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永勤专利>正文

一种市政道路防渗设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147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防渗设计结构,包括陆基,所述陆基的顶部开设有基槽,所述陆基的顶部开设有位于基槽左侧的排水槽,基槽的内腔底壁固定连接有土层,土层的顶部铺设有垫层,垫层的顶部铺设有基层。该市政道路防渗设计结构,通过设置路面层,路面层为沥青混泥土,沥青混泥土具备不透水的特性,水会沿着由倾斜设计的路面层向下流动,使得水不会出现下渗的情况,路面层连接有基层,基层为混泥土,混泥土的强度高,不容易损坏,能够起到良好的承重作用,基层连接有垫层,从而实现了排水功能强和防侧面渗透的优点,解决了积水从路基两侧渗从而透破坏路基的问题。

A design structure for seepage control of municipal r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防渗设计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
,具体为一种市政道路防渗设计结构。
技术介绍
城市道路一般较公路宽阔,为适应复杂的交通工具,多划分机动车道、公共汽车优先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等,道路两侧有高出路面的人行道和房屋建筑,人行道下多埋设公共管线,为美化城市而布置绿化带和雕塑艺术品,为保护城市环境卫生,要少扬尘和少噪声,公路则在车行道外设路肩,两侧种行道树,边沟排水。目前市政道路都具备排水功能和排水设施,由于在暴雨天气时降雨量较大,容易使路基表面出现积水的情况,导致积水从路基两侧渗透从而破坏路基,故而提出一种市政道路防渗设计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市政道路防渗设计结构,具备排水功能强和防侧面渗透等优点,解决了积水下渗从路基两侧渗透破坏路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排水功能强和防侧面渗透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防渗设计结构,包括陆基,所述陆基的顶部开设有基槽,所述陆基的顶部开设有位于基槽左侧的排水槽,基槽的内腔底壁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防渗设计结构,包括陆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陆基(1)的顶部开设有基槽(2),所述陆基(1)的顶部开设有位于基槽(2)左侧的排水槽(3),基槽(2)的内腔底壁固定连接有土层(4),土层(4)的顶部铺设有垫层(5),垫层(5)的顶部铺设有基层(6),基层(6)的顶部铺设有位于陆基(1)上方的路面层(7),所述基槽(2)的内腔左右侧壁均铺设有一端贯穿基槽(2)并延伸至路面层(7)内部的防渗层(8),所述路面层(7)的顶部开设有凹槽(9),凹槽(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透水板(10),所述排水槽(3)的内腔底壁固定连接有底板(11),底板(1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防渗设计结构,包括陆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陆基(1)的顶部开设有基槽(2),所述陆基(1)的顶部开设有位于基槽(2)左侧的排水槽(3),基槽(2)的内腔底壁固定连接有土层(4),土层(4)的顶部铺设有垫层(5),垫层(5)的顶部铺设有基层(6),基层(6)的顶部铺设有位于陆基(1)上方的路面层(7),所述基槽(2)的内腔左右侧壁均铺设有一端贯穿基槽(2)并延伸至路面层(7)内部的防渗层(8),所述路面层(7)的顶部开设有凹槽(9),凹槽(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透水板(10),所述排水槽(3)的内腔底壁固定连接有底板(11),底板(1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排水槽(3)上方的护坡板(12),两个所述护坡板(12)的顶部均与槽盖(13)的底部活动安装,所述路面层(7)顶部的左侧开设有与凹槽(9)连通的集尘槽(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永勤
申请(专利权)人:贺永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