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超浅覆土层的隧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23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超浅覆土层的隧道,该隧道包括若干个沿隧道轴向首尾依次相连的隧道单元,每个隧道单元包括底板、侧板和顶板,侧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侧板设置在底板的两端,顶板设置在侧板的顶端,在底板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内部设置有基座,在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轨道,在顶板的内部开设有引流通道,在顶板的外表面开设有排水槽,在排水槽内部设置有滤棉,在顶板的内部开设有排水通道,引流通道与排水槽的下部相连通,排水通道与引流通道的下端相连通。该隧道可以解决地表渗水的问题,还可以减轻隧道内部的噪音污染,同时解决了隧道接缝处易扩展的问题。

A tunnel for super shallow overburd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超浅覆土层的隧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超浅覆土层的隧道。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城市都建设了地铁,地铁是一种在低下隧道内行驶的列车,由于承载量大,速度快,对城市公共交通压力起到很大的缓解作用。但是地铁的修建过程极其复杂,一般采用盾构机进行地铁隧道开凿,在两条地铁交汇的地方必须有一条地铁从另一条地铁顶部或底部穿过去,在采用顶部穿越时就需要采用超浅覆土设计,超浅覆土隧道离地表非常近,所以施工难度很大,而且对隧道的施工技术要求也很高。而普通的地铁营运隧道结构简单,仅依靠螺栓连接隧道内壁,因此隧道接缝处通常为整体刚度的薄弱环节,容易产生接缝扩展甚至是渗漏水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渗漏水的用于超浅覆土层的隧道。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超浅覆土层的隧道包括若干个沿隧道轴向首尾依次相连的隧道单元,每个隧道单元包括底板、侧板和顶板,侧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侧板设置在底板的两端,顶板设置在侧板的顶端,在底板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上设置有基座,在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轨道,在顶板的内部开设有引流通道,在顶板的外表面开设有排水槽,在排水槽内部设置有滤棉,在顶板的内部开设有排水通道,引流通道与排水槽的下部相连通,排水通道与引流通道的下端相连通。由上述方案可见,地表的渗水依次经过排水槽、引流通道和排水通道排走,可以防止地表渗水积聚在隧道上方,引发隧道渗水。滤棉可以过滤地表渗水中的泥土,防止泥土流进排水通道造成排水通道堵塞。优选地,引流通道的数量为两条以上,引流通道对称设置在顶板的左右两侧。进一步的方案是,排水通道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排水通道对称设置在顶板的左右两端。在上述方案中,在顶板的左右两端都设置排水通道能够最大限度地将隧道顶部的地表积水都排走。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隧道单元包括支撑板,底板、侧板和顶板拼接形成一块密闭的环形板体,支撑板抵接在环形板体的内表面上。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支撑板上开设有螺纹孔,在支撑板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数量为四个以上,其中两个螺纹孔设置在底板和侧板的衔接处,另外两个螺纹孔设置在顶板和侧板的衔接处,其余的螺纹孔设置在支撑板内表面的中部和顶部。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螺纹孔内部设置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将支撑板固定在环形板体上。在上述方案中,支撑板通过紧固螺栓牢牢地抵接在环形板体的内表面上。在底板和侧板的衔接处设置紧固螺栓能够加大支撑板对于底板和侧板衔接处的预紧力,起到压紧底板和侧板衔接处的作用,使得衔接处更加牢固。同理,在顶板和侧板的衔接处设置紧固螺栓能够起到压紧顶板和侧板衔接处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得隧道的接缝处更加牢固,解决了隧道接缝处易扩展的问题。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沿支撑板的周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凸起,凸起沿朝向支撑板内侧的方向设置。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支撑板内侧设置凸起,能够使地铁在隧道内运行产生的噪音经过若干凸起的反射而减小,防止地铁产生的噪音影响地表结构,达到了降低噪音污染的目的。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底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在侧板上设置有凸台,凸台设置在第二凹槽的内部。在上述方案中,侧板上的凸台插入底板上的第二凹槽的内部,可以使得侧板和底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侧板和底板的内部均开设有插孔,插孔沿侧板和底板的轴向延伸;在相邻的另一隧道单元中的侧板和底板上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插入插孔内。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顶板上设置有连接管和连接槽,排水通道和连接槽相连通,排水通道贯穿连接管,连接管伸入相邻的顶板上的连接槽的内部。在上述方案中,连接件为插销,在相邻的两个隧道单元中,相邻的两个隧道单元中的侧板通过插销连接在一起,同理,相邻的两个隧道单元中的底板也通过插销连接在一起。而顶板上的连接管伸入相邻的顶板上的连接槽的内部,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将若干个隧道单元依次连接到一起就可以完成整个隧道主体的安装,接着在每个隧道单元上加装支撑板,然后在隧道主体底部浇筑基座,最后在基座上铺设轨道,这样就完成了整个隧道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隧道实施例中一个隧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侧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顶板实施例内部的透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缆支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图1是沿隧道的端面方向进行剖切所得的剖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超浅覆土层的隧道包括若干个沿隧道轴向首尾依次相连的隧道单元,每个隧道单元包括底板1、侧板2、顶板3、基座4、轨道5、支撑板6、紧固螺栓7,在底板1和侧板2均开设有插孔8。侧板2的数量为两块,两块侧板2设置在底板1的两端,顶板3设置在侧板2的顶端,在底板1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一凹槽9,基座4设置在第一凹槽9的上部。轨道5设置在基座4的上表面。在顶板3的内部开设有引流通道10,在顶板3的外表面开设有排水槽11,在排水槽11内部设置有滤棉12,在顶板3的内部开设有排水通道13,引流通道10与排水槽11的下部相连通,排水通道13与引流通道10的下端相连通。引流通道10的数量为两条以上,引流通道10对称设置在顶板3的左右两侧。排水通道13的数量为两条,排水通道13对称设置在顶板3的左右两端。其中,对称设置的两条引流通道10的顶部互相连通,两条引流通道10组成一个倒立的“V”字形。地表的渗水依次经过排水槽11、引流通道10和排水通道13排走,可以防止地表渗水积聚在隧道上方,引发隧道渗水。滤棉12可以过滤地表渗水中的泥土,防止泥土流进排水通道13造成排水通道13堵塞。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侧板2和顶板3拼接形成一块密闭的环形板体,支撑板6抵接在环形板体的内表面上。在支撑板6上开设有螺纹孔25,螺纹孔25的数量为四个以上,其中两个螺纹孔25设置在底板1和侧板2的衔接处,另外两个螺纹孔25设置在顶板3和侧板2的衔接处,其余的螺纹孔25设置在支撑板6内表面的中部和顶部。在螺纹孔内部设置有紧固螺栓7,紧固螺栓7将支撑板6固定在环形板体上。在上述方案中,支撑板6通过紧固螺栓7牢牢地抵接在环形板体的内表面上。在底板1和侧板2的衔接处设置紧固螺栓能够加大支撑板6对于底板1和侧板2衔接处的预紧力,起到压紧底板1和侧板2衔接处的作用,使得衔接处更加牢固。同理,在顶板3和侧板2的衔接处设置紧固螺栓14能够起到压紧顶板3和侧板2衔接处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得隧道的接缝处更加牢固,解决了隧道接缝处易扩展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在沿支撑板6的周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凸起14,凸起14沿朝向支撑板6内侧的方向设置。通过在支撑板6内侧设置凸起14,能够使地铁在隧道内运行产生的噪音经过若干凸起14的反射而减小,防止地铁产生的噪音影响地表结构,达到了降低噪音污染的目的。参见图3,在底板1上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超浅覆土层的隧道,包括若干个沿所述隧道轴向首尾依次相连的隧道单元,每个所述隧道单元包括底板、侧板和顶板,所述侧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侧板的顶端,在所述底板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上设置有基座,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轨道,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顶板的内部开设有引流通道,在所述顶板的外表面开设有排水槽,在所述排水槽内部设置有滤棉,在所述顶板的内部开设有排水通道,所述引流通道与所述排水槽的下部相连通,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引流通道的下端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超浅覆土层的隧道,包括若干个沿所述隧道轴向首尾依次相连的隧道单元,每个所述隧道单元包括底板、侧板和顶板,所述侧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侧板的顶端,在所述底板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上设置有基座,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轨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板的内部开设有引流通道,在所述顶板的外表面开设有排水槽,在所述排水槽内部设置有滤棉,在所述顶板的内部开设有排水通道,所述引流通道与所述排水槽的下部相连通,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引流通道的下端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浅覆土层的隧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通道的数量为两条以上,所述引流通道对称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超浅覆土层的隧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通道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排水通道对称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左右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超浅覆土层的隧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隧道单元包括支撑板,所述底板、所述侧板和所述顶板拼接形成一块密闭的环形板体,所述支撑板抵接在所述环形板体的内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超浅覆土层的隧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天成夏时光卜德双李江涛何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九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