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妥昔单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质谱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0646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妥昔单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质谱分析方法,涉及纳米生物技术领域。该方法以一条特征肽段来代表利妥昔单抗进行定量,为了降低样品的处理过程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设计合成了带有酶切位点的稳定同位素标记肽段,并以此标记肽段为内标肽段。使内标肽段和特征肽段进行同步酶解,这样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蛋白样品测定的准确性。将酶解后的反应液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所选的特征性肽段峰面积与内标肽段峰面积比值代入标准曲线,即可求得血浆样品中利妥昔单抗浓度。

Study on pharmacokinetics of rituximab by mass spectromet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妥昔单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质谱分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生物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妥昔单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质谱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国际原研生物药专利的到期以及多种疾病的需要等因素增加了市场对生物药的需求,国内生物药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抗体药物是生物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发展也最快,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相继多种抗体药物被批准上市,目前有几百个抗体药物处在临床研究阶段。相比于以往的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具有特异性强、高活性、生物功能明确、低毒性、半衰期长、利于临床应用等优点。但是,由于不同的病人接受抗体药物治疗后表现出不同的临床反应,为了实现用药的个体化,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最大程度上减小用药的盲目性,同时更好地符合法规要求,建立一种更为快速、准确的血药浓度检测平台,能为今后血药浓度的监测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建立规范可靠的分析方法并开展单克隆抗体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对于支持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蛋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然而,在单克隆抗体药代动力学实验中,ELI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妥昔单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质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根据血浆样品中利妥昔单抗的特征肽段设计合成带有酶切位点的稳定同位素标记肽段作为内标肽段,将所述特征肽段和所述内标肽段混合酶解,酶解后的反应液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将所选的特征性肽段峰面积与内标肽段峰面积比值代入标准曲线,求得血浆样品中利妥昔单抗浓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妥昔单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质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根据血浆样品中利妥昔单抗的特征肽段设计合成带有酶切位点的稳定同位素标记肽段作为内标肽段,将所述特征肽段和所述内标肽段混合酶解,酶解后的反应液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将所选的特征性肽段峰面积与内标肽段峰面积比值代入标准曲线,求得血浆样品中利妥昔单抗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妥昔单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质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色谱-质谱分析中液相色谱的条件为:采用PeptideCSHTMC18色谱柱,所述色谱柱的规格为2.1mm×100mm,1.7μm;柱温为39-40℃;流动相A为甲酸体积百分数占0.1-0.15%的水;流动相B为甲酸体积百分数占0.1-0.15%的乙腈;进行梯度洗脱50-55min,进样量为9-10μl,流速为0.3-0.35ml/min;
优选的,所述梯度洗脱的程序包括:0-3min,3%体积百分数的流动相B,97%体积百分数的流动相A;3-45min,45%的流动相B,55%的流动相A;45-47min,100%的流动相B;47-52min,100%的流动相B;52-52.1min,100%的流动相B;52.1-55min,3%的流动相B,97%的流动相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妥昔单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质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色谱-质谱分析中质谱分析的条件为:雾化压力为50-55psi,鞘气温度400-410℃,毛细管电压5500-5800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妥昔单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质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肽段母子离子对分别为593.6和699.3,所述内标肽段母子离子对分别为596.8和705.3;自动优化MRM参数分别为DP120、CE25和CXP2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妥昔单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质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筛选血浆样品中利妥昔单抗的特征肽段,筛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血浆样品进行前处理,将前处理后的产物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并通过软件分析得到利妥昔单抗理论肽段,将分析结果与利妥昔单抗理论肽段比对,初步筛选出利妥昔单抗的特征肽段;
优选的,筛选血浆样品中利妥昔单抗的特征肽段还包括使用BLAST和UniProt软件,比对大鼠血浆和初步筛选出利妥昔单抗的特征肽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炯孙冰吴佳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