软管
本专利技术属于软管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型软管。
技术介绍
软管一般有三层结构:内胶层,加强层,外胶层。内胶层用来接触输送的介质,加强层实现对内管承压保护,外胶层可以抵抗环境的侵蚀,如紫外线,磨损等。现有软管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内胶层在长期使用时,被输送的介质磨损或者侵袭,内层会出现脱落的情况,但是在不停机的状态下,无法检查内管的状态,即使停机检查也需要用到特殊的工具比如内窥镜等,给现场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性;内管损坏后,介质会接触到加强层,软管会经常爆管,给现场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软管在使用中,尤其在工况比较苛刻的条件下,外胶层一直处于磨损状态,当局部被磨损露出加强层后,加强层在短时间内被空气紫外线化学介质等腐蚀造成失效,软管也会出现爆管的恶劣后果,给现场的安全管理极其不利。软管在使用中,目前无法记录软管的使用状况,因此多采用事后维修的方式,或者定期更换软管以防止产生安全隐患,但是定期更换的成本问题是企业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型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胶层(1)、包裹于内胶层(1)外部的加强层(2),包裹于加强层(2)外部的外胶层(3),以及用于记录软管信息的存储模块(22);/n所述内胶层(1)由高分子材料A(12)和磁性钢珠(11)组成;/n所述加强层(2)由高分子材料B(21)和编织层(23)组成;/n所述外胶层(3)由提示层(31)和表皮层(32)组成;/n所述磁性钢珠(11)设置于高分子材料A(12),用于配合检测内胶层(1)磨损状态;所述高分子材料B(21)包裹于高分子材料A(12)外表面,所述编织层(23)包裹于高分子材料B(21)外表面,所述提示层(31)包裹于编织层(23)外表面,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型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胶层(1)、包裹于内胶层(1)外部的加强层(2),包裹于加强层(2)外部的外胶层(3),以及用于记录软管信息的存储模块(22);
所述内胶层(1)由高分子材料A(12)和磁性钢珠(11)组成;
所述加强层(2)由高分子材料B(21)和编织层(23)组成;
所述外胶层(3)由提示层(31)和表皮层(32)组成;
所述磁性钢珠(11)设置于高分子材料A(12),用于配合检测内胶层(1)磨损状态;所述高分子材料B(21)包裹于高分子材料A(12)外表面,所述编织层(23)包裹于高分子材料B(21)外表面,所述提示层(31)包裹于编织层(23)外表面,所述表皮层(32)包裹于提示层(31)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A(12)上设置容纳磁性钢珠(11)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呈圆柱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A(12)包括上层和下层,所述磁性钢珠(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舜尧康明厂辛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未蓝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