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消防应急指示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1813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消防应急指示牌,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凹槽,凹槽内设有消防机构,消防机构包括与凹槽平行连接的放置槽,放置槽内设有若干个小型灭火器,放置槽的左侧与右侧分别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分别穿透壳体,且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内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滑槽内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缸,气缸的输出轴上设有照明灯,照明灯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凹槽内设有与其适配的指示牌,凹槽的两侧设有用于驱动指示牌转动的驱动部,壳体内设有控制元件,用于控制整体的运作。通过照明灯实现了对路线的照明,通过放置槽内的小型灭火器实现了对火灾的灭火。

An intelligent fire emergency sig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消防应急指示牌
本技术涉及消防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消防应急指示牌。
技术介绍
消防指示牌是用于表明消防设施特征的标志,它是用于说明建筑配备各种消防设备、设施,标志安装的位置,并诱导人们在事故时采取合理正确的行动;国内外实际应用表明,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或靠近地面的墙上设置消防标志牌,对安全疏散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人们,及时识别疏散位置和方向,迅速沿消防指示牌顺利疏散;但是传统的消防指示牌功能比较单一,只能够进行指示路线,但是在发生火灾的时候,视线受到影响,人们不能够及时的观看到指示牌,而且也不能够快速的找到灭火器对出口处的火进行灭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消防应急指示牌,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解决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消防应急指示牌,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凹槽,凹槽内设有消防机构,消防机构包括与凹槽平行连接的放置槽,放置槽内设有若干个小型灭火器,放置槽的左侧与右侧分别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分别穿透壳体,且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内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滑槽内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缸,气缸的输出轴上设有照明灯,照明灯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凹槽内设有与其适配的指示牌,凹槽的两侧设有用于驱动指示牌转动的驱动部,壳体内设有控制元件,用于控制整体的运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人们遇到火灾时,控制元件运行,控制着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内的气缸运动带动着与其固定连接的照明灯从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内滑出,控制元件同时控制着照明灯进行照明,以此对路线进行照明,便于人们的逃离,其次控制器控制着驱动部运动,驱动部驱动着指示牌从凹槽内转动出来,此时在人们需要进行灭火的时候,将凹槽内的放置槽内的小型灭火器取出,以此对出口处火灾进行灭火。进一步设置:驱动部包括平行连接在凹槽两侧上的第一转动槽与第二转动槽,第一转动槽与第二转动槽内设有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的一端与指示牌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另一端之间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轴,转动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壳体内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上分别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指示板上分别设有与第一滑动块及第二滑动块适配的第一滑动槽与第二滑动槽,用于对指示板的卡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机带动着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着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在第一转动槽与第二转动槽内转动,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运动带动着与其转动连接的指示牌从凹槽内转出,以此实现将指示牌转出,便于人们对凹槽内的物品进行拿取使用。通过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以及第一滑动槽与第二滑动槽能够对指示牌进行限位,防止指示牌的自动转动。指示牌转动在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上,便于人们对指示牌的翻转。进一步设置:控制元件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内的气缸及照明灯电连接,控制器的另一端与驱动部电连接,控制器上电连接有报警器与烟气探测器,报警器固定连接在壳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烟气探测器能够将检测到的火灾的情况传输给控制器,使控制器及时的控制着气缸、照明灯、驱动部及报警器进行运行,及时的通知人们快速撤离。进一步设置:指示牌为可拆卸式。壳体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用于对驱动部的限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指示牌为拆卸式,便于在指示牌损坏的时候,人们对其进行更换,利用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能够对驱动部进行限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人们通过控制元件控制着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内的气缸及照明灯运作,通过气缸带动着照明灯从壳体内滑出,对人们进行照明,同时壳体还能够对照明灯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通过控制元件控制着驱动部驱动着指示牌转动,能够便于人们将放置槽内的小型灭火器取出,对路线上的火进行灭火。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智能消防应急指示牌结构示意图;图2是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驱动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气缸结构示意图;图5是控制元件模块示意图。图中,1、壳体;11、凹槽;12、放置槽;13、小型灭火器;14、第二滑槽;15、第一转动槽;16、第二转动槽;17、第一转动杆;171、转动轴;172、电机;173、第一滑动槽;174、第二滑动槽;175、第一滑动块;176、第二滑动块;18、第二转动杆;2、指示牌;3、报警器;31、控制器;32、烟气探测器;4、第一滑槽;41、气缸;42、照明灯;5、第一限位块;6、第二限位块;7、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消防应急指示牌,包括壳体1,如图1所示、图2所示,壳体1上的前侧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凹槽11,凹槽11内设有消防机构,消防机构包括与凹槽11平行连接的放置槽12,放置槽12内设有若干个小型灭火器13,小型灭火器13从左往右依次水平排列,放置槽12的左侧与右侧分别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第一滑槽4与第二滑槽14,第一滑槽4与第二滑槽14分别穿透壳体1,且第一滑槽4与第二滑槽14内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滑槽4内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缸41,气缸41的输出轴上设有照明灯42,照明灯42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4内,凹槽11内设有与其适配的指示牌2,指示牌2为现有的夜光指示牌2或者内置电源指示牌2,指示牌2为可拆卸式,指示牌2两侧的指示标志完全相同,便于两个方向人们的观看。如图2所示、图3所示及图4所示,凹槽11的两侧设有用于驱动指示牌2转动的驱动部,驱动部包括平行连接在凹槽11左侧与右侧上的第一转动槽15与第二转动槽16,第一转动槽15与第二转动槽16内设有第一转动杆17与第二转动杆18,第一转动杆17与第二转动杆18的上端分别与指示牌2的左端及右端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17与第二转动杆18下端之间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轴171,转动轴171的左端与右端分别穿透第一滑槽4与第二滑槽14,转动轴171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壳体1内右侧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电机172,电机172的输出轴与转动轴171右端固定连接,用于驱动转动轴171的转动,第一转动杆17与第二转动杆18上分别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块175与第二滑动块176,指示牌2上分别设有与第一滑动块175及第二滑动块176适配的第一滑动槽173与第二滑动槽174,用于对指示牌2的卡紧,壳体1朝向地面的一侧的左端与右端分别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限位块5与第二限位块6,用于对第一转动杆17与第二转动杆18的限位。如图1所示、图5所示,壳体1内设有控制元件,用于控制整体的运作。控制元件包括控制器31,控制器31的左端分别与第一滑槽4、第二滑槽14内的气缸41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消防应急指示牌,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凹槽(11),凹槽(11)内设有消防机构,消防机构包括与凹槽(11)平行连接的放置槽(12),放置槽(12)内设有若干个小型灭火器(13),放置槽(12)的左侧与右侧分别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第一滑槽(4)与第二滑槽(14),第一滑槽(4)与第二滑槽(14)分别穿透壳体(1),且第一滑槽(4)与第二滑槽(14)内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滑槽(4)内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缸(41),气缸(41)的输出轴上设有照明灯(42),照明灯(42)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4)内,凹槽(11)内设有与其适配的指示牌(2),凹槽(11)的两侧设有用于驱动指示牌(2)转动的驱动部,壳体(1)内设有控制元件,用于控制整体的运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消防应急指示牌,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凹槽(11),凹槽(11)内设有消防机构,消防机构包括与凹槽(11)平行连接的放置槽(12),放置槽(12)内设有若干个小型灭火器(13),放置槽(12)的左侧与右侧分别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第一滑槽(4)与第二滑槽(14),第一滑槽(4)与第二滑槽(14)分别穿透壳体(1),且第一滑槽(4)与第二滑槽(14)内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滑槽(4)内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缸(41),气缸(41)的输出轴上设有照明灯(42),照明灯(42)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4)内,凹槽(11)内设有与其适配的指示牌(2),凹槽(11)的两侧设有用于驱动指示牌(2)转动的驱动部,壳体(1)内设有控制元件,用于控制整体的运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消防应急指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平行连接在凹槽(11)两侧上的第一转动槽(15)与第二转动槽(16),第一转动槽(15)与第二转动槽(16)内设有第一转动杆(17)与第二转动杆(18),第一转动杆(17)与第二转动杆(18)的一端与指示牌(2)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17)与第二转动杆(18)另一端之间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轴(171),转动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昌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园盛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