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混凝土板底新增叠合板时的吊模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混凝土板底新增叠合板时的吊模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介绍
混凝土结构板在整个建筑中起到一个承重作用,是主要构件之一。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有时需要对混凝土结构板进行新增板底叠合板的方法进行结构加固,这时一般采用模板脚手架来进行支模,这种脚手架一般主要由木模板,钢管等构成,以用来固定模板。采用这种方法,操作复杂且在搭设过程中需要搭设满堂脚手架,拼装及搭建工作量均较大,施工效率低且浪费严重。主要体现在:1,在搭设顶板支撑时,由于通常的钢管架子多为固定尺寸,所以在高度上不能灵活多变,很难满足不同楼层高度的需求,在实际加固施工时多碰到层高较高的情况,且加固环境多碰到加固支撑地面有高差或不平或者为需加固楼板板底楼层无钢管支撑施工环境,这对搭建模板工作有较大的影响;2,由于钢管长度与需求长度不一,需多购置不同长度的钢管或者对钢管进行切割后再使用,钢管在切割时会产生现场随意切割截断、随意搭接等现象的出现,这将造成资源的浪费及管理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混凝土板底新增叠合板时的吊模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n第一步:放线定位:根据相应要进行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板(板底新增叠合板)的设计要求,确定新增叠合板板底相应模板大小及灌浆孔的位置;/n第二步:灌浆孔的开孔:根据第一步放线定位,在相应的混凝土结构板板面开设灌浆孔,当钻孔时碰到相应的混凝土结构板板筋时应进行避开;/n第三步:模板的布置:模板底部设置方木,方木设有吊杆,吊杆穿过方木及模板并在方木底部进行固定;/n第四步:固定模板:通过已开设好的灌浆孔将设置好的模板拉至相应的混凝土结构板板底,吊杆通过灌浆孔固定于相应混凝土结构板板面,然后通过吊杆的上部调节最终确定吊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混凝土板底新增叠合板时的吊模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放线定位:根据相应要进行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板(板底新增叠合板)的设计要求,确定新增叠合板板底相应模板大小及灌浆孔的位置;
第二步:灌浆孔的开孔:根据第一步放线定位,在相应的混凝土结构板板面开设灌浆孔,当钻孔时碰到相应的混凝土结构板板筋时应进行避开;
第三步:模板的布置:模板底部设置方木,方木设有吊杆,吊杆穿过方木及模板并在方木底部进行固定;
第四步:固定模板:通过已开设好的灌浆孔将设置好的模板拉至相应的混凝土结构板板底,吊杆通过灌浆孔固定于相应混凝土结构板板面,然后通过吊杆的上部调节最终确定吊模位置,待调节完成后该模板即于相应混凝土结构板四周的混凝土结构梁形成一封闭灌浆空间;
第五步:缝隙封闭:待模板固定安装完毕后采用用发泡剂将模板拼接处以及模板与需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板四周的混凝土结构梁交接处进行缝隙封闭;
第六步:楼板灌浆:在相应的混凝土结构板上,通过已开的灌浆孔对已封闭的灌浆空间进行灌浆;
第七步:拆模:待灌浆料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模板拆除,松开方木底部螺杆,拆除方木及模板,切除新增叠合板板底吊杆及需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板板面凸出部分的吊杆;
第八步:叠合板板底抹面工程:待模板拆除及新增叠合板板底凸出部分吊杆清除后,进行新增叠合板板底抹面工作。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利忠,金喜龙,赖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固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