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方便拆装的齿轮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536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齿轮箱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方便拆装的齿轮箱结构,包括:齿轮箱、顶块组件、小顶螺杆组件、便拆块组件、拆装杆组件。齿轮箱两侧上方插入拆装杆组件,拆装杆组件插入便拆块组件,便拆块组件与齿轮箱有与轴承外径大小相同的圆弧,固定住轴承,便拆块组件的两侧顶块组件,小顶螺杆组件从齿轮箱两侧插入与顶块组件之间螺纹连接。本装置可实现多对齿轮的简易密集拆装。

A convenient structure of gear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拆装的齿轮箱结构
本技术涉及齿轮箱
,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拆装的齿轮箱结构。
技术介绍
在设计制造机械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大量的齿轮配合。传统拆装过程中,多对齿轮安装轴承通常采用单一的轴承座,存在空间利用率低,拆装效率较低,拆装过程耗费时间长,拆装精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方便拆装的齿轮箱结构,解决了空间利用率低,拆装效率较低,拆装过程耗费时间长,拆装精度低的问题,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方便拆装的齿轮箱结构,包括:齿轮箱;安装槽孔,所述安装槽孔设置于所述齿轮箱的上部;便拆块组件,所述便拆块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孔的内部;拆装杆组件,所述拆装杆组件插入所述齿轮箱的两侧,并且将所述便拆块组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孔的内部;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轴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齿轮箱上部的安装槽孔;第一小齿轮,所述第一小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杆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一小齿轮接近于所述齿轮箱外壁的一侧;第一大齿轮,所述第一大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杆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一大齿轮接近于所述齿轮箱内壁的一侧;第二轴杆,所述第二轴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齿轮箱上部的安装槽孔,并且所述第二轴杆与所述第一轴杆相平行;第二大齿轮,所述第二大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杆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二大齿轮接近于所述齿轮箱外壁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大齿轮与所述第一小齿轮啮合;第三轴杆,所述第三轴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齿轮箱上部的安装槽孔,并且所述第三轴杆与所述第一轴杆以及第二轴杆相平行;第二小齿轮,所述第二小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三轴杆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二小齿轮接近于所述齿轮箱内壁的一侧;第四轴杆,所述第四轴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齿轮箱上部的安装槽孔,并且所述第四轴杆与所述第一轴杆、第二轴杆以及第三轴杆相平行;第三大齿轮,所述第三大齿轮设置于所述第四轴杆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三大齿轮接近于所述齿轮箱内壁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三大齿轮与所述第二小齿轮啮合;第三小齿轮,所述第三小齿轮设置于所述第四轴杆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三小齿轮接近于所述齿轮箱内壁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三小齿轮与所述第一大齿轮啮合;轴承,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杆、第二轴杆、第三轴杆以及第四轴杆的外部,并且所述轴承嵌在所述便拆块组件与所述安装槽孔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槽孔包括: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于所述齿轮箱的一侧;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于所述齿轮箱的另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结构相同,其中,所述便拆块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的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便拆块组件包括:第一便拆块,所述第一便拆块的下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边缘处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便拆块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轴杆、第四轴杆外部的轴承连接;第二便拆块,所述第二便拆块设置于所述第一便拆块的正上方,所述第二便拆块顶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轴杆、第二轴杆外部的轴承连接;第四便拆块,所述第四便拆块与所述第一便拆块互相平行,所述第四便拆块的下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边缘处连接,其中,所述第四便拆块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轴杆、第四轴杆外部的轴承连接;第三便拆块,所述第三便拆块与所述第二便拆块互相平行,所述第三便拆块设置于所述第四便拆块的正上方,所述第三便拆块顶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轴杆、第二轴杆外部的轴承连接;顶块组件,所述顶块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便拆块、第二便拆块、第三便拆块以及第四便拆块的两侧;小顶螺杆组件,所述小顶螺杆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齿轮箱,并将所述顶块组件固定在所述齿轮箱的一侧;其中,所述拆装杆组件穿过所述齿轮箱、第一便拆块、第二便拆块、第三便拆块以及第四便拆块,并且将所述第一便拆块、第二便拆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将所述第三便拆块以及第四便拆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齿轮箱结构还包括:第一插入孔,所述第一插入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上下两边;第二插入孔,所述第二插入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上下两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齿轮箱结构还包括: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两侧;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两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块组件包括:第一顶块,所述第一顶块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便拆块和第二便拆块一端的两个侧面相切;第二顶块,所述第二顶块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便拆块和第二便拆块另一端的两个侧面相切;第三顶块,所述第三顶块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三便拆块和第四便拆块一端的两个侧面相切;第四顶块,所述第四顶块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三便拆块和第四便拆块另一端的两个侧面相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小顶螺杆组件包括:第一小顶螺杆,所述第一小顶螺杆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小顶螺杆贯穿于所述第一限位槽,旋转所述第一小顶螺杆,使其用于与所述第三顶块和第四顶块螺纹连接,以实现支撑所述第三便拆块以及第四便拆块;第二小顶螺杆,所述第二小顶螺杆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小顶螺杆贯穿于所述第二限位槽,旋转所述第二小顶螺杆,使其用于与所述第一便拆块和第二便拆块螺纹连接,以实现支撑所述第一便拆块和第二便拆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拆装杆组件包括:第一拆装杆,所述第一拆装杆贯穿于所述第二插入孔以及第一便拆块和第二便拆块,以实现第一便拆块和第二便拆块可在所述第一拆装杆的上部上下移动;第二拆装杆,所述第二拆装杆贯穿于所述第一插入孔以及第三便拆块和第四便拆块,以实现第三便拆块和第四便拆块可在所述第二拆装杆的上部上下移动。本技术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1、通过在多对齿轮密集安装装置内配置齿轮箱、顶块、小顶螺杆、便拆块、拆装杆,齿轮箱两侧上方插入所述拆装杆组件,使拆装杆组件插入至便拆块组件当中,便拆块组件、齿轮箱设置有与轴承外径大小相同的圆弧,固定住轴承,小顶螺杆组件从齿轮箱两侧插入与顶块组件之间螺纹连接,解决了空间利用率低,拆装效率较低,拆装过程耗费时间长,拆装精度低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便拆装的齿轮箱结构立体图;图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便拆装的齿轮箱结构拆去齿轮箱后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便拆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拆装的齿轮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齿轮箱(1);/n安装槽孔,所述安装槽孔设置于所述齿轮箱(1)的上部;/n便拆块组件(4),所述便拆块组件(4)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孔的内部;/n拆装杆组件(5),所述拆装杆组件(5)插入所述齿轮箱(1)的两侧,并且将所述便拆块组件(4)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孔的内部;/n第一轴杆(9),所述第一轴杆(9)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齿轮箱(1)上部的安装槽孔;/n第一小齿轮(11),所述第一小齿轮(11)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杆(9)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一小齿轮(11)接近于所述齿轮箱(1)外壁的一侧;/n第一大齿轮(6),所述第一大齿轮(6)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杆(9)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一大齿轮(6)接近于所述齿轮箱(1)内壁的一侧;/n第二轴杆(10),所述第二轴杆(10)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齿轮箱(1)上部的安装槽孔,并且所述第二轴杆(10)与所述第一轴杆(9)相平行;/n第二大齿轮(7),所述第二大齿轮(7)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杆(10)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二大齿轮(7)接近于所述齿轮箱(1)外壁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大齿轮(7)与所述第一小齿轮(11)啮合;/n第三轴杆(12),所述第三轴杆(12)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齿轮箱(1)上部的安装槽孔,并且所述第三轴杆(12)与所述第一轴杆(9)以及第二轴杆(10)相平行;/n第二小齿轮(14),所述第二小齿轮(14)设置于所述第三轴杆(12)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二小齿轮(14)接近于所述齿轮箱(1)内壁的一侧;/n第四轴杆(13),所述第四轴杆(13)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齿轮箱(1)上部的安装槽孔,并且所述第四轴杆(13)与所述第一轴杆(9)、第二轴杆(10)以及第三轴杆(12)相平行;/n第三大齿轮(8),所述第三大齿轮(8)设置于所述第四轴杆(13)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三大齿轮(8)接近于所述齿轮箱(1)内壁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三大齿轮(8)与所述第二小齿轮(14)啮合;/n第三小齿轮(15),所述第三小齿轮(15)设置于所述第四轴杆(13)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三小齿轮(15)接近于所述齿轮箱(1)内壁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三小齿轮(15)与所述第一大齿轮(6)啮合;/n轴承(17),所述轴承(17)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杆(9)、第二轴杆(10)、第三轴杆(12)以及第四轴杆(13)的外部,并且所述轴承(17)/n嵌在所述便拆块组件(4)与所述安装槽孔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拆装的齿轮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齿轮箱(1);
安装槽孔,所述安装槽孔设置于所述齿轮箱(1)的上部;
便拆块组件(4),所述便拆块组件(4)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孔的内部;
拆装杆组件(5),所述拆装杆组件(5)插入所述齿轮箱(1)的两侧,并且将所述便拆块组件(4)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孔的内部;
第一轴杆(9),所述第一轴杆(9)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齿轮箱(1)上部的安装槽孔;
第一小齿轮(11),所述第一小齿轮(11)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杆(9)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一小齿轮(11)接近于所述齿轮箱(1)外壁的一侧;
第一大齿轮(6),所述第一大齿轮(6)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杆(9)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一大齿轮(6)接近于所述齿轮箱(1)内壁的一侧;
第二轴杆(10),所述第二轴杆(10)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齿轮箱(1)上部的安装槽孔,并且所述第二轴杆(10)与所述第一轴杆(9)相平行;
第二大齿轮(7),所述第二大齿轮(7)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杆(10)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二大齿轮(7)接近于所述齿轮箱(1)外壁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大齿轮(7)与所述第一小齿轮(11)啮合;
第三轴杆(12),所述第三轴杆(12)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齿轮箱(1)上部的安装槽孔,并且所述第三轴杆(12)与所述第一轴杆(9)以及第二轴杆(10)相平行;
第二小齿轮(14),所述第二小齿轮(14)设置于所述第三轴杆(12)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二小齿轮(14)接近于所述齿轮箱(1)内壁的一侧;
第四轴杆(13),所述第四轴杆(13)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齿轮箱(1)上部的安装槽孔,并且所述第四轴杆(13)与所述第一轴杆(9)、第二轴杆(10)以及第三轴杆(12)相平行;
第三大齿轮(8),所述第三大齿轮(8)设置于所述第四轴杆(13)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三大齿轮(8)接近于所述齿轮箱(1)内壁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三大齿轮(8)与所述第二小齿轮(14)啮合;
第三小齿轮(15),所述第三小齿轮(15)设置于所述第四轴杆(13)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三小齿轮(15)接近于所述齿轮箱(1)内壁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三小齿轮(15)与所述第一大齿轮(6)啮合;
轴承(17),所述轴承(17)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杆(9)、第二轴杆(10)、第三轴杆(12)以及第四轴杆(13)的外部,并且所述轴承(17)
嵌在所述便拆块组件(4)与所述安装槽孔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拆装的齿轮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孔包括:
第一安装槽(16),所述第一安装槽(16)设置于所述齿轮箱(1)的一侧;
第二安装槽(161),所述第二安装槽(161)设置于所述齿轮箱(1)的另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槽(16)与第二安装槽(161)结构相同,
其中,所述便拆块组件(4)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6)以及第二安装槽(16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拆装的齿轮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拆块组件(4)包括:
第一便拆块(41),所述第一便拆块(41)的下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6)的边缘处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便拆块(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轴杆(12)、第四轴杆(13)外部的轴承(17)连接;
第二便拆块(42),所述第二便拆块(42)设置于所述第一便拆块(41)的正上方,所述第二便拆块(42)顶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轴杆(9)、第二轴杆(10)外部的轴承(17)连接;
第四便拆块(44),所述第四便拆块(44)与所述第一便拆块(41)互相平行,所述第四便拆块(44)的下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槽(161)的边缘处连接,其中,所述第四便拆块(44)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城彭松林夏曦张洪茂张瑞桢杨泽彪
申请(专利权)人:江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