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刷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20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刷鞋机,包括:四周机构;所述四周机构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传送带结构,两组所述传送带结构之间为鞋子放置区,所述传送带结构包括传送带,两组所述传送带结构的传送带在鞋子的两侧通过移动对鞋子的四周进行擦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刷鞋机,利用传送带原理,通过传送带与鞋子四周的移动接触可对鞋子四周进行自动擦拭。传动带可在电机的带动下实现稳定移动擦拭,刷鞋过程中无需人为操作,结构简单,便于控制调节。

An intelligent shoe brush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刷鞋机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刷鞋机。
技术介绍
目前投入市场的刷鞋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箱式,另一种是手持式。手持式更确切的说是一款电动鞋刷,需要人工对机器进行控制。而箱式刷鞋机,也需要人为调节鞋子与鞋刷的接触面。并且这些刷鞋机只能给皮鞋上无色的鞋油。除此之外,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刷鞋机都是在现有洗衣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成,这种方案对鞋子的内部损害严重,使鞋子变形严重且对鞋子的形状也有较高的要求,这也影响了鞋子的耐穿性及舒适性。首先,对于皮鞋的保养来说,透明鞋油与有色鞋油的效果相同。但是无色鞋油最大的缺点是没有补色的功能,而对于皮鞋来说,长期使用透明鞋油,鞋子的褪色现象会很严重,半年之后几乎失去原来色泽。其次,目前投入市场的刷鞋机,大多还需要人为操作,而一些文献中也仅仅是改变刷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距离智能化还差很远。现有的刷鞋机大多存在刷鞋过程中需要人为操作,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刷鞋机,用于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的刷鞋机大多存在刷鞋过程中需要人为操作,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刷鞋机,包括:四周机构;所述四周机构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传送带结构,两组所述传送带结构之间为鞋子放置区,所述传送带结构包括传送带,两组所述传送带结构的传送带在鞋子的两侧通过移动对鞋子的四周进行擦拭。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每组所述传送带结构的传送带呈环形,所述传送带的一端套设在主动轮的外侧、另一端套设在从动轮的外侧,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一个位于鞋子放置区的前端、另一个位于鞋子放置区的后端;所述主动轮与第一电机相连。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传送带结构还包括:支撑轮;所述传送带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的外侧呈松弛态,所述支撑轮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内部且沿朝向所述鞋子放置区的方向位置可调设置,所述支撑轮用于支撑远离所述鞋子放置区一侧的传送带以拉紧所述传送带。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撑轮的外侧壁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朝向所述鞋子放置区设置且一端与所述支撑轮的外侧壁相连、另一端连接支撑板。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每组所述传送带结构的传送带上均设有若干个第一刷油部,若干个第一刷油部在所述传送带的外侧间隔设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表面机构;所述表面机构包括固定板和刷杆;所述刷杆垂直于所述固定板设置,所述刷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板与传动机构相连,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刷杆自转,所述刷杆另一端外表面设有第二刷油部且所述第二刷油部位于所述鞋子放置区对应鞋面位置的上方。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沿所述固定板的周向间隔设置若干个所述刷杆,所述刷杆的数量与每组所述传送带结构中第一刷油部的数量相同;所述固定板可转动设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任意相邻两个刷杆之间设置挡板,挡板与所述固定板垂直相连;所述固定板背离所述第二刷油部的一侧的中间部位与第二电机相连,所述第二电机用于带动所述固定板进行转动;所述刷杆穿过所述固定板的位置处设置轴承。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刷杆的一端与第一齿轮相连;所述第二齿轮沿所述第一齿轮的转动路径设置以使得任一刷杆所连接的第一齿轮在固定板转动时能够实现与第二齿轮进行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靠下部位以使得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时,与该第一齿轮相连的刷杆位于所述鞋子放置区对应鞋面位置的上方;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电机相连。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刷油部和所述第二刷油部分别包括储油箱和包裹在储油箱外侧的柔性层;所述储油箱上设有若干个开孔;所述开孔处设有按压式盖体。(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刷鞋机,利用传送带原理,通过传送带与鞋子四周的移动接触可对鞋子四周进行自动擦拭。传动带可在电机的带动下实现稳定移动擦拭,刷鞋过程中无需人为操作,结构简单,便于控制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四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刷鞋机的整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表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第一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第二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刷杆与固定板连接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传送带;2—主动轮;3—从动轮;4—支撑轮;5—弹簧;6—支撑板;7—第一刷油部;8—底座;9—固定板;10—刷杆;11—第二刷油部;12—第二电机;13—第三电机;14—支架;15—联轴器;16—挡板;17—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9—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刷鞋机,参考图1,该智能刷鞋机包括:四周机构。四周机构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传送带结构,两组传送带结构之间为鞋子放置区。两组传送带结构可在鞋子放置区的两侧对称设置。传送带结构包括传送带1,两组传送带结构的传送带1在鞋子的两侧通过移动对鞋子的四周进行擦拭。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刷鞋机,利用传送带1原理,通过传送带1与鞋子四周的移动接触可对鞋子四周进行自动擦拭。传动带可在电机的带动下实现稳定移动擦拭,刷鞋过程中无需人为操作,结构简单,便于控制调节。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对于每组传送带结构,传送带1呈环形,传送带1的一端套设在主动轮2的外侧、另一端套设在从动轮3的外侧。主动轮2和从动轮3一个位于鞋子放置区的前端、另一个位于鞋子放置区的后端。主动轮2与第一电机相连。第一电机带动主动轮2转动,进而带动传送带1移动。鞋子放置区的前端即放置鞋子时与鞋子前端对应的端部;后端即与鞋子后端对应的端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传送带结构还包括:支撑轮4;传送带1在主动轮2和从动轮3的外侧呈松弛态。支撑轮4设置在传送带1的内部且沿朝向鞋子放置区的方向可调设置。支撑轮4用于支撑远离鞋子放置区一侧的传送带1以拉紧传送带1。设置传送带1在主动轮2和从动轮3的外侧呈松弛态,且设置支撑轮4沿朝向鞋子放置区的方向可调,可实现对不同宽度以及大小的鞋子进行擦拭。因为鞋子的大小不同,使得放置在鞋子放置区对两侧传送带1的松弛度要求是不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刷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四周机构;所述四周机构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传送带结构,两组所述传送带结构之间为鞋子放置区,所述传送带结构包括传送带,两组所述传送带结构的传送带在鞋子的两侧通过移动对鞋子的四周进行擦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刷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四周机构;所述四周机构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传送带结构,两组所述传送带结构之间为鞋子放置区,所述传送带结构包括传送带,两组所述传送带结构的传送带在鞋子的两侧通过移动对鞋子的四周进行擦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刷鞋机,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传送带结构的传送带呈环形,所述传送带的一端套设在主动轮的外侧、另一端套设在从动轮的外侧,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一个位于鞋子放置区的前端、另一个位于鞋子放置区的后端;所述主动轮与第一电机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刷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结构还包括:支撑轮;所述传送带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的外侧呈松弛态,所述支撑轮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内部且沿朝向所述鞋子放置区的方向位置可调设置,所述支撑轮用于支撑远离所述鞋子放置区一侧的传送带以拉紧所述传送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刷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的外侧壁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朝向所述鞋子放置区设置且一端与所述支撑轮的外侧壁相连、另一端连接支撑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智能刷鞋机,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传送带结构的传送带上均设有若干个第一刷油部,若干个第一刷油部在所述传送带的外侧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刷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表面机构;所述表面机构包括固定板和刷杆;所述刷杆垂直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一飞刘明成杨会平郑绥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