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表征与微生物相关联的阑尾相关病症的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21738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4:27
用于表征一种或多种阑尾相关病症的方法和/或系统的实施例,可以包括基于微生物数据集,确定与一组受试者相关联的微生物数据集;和/或执行与一种或多种阑尾相关病症相关联的表征处理,其中执行所述表征处理可以附加地或可替代地包括执行一种或多种阑尾相关病症的阑尾相关表征处理,和/或确定一种或多种治疗。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haracterizing appendix related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表征与微生物相关联的阑尾相关病症的方法和系统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7月18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2/533,816的美国临时申请的权益,该临时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本申请与于2017年5月26日提交的,序列号为15/606,743的美国申请相关,该申请是于2015年10月21日提交的,序列号为14/919,614的美国申请的继续申请,该继续申请要求于2014年10月21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2/066,369的美国临时申请、于2014年12月4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2/087,551的美国临时申请、于2014年12月17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2/092,999的美国临时申请、2015年4月14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2/147,376的美国临时申请、于2015年4月14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2/147,212的美国临时申请、于2015年4月14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2/147,362的美国临时申请、于2015年4月13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2/146,855的美国临时申请、于2015年8月18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2/206,654的美国临时申请的权益,该临时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本专利技术一般地涉及基因组学和微生物学。
技术介绍
微生物组可以包括与生物体相关的共栖的(commensal)、共生的(symbiotic)和致病的微生物生态群落。人类微生物组的表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类微生物组包括的微生物细胞比人类细胞多10倍以上,然而,由于样本处理技术、遗传分析技术以及用于处理大量数据的资源的限制,人类微生物组的表征仍处于新兴阶段。当前的知识已经清楚地确定了微生物组与多种健康状况的关系,已逐渐成为宿主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人类疾病发展中的媒介。微生物组被怀疑在许多健康/疾病相关状态中起着至少部分的作用。此外,微生物组可以介导环境因素对人类、植物和/或动物健康的影响。考虑到微生物组在影响使用者健康方面的深远意义,应该继续努力,确定微生物组表征,从表征中产生见解(insight),并且开发用于矫正微生态失调状态的疗法。然而,用于分析人类微生物组和/或基于所获得的见解提供治疗措施的方法和系统,尚有许多问题未得到解答。因此,在微生物学领域中,需要一种新的和有用的方法和/或系统,用于表征、监测、诊断和/或干预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相关的健康状况,例如实现个性化(individualized)和/或人群广泛(population-wide)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A-1B为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变体的流程图;图2描述了方法和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图3描述了在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生成表征模型的过程的变体;图4描述了基于益生菌的疗法在一种方法的实施例中操作机制的变体;图5描述了在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样本处理的变体;图6描述了通知规定的示例;图7描述了该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变体的示意图;图8A-8B描述了利用模型执行表征处理的变体;图9描述了在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促进治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实施例的描述并非旨在限制实施例,而是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和使用。1.概述如图1A-1B所示,用于表征一个或多个与阑尾相关病症的方法100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确定微生物的数据集(例如,微生物序列数据集、例如基于微生物序列数据集的微生物组组成多样性数据集、例如基于微生物序列数据集的微生物组功能多样性数据集等)与一组使用者相关联(例如,基于来自一组受试者的样本确定微生物数据集)S110;和/或基于微生物数据集(例如,基于微生物组组成特征和/或微生物组功能特征,所述微生物组组成特征和/或微生物组功能特征从微生物数据集导出并且与一个或多个阑尾相关的情况相关联;等等),执行与一种或多种阑尾相关病症相关联的表征处理(例如,预处理、特征确定、特征处理、阑尾相关表征模型处理,等等)S130,其中执行表征处理可以附加地或可替代地包括针对一种或多种阑尾相关病症,执行阑尾相关表征处理S135,和/或确定一种或多种治疗(例如,确定用于预防、改善、降低风险、和/或以其他方式改善一种或多种阑尾相关病症的等)S140。方法100的实施例可以附加地或可替代地包括一项或多项:处理与一个或多个与阑尾相关病症相关联的补充数据(例如,提供有用信息的;描述性的;指示性的;与之相关的等)S120;处理与使用者(例如,受试者、人、动物、患者等)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生物样本S150;基于与使用者的生物样本相关联的使用者微生物数据集(例如,使用者微生物序列数据集;使用者微生物组组成数据集;使用者微生物组功能数据集;衍生自使用者微生物数据集的使用者微生物组特征,其中该使用者微生物组特征可以对应于由一个或多个表征处理确定的微生物组特征的特征值;等等),通过一个或多个表征处理,为使用者确定一种或多种阑尾相关的病症的阑尾相关表征S160;为使用者促进对一种或多种阑尾相关病症的治疗干预(例如,基于阑尾相关表征和/或治疗模型)S170;随着时间的推移(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使用者评估使用者微生物组特征,例如使用者微生物组组成特征和/或与治疗相关联的功能特征,等等),为使用者(例如,基于处理来自使用者的一系列生物样本)监测一种或多种治疗的有效性和/或监测其它合适的组分(例如,微生物组特征,等等)S180;和/或任何其它合适的处理。在特定示例中,方法100可以包括确定与一组受试者相关联的微生物序列数据集(例如,包括具有阑尾相关病症的受试者;包括没有阑尾相关病症的受试者,其中与这些受试者相关联的样本和/或数据可以作为对照;等等),基于与该组受试者相关联的样本中的微生物核酸,其中该样本包括至少一个与一种或多种阑尾相关病症相关联的样本;为该组受试者采集与一种或多种阑尾相关病症相关联的补充数据;基于微生物序列数据集,确定一组微生物组特征,该组微生物组特征包括一组微生物组组成特征和一组微生物组功能特征中的至少一项;基于补充数据和该组微生物组特征,生成阑尾相关表征模型,其中阑尾相关表征模型与一种或多种与阑尾相关病症相关联;基于该阑尾相关表征模型,为使用者确定一种或多种阑尾相关病症的阑尾相关表征;以及基于阑尾相关表征,为使用者促进一种或多种阑尾相关病症的治疗干预(例如,为使用者提供治疗,以促进一种或多种阑尾相关病症的改善等)。在特定示例中,方法100可以包括从使用者采集样本(例如,通过样本试剂盒的提供和采集,等等),其中样本包括微生物核酸,所述微生物核酸对应于与一种或多种阑尾相关病症相关联的微生物;基于样本的微生物核酸(例如,基于样本制备和/或样本排序,等等),确定与使用者相关联的微生物数据集;基于微生物数据集,确定使用者微生物组特征(例如,包括使用者微生物组组成特征和使用者微生物组功能特征中的至少一项等),其中使用者微生物组特征与一种或多种阑尾相关病症相关联;基于使用者微生物组特征,为使用者确定一种或多种阑尾相关病症的阑尾相关表征;和/或基于阑尾相关表征,为使用者促进治疗相关的治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表征与微生物相关联的阑尾相关病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n基于来自于一组受试者相关联的样本的微生物核酸,确定与该组受试者相关联的微生物序列数据集,其中所述样本包括至少一个与阑尾相关病症相关联的样本;/n为该组受试者采集与阑尾相关病症相关联的补充数据;/n基于所述微生物序列数据集,确定一组微生物组特征,所述组微生物组特征包括一组微生物组组成特征和一组微生物组功能特征中的至少一种;/n基于所述补充数据和该组微生物组特征,生成阑尾相关表征模型,其中,所述阑尾相关表征模型与所述阑尾相关病症相关联;/n基于所述阑尾相关表征模型,为使用者确定所述阑尾相关病症的相关表征;和/n基于所述阑尾相关表征,向所述使用者提供助于阑尾相关病症改善的疗法。/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18 US 62/533,8161.一种用于表征与微生物相关联的阑尾相关病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来自于一组受试者相关联的样本的微生物核酸,确定与该组受试者相关联的微生物序列数据集,其中所述样本包括至少一个与阑尾相关病症相关联的样本;
为该组受试者采集与阑尾相关病症相关联的补充数据;
基于所述微生物序列数据集,确定一组微生物组特征,所述组微生物组特征包括一组微生物组组成特征和一组微生物组功能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基于所述补充数据和该组微生物组特征,生成阑尾相关表征模型,其中,所述阑尾相关表征模型与所述阑尾相关病症相关联;
基于所述阑尾相关表征模型,为使用者确定所述阑尾相关病症的相关表征;和
基于所述阑尾相关表征,向所述使用者提供助于阑尾相关病症改善的疗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包括与肠道部位相关联的第一部位特定样本;其中,基于所述微生物序列数据集,确定该组微生物组特征,该组微生物组组成特征包括肠道部位和奈瑟球菌科(科)、粘液奈瑟球菌(种)、嗜性聚集杆菌(种)、单形拟杆菌(种)、普通拟杆菌(种)、狄氏副拟杆菌(种)、巨球型菌属(属)、变形菌门(门)、微球菌科(科)、嗜热链球菌(种)、副血链球菌(种)、孪生球菌属(属)、梭菌属(属)、龋齿放线菌(种)、放线菌目(目)、放线菌科(科)、β-变形菌纲(纲)、麻疹孪生球菌(种)、罗思氏菌属(属)、弯曲乳杆菌(种)、假单胞杆菌目(目)、草酸杆菌科(科)、伯克霍尔德氏菌目(目)、孪生球菌属933-88(种)、微球菌目(目)、产酸拟杆菌(种)、艰难杆菌属(属)、拟杆菌属AR20(种)、拟杆菌属AR29(种)、伯克霍尔德氏菌科(科)、丹毒丝菌科(科)、黄单胞菌目(目)、假单胞菌科(科)、放线菌属Hal-1065(种)、肠道罗斯拜瑞氏菌(种)、紫单胞菌科(科)、沙特尔沃思菌属(属)、梭菌纲(纲)、梭菌目(目)、消化链球菌科(科)、消化球菌科(科)、肉杆菌科(科)、小杆菌属E2_20(种)、奈瑟球菌目(目)、巨球型菌属Cl(种)、Moryella(属)、互养菌门(门)、丹毒丝菌纲(纲)、丹毒丝菌目(目)、梭菌目科XIII.未知种(科)、罗斯拜瑞氏菌属11SE39(种)、拟杆菌属D22(种)、互养菌纲(纲)、互养菌目(目)、互养菌科(科)、乳杆菌属TAB-22(种)、黄杆菌属(属)、萨特氏菌科(科)、厌氧棒状菌属5_1_63FAA(种)、链球菌属2011_Oral_MS_A3(种)、韦荣氏球菌属2011_Oral_VSA_D3(种)、大芬戈尔德菌属S9AA1-5(种)、弗氏杆菌属(属)、葡萄球菌属3348O2(种)、消化梭菌(属)、肠杆菌属(属)、不动杆菌属(属)、克雷伯氏菌属(属)、多形拟杆菌(种)、丁酸弧菌属(属)、坏疽梭杆菌(种)、草螺菌属(属)、织片草螺菌(种)、片球菌属(属)、大芬戈尔德菌(种)、blautiahansenii(种)、粪肠球菌(种)、乳酸乳球菌(种)、芽孢杆菌属(属)、艰难梭菌(种)、Blautiacoccoides(种)、多枝梭菌(种)、融合魏斯氏菌(种)、植物乳杆菌(种)、副干酪乳杆菌(种)、青春双歧杆菌(种)、短双歧杆菌(种)、齿双歧杆菌(种)、动物双歧杆菌(种)、假小链双歧杆菌(种)、卵形拟杆菌(种)、泪腺嗜胨菌(种)、阴道厌氧球菌(种)、拉恩氏菌属(属)、沃氏嗜胆菌(种)、Sneathiasanguinegens(种)、解琥珀酸菌属(属)、孢杆菌属(属)、瘤胃假丁酸弧菌(种)、魏斯氏菌属(属)、粪便拟杆菌(种)、鼠李糖乳杆菌(种)、泛菌属(属)、霍尔德曼氏菌属(属)、丝状霍尔德曼氏菌(种)、嗜热厌氧菌目(目)、没食子双歧杆菌(种)、白痢双歧杆菌(种)、明串珠菌科(科)、迟缓埃格特菌(种)、乳头状杆菌(属)、粪厌氧棒杆菌(种)、Pseudoflavonifractorcapillosus(种)、厌氧杆菌属(属)、八迭球菌属(属)、少食八迭球菌(种)、颤螺菌属(属)、吉氏颤螺菌(种)、放线菌图列茨亚种(种)、Anaerosinus(属)、纤毛菌属(属)、少食短杆菌(种)、乳杆菌属CR-609S(种)、嗜热厌氧杆菌科(科)、芽孢杆菌科(科)、Gelria(属)、酸杆菌目(目)、马赛拟杆菌(种)、红环菌目(目)、人粪便厌氧菌(种)、Alistipesfinegoldii(种)、颤螺菌科(科)、嗜胨菌属2002-38328(种)、Hespellia(属)、拟杆菌属35AE37(种)、Marvinbryantia(属)、运动厌氧芽孢杆菌(种)、厌氧菌(属)、卡他菌(属)、普氏黄曲霉(种)、嗜蛋白菌属(属)、粪罗斯拜瑞氏菌(种)、链球菌属S16-11(种)、拟杆菌属4072(种)、沙氏另支菌(种)、肠道拟杆菌(种)、长形乳杆菌(种)、鹤见双歧杆菌(种)、多雷类杆菌(种)、木糖降解拟杆菌(种)、克罗诺杆菌属(属)、异斯卡多维亚菌属(属)、异斯卡多维亚菌(种)、Lactonifactor(属)、卡他杆菌科(科)、产液阿德勒克罗伊茨菌(种)、阿德勒克罗伊茨菌属(属)、另支菌属EBA6-25Cl2(种)、拟杆菌属EBA5-17(种)、颤杆菌属(属)、帕梅莱氏戈尔戈登氏杆菌(种)、另支菌属NML05A004(种)、人类排泄性副沙门氏菌(种)、光冈菌属DJF_RR21(种)、丁酸弧菌属(属)、粪双歧杆菌(种)、Alistipesindistinctus(种)、戈登氏杆菌属(属)、阿氏厌氧菌(种)、克雷伯氏菌属B12(种)、另支菌属RMA9912(种)、厌氧孢杆菌属(属)、粪拟杆菌(种)、布劳特氏菌属Ser5(种)、中华拟杆菌(种)、嗜胆菌属4_1_30(种)、钙镁杆菌科(科)、肠杆菌属UDC345(种)、双乳双歧杆菌(种)、嗜胨菌属1-14(种)、另支菌属HGB5(种)、拟杆菌属SLC1-38(种)、乳杆菌属Akhmro1(种)、克雷伯氏菌属SOR89(种)、肠球菌属C6I11(种)、Pseudoflavonifractor(属)、拟杆菌属dnLKV9(种)、巨球型菌属BV3C16-1(种)、粪杆菌属犬口分类群147(种)、弯曲短杆菌属CCUG45114(种)、丁酸弧菌属214-4(种)、鼠李氏厌氧菌(种)、阴性球菌属S5-A15(种)、[Collinsella]massiliensis[柯林斯氏菌]马赛种(种)、棒状杆菌属jw37(种)、罗斯拜瑞氏菌属499(种)、小杆菌属S7MSR5(种)、厌氧球菌属S887-3(种)、大芬戈尔德菌属S8F7(种)、墨氏杆菌属S9PR-10(种)、嗜胨菌属S9PR-13(种)、拟杆菌属J1511(种)、棒状杆菌属713182/2012(种)、拉恩氏菌属BSP18(种)、肠单胞球菌属(属)、罗宾逊菌属KNHs210(种)、立方假丝酵母(属)、粪性丁酸单胞菌(种)、Senegalimassilia(属)、嗜胨菌属DNF00840(种)、Romboutsia(属)和塞孔杜斯协概率菌(种)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第一部位特定组成特征;其中,基于所述补充数据和所述第一部位特定组成特征,生成所述阑尾相关表征模型,包括生成第一部位特定阑尾相关表征模型;其中,基于第一个部位特定阑尾相关表征模型,确定所述阑尾相关表征,包括为使用者确定阑尾相关病症的相关表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该组微生物特征包括:基于所述微生物序列数据集,确定该组微生物组特征;其中,该组微生物组功能特征包括肠道部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信号分子和相互作用、外源物质的生物降解和代谢、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亨廷顿舞蹈病、磷酸肌醇代谢、丙酸盐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己内酰胺降解、细胞运动和分泌、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色氨酸代谢、I型糖尿病、苯丙氨酸代谢、硒化合物代谢、赖氨酸降解、多环芳烃降解、多糖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肾细胞癌、丁酸酯代谢、原核生物中的碳固定途径、柠檬酸循环(TCA循环)、脂多糖的生物合成、RNA转运、硫胺素代谢、1,1,1-三氯-2,2-双(4-氯苯基)乙烷(DDT)降解、电子转移载体、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朊病毒病、甲苯降解和α-亚麻酸代谢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部位特定功能特征;其中,基于所述补充数据、第一部位特定组成特征和部位特定功能特征,生成第一部位特定阑尾相关表征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采集与皮肤部位、生殖器部位、口腔部位和鼻部位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第二部位特定样本;
确定与皮肤部位、生殖器部位、口腔部位和鼻部位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第二部位特定组成特征,其中所述第二部位特定组成特征与孪生球菌属(属)、非典型性韦荣氏菌(种)、害肺小杆菌(种)、弯曲乳杆菌(种)、叶杆菌科(科)、水小杆菌属(属)、厌氧菌(属)、双生厌氧菌(种)、苍白杆菌属(属)、克氏动弯杆菌(种)、纽氏放线菌(种)、解乳厌氧球菌(种)、约氏乳杆菌(种)、疣微菌目(目)、疣微菌门(门)、疣微菌纲(纲)、疣微菌科(科)、解琥珀酸菌(种)、奇异菌属F0209(种)、费氏棒状杆菌(种)、乳杆菌属Akhmro1(种)、厌氧球菌9401487(种)、中生根瘤菌属(属)、罗伊氏乳杆菌(种)、巨球型菌属UPII199-6(种)、乳杆菌属C30An8(种)、消化球菌属S9Pr-12(种)、海链球菌(种)、莫拉氏菌科(科)、莫拉氏菌属(属)、艾肯菌属(属)、侵蚀艾肯菌(种)、漫游球菌属(属)、叶杆菌属(属)、殊异韦荣氏菌(种)、华德萨特菌(种)、懒惰约翰森菌(种)、产酸拟杆菌(种)、赫氏纤毛菌(种)、沙氏纤毛菌(种)、噬二氧化碳细胞菌属AHN9756(种)、伯杰菌属AF14(种)、欧尔森氏菌属F0004(种)、拟杆菌属D22(种)、叶杆菌属T50(种)、放线菌属ICM47(种)、梭杆菌属AS2(种)、纤毛菌科(科)、丛毛单胞菌属(属)、消化链球菌属(属)、粘液放线菌(种)、龋齿放线菌(种)、双歧杆菌属(属)、双歧杆菌科(科)、红螺菌科(科)、双歧杆菌目(目)、肠道罗斯拜瑞氏菌(种)、海旋菌属(属)、长双歧杆菌(种)、杆菌属(属)、链球菌属11aTha1(种)、萨特菌科(科)、黄杆菌属(属)、阪崎肠杆菌(种)、阴道厌氧球菌(种)、鞘脂杆菌纲(纲)、布鲁氏菌科(科)、鞘脂杆菌目(目)、艾克曼菌属(属)、嗜胨菌属gpaco18A(种)、柠檬酸杆菌属BW4(种)、克罗诺杆菌属(属)、棒状杆菌属jw37(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短波单胞菌属(属)、柄杆菌科(科)、柄杆菌目(目)、嗜碱重氮营养厌氧杆菌(种)、厌氧芽胞杆菌属(属)、不动杆菌属WB22-23(种)、假单胞菌属(属)、奈瑟球菌科(科)、狄氏副拟杆菌(种)、普雷沃氏菌属(属)、普拉梭菌(种)、副血链球菌(种)、痤疮皮肤杆菌(种)、韦荣氏菌科(科)、纤毛菌属(属)、考拉杆菌属(属)、黄杆菌科(科)、代尔夫特菌属(属)、黄杆菌纲(纲)、普雷沃氏菌科(科)、毛螺菌科(科)、消化链球菌科(科)、杜尔氏菌属(属)、黄杆菌目(目)、奈瑟球菌目(目)、副拟杆菌属(属)、链球菌属口腔分类群G63(种)、氨基酸球菌科(科)、韦荣氏菌属CM60(种)、葡萄球菌属C9I2(种)、嗜糖嗜糖杆菌(种)、Fusicatenibacter(属)、葡萄球菌3348O2(属)、粪副拟杆菌(属)、产气柯林斯菌(属)、嗜胨菌属1-14(属)、丙酸杆菌属KPL1844(属)、长亚甲基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C5I16(属)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
基于所述第二部位特定组成特征,生成第二部位特定阑尾相关表征模型;
从其他使用者采集使用者样本,所述使用者样本与皮肤部位、生殖器部位、口腔部位和鼻部位中的至少一处相关联;和
基于所述第二部位特定阑尾相关表征模型,为其他的使用者确定阑尾相关病症的相关表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包括与皮肤部位相关联的部位特定样本;其中,确定该组微生物组特征包括确定该组微生物组组成特征,该组微生物组组成特征包括与所述皮肤部位与假单胞菌属(属)、奈瑟球菌科(科)、狄氏副拟杆菌(种)、普雷沃氏菌属(属)、普拉梭菌(种)、副血链球菌(种)、痤疮皮肤杆菌(种)、韦荣氏菌科(科)、纤毛菌属(属)、考拉杆菌属(属)、黄杆菌科(科)、代尔夫特菌属(属)、黄杆菌纲(纲)、普雷沃氏菌科(科)、毛螺菌科(科)、消化链球菌科(科)、杜尔氏菌属(属)、黄杆菌目(目)、奈瑟球菌目(目)、副拟杆菌属(属)、链球菌属口腔分类群G63(种)、氨基酸球菌科(科)、韦荣氏菌属CM60(种)、葡萄球菌属C9I2(种)、纤毛菌科(科)、嗜糖嗜糖杆菌(种)、Fusicatenibacter(属)、葡萄球菌3348O2(种)、粪副拟杆菌(种)、产气柯林斯菌(种)、鞘脂杆菌纲(纲)、鞘脂杆菌目(目)、嗜胨菌属1-14(种)、厌氧芽胞杆菌属(属)、丙酸杆菌属KPL1844(种)、长亚甲基杆菌(种)、葡萄球菌属C5I16(种)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部位特定组成特征;其中,基于所述补充数据和所述部位特定组成特征,生成所述阑尾相关表征模型,包括生成所述部位特定阑尾相关表征模型;其中,所述确定阑尾相关表征包括:基于所述特定部位的阑尾相关表征模型,为使用者确定阑尾相关病症的相关表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包括与生殖器部位相关联的部位特定样本;其中,确定该组微生物组特征包括确定该组微生物组组成特征,该组微生物组组成特征包括与所述生殖器部位和孪生球菌属(属)、非典型性韦荣氏菌(种)、害肺小杆菌(种)、弯曲乳杆菌(种)、叶杆菌科(科)、水小杆菌属(属)、厌氧菌(属)、双生厌氧菌(种)、苍白杆菌属(属)、克氏动弯杆菌(种)、纽氏放线菌(种)、解乳厌氧球菌(种)、约氏乳杆菌(种)、疣微菌目(目)、疣微菌门(门)、疣微菌纲(纲)、疣微菌科(科)、解琥珀酸菌(种)、奇异菌属F0209(种)、费氏棒状杆菌(种)、乳杆菌属Akhmro1(种)、厌氧球菌9401487(种)、中生根瘤菌属(属)、罗伊氏乳杆菌(种)、巨球型菌属UPII199-6(种)、乳杆菌属C30An8(种)、消化球菌属S9Pr-12(种)、海链球菌(种)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部位特定组成特征;其中,生成所述阑尾相关表征模型包括:基于所述补充数据和特定部位的组分特征,生成部位特定阑尾相关表征模型;其中,确定阑尾相关表征包括:基于所述特定部位的阑尾相关表征模型,为使用者确定阑尾相关病症的相关表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包括与口腔部位相关联的部位特定样本;其中,确定该组微生物组特征包括确定该组微生物组组成特征,该组微生物组组成特征包括与所述口腔部位和莫拉氏菌科(科)、莫拉氏菌属(属)、艾肯菌属(属)、侵蚀艾肯菌(种)、漫游球菌属(属)、叶杆菌属(属)、殊异韦荣氏菌(种)、华德萨特菌(种)、懒惰约翰森菌(种)、产酸拟杆菌(种)、赫氏纤毛菌(种)、沙氏纤毛菌(种)、噬二氧化碳细胞菌属AHN9756(种)、伯杰菌属AF14(种)、欧尔森氏菌属F0004(种)、拟杆菌属D22(种)、叶杆菌属T50(种)、放线菌属ICM47(种)、梭杆菌属AS2(种)和纤毛菌科(科)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部位特定组成特征;其中,所述生成阑尾相关表征模型包括:基于所述补充数据和所述特定部位的组成特征,生成部位特定阑尾相关表征模型;其中,确定所述阑尾相关表征包括:基于部位特定的阑尾相关表征模型,为使用者确定阑尾相关病症的相关表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包括与鼻部位相关联的部位特定样本;其中,确定该组微生物组特征包括确定该组微生物组组成特征,该组微生物组组成特征包括与所述鼻部位和丛毛单胞菌属(属)、消化链球菌属(属)、粘液放线菌(种)、龋齿放线菌(种)、双歧杆菌属(属)、双歧杆菌科(科)、红螺菌科(科)、双歧杆菌目(目)、肠道罗斯拜瑞氏菌(种)、海旋菌属(属)、长双歧杆菌(种)、聚集杆菌属(属)、链球菌属11aTha1(种)、萨特菌科(科)、黄杆菌属(属)、苍白杆菌属(属)、阪崎肠杆菌(种)、阴道厌氧球菌(种)、鞘脂杆菌纲(纲)、布鲁氏菌科(科)、鞘脂杆菌目(目)、艾克曼菌属(属)、嗜胨菌属gpaco18A(种)、柠檬酸杆菌属BW4(种)、克罗诺杆菌属(属)、棒状杆菌属jw37(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短波单胞菌属(属)、柄杆菌科(科)、柄杆菌目(目)、嗜碱重氮营养厌氧杆菌(种)、厌氧芽胞杆菌属(属)和不动杆菌属WB22-23(种)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部位特定组成特征;其中,生成所述阑尾相关表征模型包括:基于所述补充数据和所述特定部位的组成特征,生成部位特定阑尾相关表征模型;其中,确定所述阑尾相关表征包括:基于所述部位特定的阑尾相关表征模型,为使用者确定阑尾相关病症的相关表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该组微生物组特征包括确定与棉子糖肠球菌(种)、葡萄球菌属C9I2(种)、孪生球菌属933-88(种)、韦荣氏菌属(属)、γ-变形菌纲(纲)、肠球菌属SI-4(种)、肠杆菌目(目)、肠杆菌科(科)、考拉杆菌属(属)、嗜臭菌(属)、瘤胃菌科(科)、氨基酸球菌科(科)、嗜胆菌属4_1_30(种)、厌氧棒状菌属5_1_63FAA(种)、脱硫弧菌科(科)、粪考拉杆菌(种)、脱硫弧菌纲(纲)、粪杆菌属(属)、δ-变形菌纲(纲)、伯克霍尔德氏菌科(科)、另支菌属RMA9912(种)、甲烷短杆菌属(属)、内脏臭杆菌(种)、另支菌属HGB5(种)、孪生球菌属(属)、Subdoligranulumvariabile(种)、史氏甲烷短杆菌(种)、Intestinimonas(属)、乳杆菌属7_1_47FAA(种)、甲烷杆菌科(科)、嗜胆菌属(属)、甲烷杆菌目(目)、梭菌科(科)、广古菌门(门)、甲烷杆菌纲(纲)、普氏黄曲霉(种)、肉杆菌科(科)、克吕沃尔氏菌属(属)、佐治亚克吕沃尔氏菌(种)、粪布劳特氏菌(种)、普氏粪杆菌(种)、长形乳杆菌(种)、罗斯拜瑞氏菌属11SE39(种)、拟杆菌属AR29(种)、柯林斯氏菌属(属)、另支菌NML05A004(种)、提蒙类普雷沃菌(种)、厌氧棒状菌属(属)、Lactonifactor(属)、厌氧棒状菌属3_2_56FAA(种)、红蝽杆菌科(科)、克雷伯氏菌属SOR89(种)、巨球型菌属DNF00912(种)、殊异韦荣氏菌(种)、粘膜乳杆菌(种)、脆弱拟杆菌(种)、马肠链球菌(种)、普通拟杆菌(种)、丙酸杆菌属MSP09A(种)、巴氏链球菌(种)、厌氧弧菌属765(种)、嗜粘蛋白-艾克曼菌(种)、放线菌图列茨亚种(种)、阪崎肠杆菌(种)、黄绿脓杆菌(种)、葡萄球菌(种)、氨基酸球肠菌(种)、颗粒丙酸杆菌(种)、多形拟杆菌(种)、梭菌属CM21(种)、片球菌属MFC1(种)、血绿脓杆菌(种)、胃八叠球菌(种)、巨球型菌属C1(种)、链球菌属BS35a(种)、嗜热链球菌(种)、溃疡梭菌(种)、摩氏摩根氏菌(种)、拟杆菌属SLC1-38(种)、埃氏拟杆菌(种)、鸡粪类杆菌(种)、拟杆菌属CB57(种)、粪双歧杆菌(种)、非典型韦荣氏菌(种)、坏疽梭杆菌(种)、弯曲乳杆菌(种)、韦荣氏菌属MSA12(种)、Asaccharosporairregularis(种)、多枝梭菌(种)、乳杆菌属TAB-22(种)、人类排泄性副沙门氏菌(种)、乳杆菌属C4I2(种)、拟杆菌属157(种)、克雷伯氏菌属(属)、刺骨鱼菌属(属)、链球菌属(属)、丙酸杆菌属(属)、克罗诺杆菌属(属)、厌氧弧菌属(属)、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属)、苏黎世杆菌属(属)、拟普雷沃氏菌属(属)、片球菌属(属)、摩根氏菌属(属)、氨基酸球菌属(属)、琥珀酸弧菌属(属)、细杆菌属(属)、巨球型菌属(属)、Asaccharospora(属)、丁酸弧菌属(属)、大芬戈尔德菌属(属)、厌氧球菌属(属)、链球菌科(科)、丙酸杆菌科(科)、韦荣氏菌科(科)、葡萄球菌科(科)、鞘脂杆菌科(科)、梭菌目科XI.未知种(科)、消化链球菌科(科)、琥珀酸弧菌科(科)、皮杆菌科(科)、棒状杆菌科(科)、红螺菌科(科)、硒单胞菌(目)、乳杆菌目(目)、梭菌目(目)、黄色单胞菌目(目)、芽孢杆菌目(目)、宽球藻目(目)、气单胞菌目(目)、假单胞菌目(目)、芽孢杆菌纲(纲)、Negativicutes(纲)、梭菌纲(纲)、变形菌门(门)、蓝细菌(门)、细金拟杆菌(种)、Alistipesputredinis(种)、放线菌纲(纲)、乳杆菌科(科)、双歧杆菌科(科)、双歧杆菌属(属)、双歧杆菌目(目)和颤螺菌科(科)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该组微生物组组成特征;其中,生成所述阑尾相关表征模型包括:基于所述补充数据和该组微生物组组成特征,生成所述阑尾相关表征模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微生物序列数据集包括:基于微生物核酸的至少一个子集,确定宏基因组文库和宏转录组文库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确定该组微生物组特征包括:基于宏基因组文库和宏转录组文库中的至少一个,确定该组微生物组特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微生物序列数据集,确定所述一组微生物组特征包括使用一套分析技术来确定其存在的微生物组组成多样性特征和微生物组功能多样性特征中的至少一个、其不存在的微生物组组成多样性特征和微生物组功能多样性特征中的至少一个、描述与阑尾相关病症相关联的不同分类组的相对丰度的相对丰度特征、描述与不同分类组相关联的至少两个微生物组特征之间比例的比例特征、描述不同分类组之间相互作用的相互作用特征、和描述不同分类组之间系统发育距离的系统发育距离特征;其中,该组分析技术包括单变量统计测试、多变量统计测试、降维技术和人工智能方法中的至少一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包括消耗品、设备相关的治疗、外科手术、心理相关联的治疗和行为矫正治疗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提供所述治疗包括在与使用者相关联的计算设备上,给使用者提供治疗的推荐。


13.一种用于表征与微生物相关联的阑尾相关病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使用者采集样本,其中所述样本包括微生物核酸,所述微生物核酸对应于与阑尾相关病症相关联的微生物;
基于所述样本的微生物核酸,确定与使用者相关联的微生物数据集;
基于所述微生物数据集,确定使用者微生物组特征,所述使用者微生物组特征包括使用者微生物组组成特征和使用者微生物组功能特征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使用者微生物组特征与阑尾相关病症相关联;
基于所述使用者微生物组特征,为使用者确定阑尾相关病症的相关表征;和
基于所述阑尾相关表征,促进与使用者的治疗相关的治疗干预,以促进阑尾相关病症的改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使用者微生物组特征包括:基于所述微生物数据集,确定所述使用者微生物组组成特征,所述使用者微生物组组成特征包括肠道部位与:奈瑟球菌科(科)、粘液奈瑟球菌(种)、嗜性聚集杆菌(种)、单形拟杆菌(种)、普通拟杆菌(种)、狄氏副拟杆菌(种)、巨球型菌属(属)、变形杆菌门(门)、微球菌科(科)、嗜热链球菌(种)、副血链球菌(种)、孪生球菌属(属)、梭菌属(属)、龋齿放线菌(种)、放线菌目(目)、放线菌科(科)、β-变形杆菌纲(纲)、麻疹孪生球菌(种)、罗氏菌属(属)、弯曲乳杆菌(种)、假单胞菌目(目)、草酸杆菌科(科)、伯克霍尔德氏菌目(目)、孪生球菌属933-88(种)、微球菌目(目)、产酸拟杆菌(种)、艰难杆菌属(属)、拟杆菌属AR20、拟杆菌属AR29(种)、伯克霍尔德氏菌科(科)、丹毒丝菌科(科)、黄色单胞菌目(目)、假单胞菌科(科)、放线菌属口腔株Hal-1065(种)、肠道罗斯拜瑞氏菌(种)、紫单胞菌科(科)、沙特尔沃思菌属(属)、梭菌纲(纲)、梭菌目(目)、消化链球菌科(科)、消化球菌科(科)、肉杆菌科(科)、小杆菌属E2_20(种)、奈瑟球菌目(目)、巨球型菌属C1(种)、Moryella(属)、互养菌门(门)、丹毒丝菌纲(纲)、丹毒丝菌目(目)、梭菌目科XIII.未知种(科)、罗斯拜瑞氏菌属11SE39(种)、拟杆菌属D22(种)、互养菌纲(纲)、互养菌目(目)、互养菌科(科)、乳杆菌属TAB-22(种)、黄杆菌属(属)、萨特菌科(科)、厌氧棒状菌属5_1_63FAA(种)、链球菌属2011_Oral_MS_A3(种)、韦荣氏菌属2011_Oral_VSA_D3(种)、大芬戈尔德菌属S9AA1-5(种)、弗氏杆菌属(属)、葡萄球菌属3348O2(种)、消化梭菌(属)、肠杆菌属(属)、不动杆菌属(属)、克雷伯氏菌属(属)、多形拟杆菌(种)、丁酸弧菌属(属)、坏疽梭杆菌(种)、草螺菌属(属)、织片草螺菌(种)、片球菌属(属)、大芬戈尔德菌(种)、blautiahansenii(种)、粪肠球菌(种)、乳酸乳球菌(种)、芽孢杆菌属(属)、艰难梭菌(种)、Blautiacoccoides(种)、多枝梭菌(种)、融合魏斯氏菌(种)、植物乳杆菌(种)、副干酪乳杆菌(种)、青春双歧杆菌(种)、短双歧杆菌(种)、齿双歧杆菌(种)、动物双歧杆菌(种)、假小链双歧杆菌(种)、卵形拟杆菌(种)、蛋白胨泪菌(种)、阴道厌氧球菌(种)、拉恩氏菌属(属)、沃氏嗜胆菌(种)、Sneathiasanguinegens(种)、解琥珀酸菌属(属)、孢菌属(属)、瘤胃假丁酸弧菌(种)、魏斯氏菌属(属)、粪便拟杆菌(种)、鼠李糖乳杆菌(种)、泛菌属(属)、霍尔德曼氏菌属(属)、丝状霍尔德曼氏菌(种)、耐热厌氧细菌目(目)、没食子双歧杆菌(种)、白痢双歧杆菌(种)、明串珠菌科(科)、迟缓埃格特菌(种)、乳头状杆菌(属)、粪厌氧棒杆菌(种)、Pseudoflavonifractorcapillosus(种)、厌氧杆菌属(属)、八迭球菌属(属)、少食八迭球菌(种)、颤螺菌属(属)、吉氏颤螺菌(种)、放线菌图列茨亚种(种)、Anaerosinus(属)、纤毛菌属(属)、少食短杆菌(种)、乳杆菌属CR-609S(种)、耐热厌氧细菌科(科)、芽孢杆菌科(科)、Gelria(属)、酸杆菌目(目)、马赛拟杆菌(种)、红环菌目(目)、人粪便厌氧菌(种)、Alistipesfinegoldii(种)、颤螺菌科(科)、嗜胨菌属2002-38328(种)、Hespellia(属)、拟杆菌属35AE37(种)、Marvinbryantia(属)、运动厌氧芽孢杆菌(种)、厌氧菌(属)、卡他菌(属)、普氏黄曲霉(种)、嗜蛋白菌属(属)、粪罗斯拜瑞氏菌(种)、链球菌属S16-11(种)、拟杆菌属4072(种)、沙氏另支菌(种)、肠杆菌(种)、长形乳杆菌(种)、鹤见双歧杆菌(种)、多雷类杆菌(种)、木糖降解拟杆菌(种)、克罗诺杆菌属(属)、异斯卡多维亚菌属(属)、异斯卡多维亚菌(种)、Lactonifactor(属)、卡他杆菌科(科)、产液阿德勒克罗伊茨菌(种)、阿德勒克罗伊茨菌属(属)、另支菌属EBA6-25Cl2(种)、拟杆菌属EBA5-17(种)、颤杆菌属(属)、帕梅莱氏戈尔戈登氏杆菌(种)、另支菌属NML05A004(种)、人类排泄性副沙门氏菌(种)、光冈菌属DJF_RR21(种)、丁酸弧菌属(属)、粪双歧杆菌(种)、Alistipesindistinctus(种)、戈登氏杆菌属(属)、阿氏厌氧菌(种)、克雷伯氏菌属B12(种)、另支菌属RMA9912(种)、厌氧孢杆菌属(属)、粪拟杆菌(种)、布劳特氏菌属Ser5(种)、中华拟杆菌(种)、嗜胆菌属4_1_30(种)、钙镁杆菌科(科)、肠杆菌属UDC345(种)、双乳双歧杆菌(种)、嗜胨菌属1-14(种)、另支菌属HGB5(种)、拟杆菌属SLC1-38(种)、乳杆菌属Akhmro1(种)、克雷伯氏菌属SOR89(种)、肠球菌属C6I11(种)、Pseudoflavonifractor(属)、拟杆菌属dnLKV9(种)、巨球型菌属BV3C16-1(种)、粪杆菌属犬口分类群147(种)、弯曲短杆菌属CCUG45114(种)、丁酸弧菌属214-4(种)、鼠李氏厌氧菌(种)、阴性球菌属S5-A15(种)、[Collinsella]massiliensis[柯林斯氏菌]马赛种(种)、棒状杆菌属jw37(种)、罗斯拜瑞氏菌属499(种)、小杆菌属S7MSR5(种)、厌氧球菌属S887-3(种)、大芬戈尔德菌属S8F7(种)、墨氏杆菌属S9PR-10(种)、嗜胨菌属S9PR-13(种)、拟杆菌属J1511(种)、棒状杆菌属713182/2012(种)、拉恩氏菌属BSP18(种)、肠单胞球菌属(属)、罗宾逊菌属KNHs210(种)、立方假丝酵母(属)、粪性丁酸单胞菌(种)、Senegalimassilia(属)、嗜胨菌属DNF00840(种)、Romboutsia(属)和塞孔杜斯协概率菌(种)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部位特定组成特征;其中,,确定所述阑尾相关表征包括:基于所述部位特定组成特征,为使用者确定阑尾相关病症的相关表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使用者微生物组特征包括:基于所述微生物数据集,确定所述使用者微生物组组成特征,所述使用者微生物组成特征包括皮肤部位与假单胞菌属(属)、奈瑟球菌科(科)、狄氏副拟杆菌(种)、普雷沃氏菌属(属)、普拉梭菌(种)、副血链球菌(种)、痤疮皮肤杆菌(种)、韦荣氏菌科(科)、纤毛菌属(属)、考拉杆菌属(属)、黄杆菌科(科)、代尔夫特菌属(属)、黄杆菌纲(纲)、普雷沃氏菌科(科)、毛螺菌科(科)、消化链球菌科(科)、杜尔氏菌属(属)、黄杆菌目(目)、奈瑟球菌目(目)、副拟杆菌属(属)、链球菌属口腔分类群G63(种)、氨基酸球菌科(科)、韦荣氏菌属CM60(种)、葡萄球菌属C9I2(种)、纤毛菌科(科)、嗜糖嗜糖杆菌(种)、Fusicatenibacter(属)、葡萄球菌3348O2(种)、粪副拟杆菌(种)、产气柯林斯菌(种)、鞘脂杆菌纲(纲)、鞘脂杆菌目(目)、嗜胨菌属1-14(种)、厌氧芽胞杆菌属(属)、丙酸杆菌属KPL1844(种)、长亚甲基杆菌(种)、葡萄球菌属C5I16(种)中至少一个相关联部位特定的组成特征;其中,,确定所述阑尾相关表征包括:基于部位特定组成特征,为使用者确定阑尾相关病症的相关表征。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使用者微生物组特征包括:基于所述微生物数据集,确定所述使用者微生物组组成特征,所述使用者微生物组成特征包括生殖器部位与孪生球菌属(属)、非典型性韦荣氏菌(种)、害肺小杆菌(种)、弯曲乳杆菌(种)、叶杆菌科(科)、水杆菌属(属)、厌氧菌(属)、双生厌氧菌(种)、苍白杆菌属(属)、克氏动弯杆菌(种)、纽氏放线菌(种)、解乳厌氧球菌(种)、约氏乳杆菌(种)、疣微菌目(目)、疣微菌门(门)、疣微菌纲(纲)、疣微菌科(科)、解琥珀酸菌(种)、奇异菌属F0209(种)、费氏棒状杆菌(种)、乳杆菌属Akhmro1(种)、厌氧球菌9401487(种)、中生根瘤菌属(属)、罗伊氏乳杆菌(种)、巨球型菌属UPII199-6(种)、乳杆菌属C30An8(种)、消化球菌属S9Pr-12(种)、海链球菌(种)中至少一个相关联的部位特定组成特征;其中,确定所述阑尾相关表征包括:基于所述部位特定组成特征,为使用者确定阑尾相关病症的相关表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Z·阿普泰J·里奇曼D·阿尔莫纳西德R·奥尔蒂斯C·瓦尔迪维亚I·佩德罗索P·塔皮亚
申请(专利权)人:普梭梅根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