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成品搭扣的冲压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308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06
一种半成品搭扣的冲压成型装置,包括底座及升降台,底座在右侧设有底模,底模具有支撑面及、第一成型面、第二成型面,底座在内外侧设有滑架,滑块设有滑架上并配压弹簧,滑块上固定第二成型模,第二成型模由主模、副模组成,升降台在中部设有立杆、第一气体弹簧、第二气体弹簧,立杆的下部加工第一挤压面,第一气体弹簧下端固定第一成型模,第一成型模上加工有第一斜面,第一成型模还包括搭肩,第二气体弹簧下端固定压模,压模上加工撘槽,升降台在内外侧还设有翻边刀;本方案通过一台设备实现了半成品搭扣的两次弯折及翻边的成型,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巧妙,生产的产品精度高,生产效率快,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本。

A stamping forming device for semi-finished buck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成品搭扣的冲压成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成品搭扣的冲压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图13、图14所示为一半成品搭扣14的示意图,其主体呈薄片板状,该薄片板的一端卷曲形成一搭钩141,成型后的搭扣的示意图参见图9,成型后的搭扣具有两个翻边142,由半成品搭扣到成品搭扣需要两次的弯折及翻边的成型,车间在加工时,通过多台设备分步完成,通过工作人员手动在多个设备之间实现待加工件的位置的转移,半自动的生产方式效率,单个零件的生产周期长,无法适应批量生产的要求,而且,各台加工设备的定位基准并不统一,产品的加工精度有待提高,产品报废现象比较普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成品搭扣的冲压成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成品搭扣的冲压成型装置,包括底座及相对于所述底座运动的升降台,所述底座在右侧设有底模,所述底模具有位于上部的支撑面及与所述支撑面连接的第一成型面、第二成型面,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的宽度值一致且都小于所述支撑面,所述底座在内外侧设有滑架,滑块设有所述滑架上并配有压弹簧,所述滑块上方固定有第二成型模,所述第二成型模由主模及设于所述主模两侧的副模组成,所述主模在左侧加工有第二挤压面,所述主模在右侧加工有与所述第二成型面匹配的第二斜面,所述副模上加工有翻边成型面,所述升降台在中部由左至右依次设有立杆、第一气体弹簧、第二气体弹簧,所述立杆的下部加工与所述第二挤压面对应的第一挤压面,所述第一气体弹簧下端固定第一成型模,所述第一成型模上加工有与所述第一成型面匹配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成型模还包括往右凸出的搭肩,所述第二气体弹簧下端固定压模,所述压模上加工与所述搭肩匹配的撘槽,所述升降台在内外侧还设有翻边刀,所述翻边刀在所述第一气体弹簧的内外侧对称分布;本方案通过一台设备实现了半成品搭扣的两次弯折及翻边的成型,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巧妙,生产的产品精度高,生产效率快,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本。优选地,所述支撑面由水平面及该水平面右侧的一段圆弧面组成,所述压模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面匹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面的形状与半成品搭扣是吻合的,半成品搭扣置于支撑面上后,通过压模的作用可以进一步调整位置,定位准确。优选地,所述底模在右侧壁面上标有对称的刻度或刻有划痕;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刻度或划痕使得半成品搭扣的中间位置对准。优选地,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的宽度值小于半成品搭扣的宽度,所述支撑面的宽度大于所述半成品搭扣的宽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支撑面往第一成型面发生宽度的减小,使得该处具有进刀空间,翻边刀可以进入。优选地,所述主模与所述副模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斜面往所述副模延伸;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体成型使得第二成型模可由注塑方便得到,第二斜面往副模延伸使得在二次折弯时,第二成型模与半成品搭扣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优选地,所述主模上还具有第二斜面I,所述第二斜面I与所述第一成型面的斜度一致,且所述第二斜面I往所述副模延伸;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斜面I与第一成型面的斜度一致,使得二次弯折时,包半成品搭扣始终受到面作用力,受力均匀。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现有技术中半成品搭扣依赖人工在多台设备分布完成,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本方案通过一台设备实现了半成品搭扣的两次弯折及翻边的成型,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巧妙,生产的产品精度高,生产效率快,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半成品搭扣的冲压成型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B-B位置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A-A位置的剖视图;图4~7为图2的分步工作示意图;图8~12为图3的分步工作示意图(图8~11与图4~7的位置一一对应);图13为半成品搭扣的俯视图;图14为图13中C-C位置的剖视图;图15为成型后的搭扣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滑架;3、滑块;4、压弹簧;5、升降台;6、底模;61、支撑面;62、第一成型面;63、第二成型面;7、第二气体弹簧;8、压模;81、撘槽;9、第一成型模;91、搭肩;92、第一斜面;10、第一气体弹簧;11、翻边刀;12、第二成型模;121、主模;1211、第二挤压面;1212、第二斜面;1213、第二斜面I;122、副模;1221、翻边成型面;13、立杆;131、第一挤压面;14、半成品搭扣;141、搭钩;142、翻边。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半成品搭扣的冲压成型装置,包括底座1及相对于底座1运动的升降台5,底座1在右侧设有底模6,底模6具有位于上部的支撑面61及与支撑面61连接的第一成型面62、第二成型面63,连接处光滑过渡,第一成型面62与第二成型面63的宽度值一致且都小于支撑面61,半成品搭扣14置于底模6的支撑面61上,第一成型面62与第二成型面63的宽度值小于半成品搭扣14的宽度,支撑面61的宽度大于半成品搭扣14的宽度,这样使得在第一成型面62的内外侧预留出一定的空间;底座1在内外侧设有滑架2,滑块3设有滑架2上并配有压弹簧4,滑块3上方固定有第二成型模12,第二成型模12由主模121及设于主模121两侧的副模122组成,主模121在左侧加工有第二挤压面1211,主模121在右侧加工有与第二成型面63匹配的第二斜面1212,副模122上加工有翻边成型面1221;升降台5在中部由左至右依次设有立杆13、第一气体弹簧10、第二气体弹簧7,立杆13的下部加工与第二挤压面1211对应的第一挤压面131,第一气体弹簧10下端固定第一成型模9,第一成型模9上加工有与第一成型面62匹配的第一斜面92,第一成型模9还包括往右凸出的搭肩91,第二气体弹簧7下端固定压模8,压模8上加工与搭肩91匹配的撘槽81,升降台5在内外侧还设有翻边刀11,翻边刀11在第一气体弹簧10的内外侧对称分布(第一成型面62的内外侧预留有空间用于进刀);支撑面61由水平面及该水平面右侧的一段圆弧面组成,压模8的下表面与支撑面61匹配,压模8与支撑面61的作用可以进一步调整待加工件的位置;底模6在右侧壁面上标有对称的刻度或刻有划痕用于待加工件的对中;主模121与副模122一体成型,第二斜面1212往副模122延伸使得二次弯折时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主模121上还具有第二斜面I1213,第二斜面I1213与第一成型面62的斜度一致,且第二斜面I1213往副模122延伸,使得受力更均匀。现有技术中半成品搭扣依赖人工在多台设备分布完成,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本方案通过一台设备实现了半成品搭扣的两次弯折及翻边的成型,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巧妙,生产的产品精度高,生产效率快,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本;具体使用时,为方便理解本专利技术,结合附图进行描述;初始位置参见图2、图3,将半成品搭扣放置到底模的支撑面上,实现初步的定位;参见图4、图8,升降台往下,压模先与半成品搭扣接触,通过挤压作用使得半成品搭扣得到准确的定位;参加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成品搭扣的冲压成型装置,包括底座(1)及相对于所述底座(1)运动的升降台(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在右侧设有底模(6),所述底模(6)具有位于上部的支撑面(61)及与所述支撑面(61)连接的第一成型面(62)、第二成型面(63),所述第一成型面(62)与所述第二成型面(63)的宽度值一致且都小于所述支撑面(61),所述底座(1)在内外侧设有滑架(2),滑块(3)设有所述滑架(2)上并配有压弹簧(4),所述滑块(3)上方固定有第二成型模(12),所述第二成型模(12)由主模(121)及设于所述主模(121)两侧的副模(122)组成,所述主模(121)在左侧加工有第二挤压面(1211),所述主模(121)在右侧加工有与所述第二成型面(63)匹配的第二斜面(1212),所述副模(122)上加工有翻边成型面(1221),所述升降台(5)在中部由左至右依次设有立杆(13)、第一气体弹簧(10)、第二气体弹簧(7),所述立杆(13)的下部加工与所述第二挤压面(1211)对应的第一挤压面(131),所述第一气体弹簧(10)下端固定第一成型模(9),所述第一成型模(9)上加工有与所述第一成型面(62)匹配的第一斜面(92),所述第一成型模(9)还包括往右凸出的搭肩(91),所述第二气体弹簧(7)下端固定压模(8),所述压模(8)上加工与所述搭肩(91)匹配的撘槽(81),所述升降台(5)在内外侧还设有翻边刀(11),所述翻边刀(11)在所述第一气体弹簧(10)的内外侧对称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成品搭扣的冲压成型装置,包括底座(1)及相对于所述底座(1)运动的升降台(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在右侧设有底模(6),所述底模(6)具有位于上部的支撑面(61)及与所述支撑面(61)连接的第一成型面(62)、第二成型面(63),所述第一成型面(62)与所述第二成型面(63)的宽度值一致且都小于所述支撑面(61),所述底座(1)在内外侧设有滑架(2),滑块(3)设有所述滑架(2)上并配有压弹簧(4),所述滑块(3)上方固定有第二成型模(12),所述第二成型模(12)由主模(121)及设于所述主模(121)两侧的副模(122)组成,所述主模(121)在左侧加工有第二挤压面(1211),所述主模(121)在右侧加工有与所述第二成型面(63)匹配的第二斜面(1212),所述副模(122)上加工有翻边成型面(1221),所述升降台(5)在中部由左至右依次设有立杆(13)、第一气体弹簧(10)、第二气体弹簧(7),所述立杆(13)的下部加工与所述第二挤压面(1211)对应的第一挤压面(131),所述第一气体弹簧(10)下端固定第一成型模(9),所述第一成型模(9)上加工有与所述第一成型面(62)匹配的第一斜面(92),所述第一成型模(9)还包括往右凸出的搭肩(91),所述第二气体弹簧(7)下端固定压模(8),所述压模(8)上加工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岑伟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超航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