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27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道,属于汽车设备技术领域,进气道包括:第一管件、第二管件、集水管和出水管;第一管件内部设置有第一流通腔,第一管件上贯通开设有与第一流通腔连通的进气口;第二管件与第一管件固定连接,内部设置有与第一流通腔连通的第二流通腔,且第二流通腔用于挤压由第一流通腔流入的气体;集水管贯通开设在第二管件远离第一管件的端部,且集水管的一端上开设有与第二流通腔连通的进气口,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流通腔的内部并与第二管件的内壁形成集水槽;出水管贯通第二管件并连通集水槽,用于排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进气道能够减少进入滤清器的水分含量,从而最终降低进入发动机的水分。

Air int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道
本技术属于汽车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进气道。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进气一般由进气道将空气引流至空滤器内,若空气的湿度较大,极易造成空滤器内积水。流经空滤器内空气湿度的增大会将空滤器内的滤芯打湿,增加滤芯的进气阻力增大,使进入发动机内的空气较少,最终导致机车动力的不足,现有的进气道使后序滤清器设备内的水分含量增加,多余的水分最终进入发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气道,旨在解决若空气的湿度较大,极易造成后序空滤器内水分含量增加,水分从而最终进入发动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进气道,包括:第一管件,内部设置有第一流通腔,所述第一管件上贯通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通腔连通的进气口;第二管件,与所述第一管件固定连接,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流通腔连通的第二流通腔,且所述第二流通腔用于挤压由所述第一流通腔流入的气体;集水管,贯通开设在所述第二管件远离所述第一管件的端部,且所述集水管的一端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通腔连通的进气口,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进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管件,内部设置有第一流通腔,所述第一管件上贯通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通腔连通的进气口;/n第二管件,与所述第一管件固定连接,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流通腔连通的第二流通腔,且所述第二流通腔用于挤压由所述第一流通腔流入的气体;/n集水管,贯通开设在所述第二管件远离所述第一管件的端部,且所述集水管的一端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通腔连通的进气口,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流通腔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管件的内壁形成集水槽;/n出水管,贯通所述第二管件并连通所述集水槽,用于排水;/n进入所述进气口的气体流经所述第一管件,气体内的水分在所述第二管件挤压的作用下附着在所述第二管件内壁上流经所...

【技术特征摘要】
1.进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件,内部设置有第一流通腔,所述第一管件上贯通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通腔连通的进气口;
第二管件,与所述第一管件固定连接,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流通腔连通的第二流通腔,且所述第二流通腔用于挤压由所述第一流通腔流入的气体;
集水管,贯通开设在所述第二管件远离所述第一管件的端部,且所述集水管的一端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通腔连通的进气口,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流通腔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管件的内壁形成集水槽;
出水管,贯通所述第二管件并连通所述集水槽,用于排水;
进入所述进气口的气体流经所述第一管件,气体内的水分在所述第二管件挤压的作用下附着在所述第二管件内壁上流经所述集水槽并由所述出水管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还包括:
多个扰流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管件上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流通腔的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为向所述第二管件内部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所述第二管件和所述第一管件一体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立树赵敦洲
申请(专利权)人:邢台威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