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侧临水桥梁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0108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单侧临水桥梁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桥梁工程领域,采用“日”字形的钢板桩围护,并在钢板桩围护内设置支撑结构。由于基坑单侧深入水域,基坑两侧水土压力存在一定差别。将钢板桩围护设置成“日”字形结构,可以防止基坑开挖过程中偏压侧出现较大变形、支撑脱落甚至出现整体失稳的情形。与水泥搅拌桩或钻孔灌注桩基坑围护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无需养护周期。与松木桩基坑围护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围护效果、防水性能更好。与“口”字型钢板桩围护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安全性能好,可有效防止因单侧水压力造成围护桩倾斜、围檩断裂等质量事故。后期钢板桩可回收再利用,对水域无污染,保护土地资源,节省成本。

A supporting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foundation pit of one side bridge facing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侧临水桥梁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单侧临水桥梁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在高架或者地下快速通道建设过程中,为了减少征地拆迁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高架或者地下快速通道经常选择沿河而建,将高架承台埋入水里。目前单侧临水的桥梁基坑支护一般使用钻孔灌注桩围护、松木桩围护或者钢板桩围护。钻孔灌注桩围护需要将单个水泥搅拌桩相互搭接后形成桩墙,水泥搅拌桩的施工需要耗费的成本较高,而且有泥浆排放。而松木桩和单道钢板桩围护,支护结构容易被破坏、土体容易失稳或出现较大变形,施工安全性难以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侧临水桥梁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单侧临水的桥梁基坑支护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存在成本较高,而且有泥浆排放;采用松木桩和单道钢板桩围护存在支护结构容易被破坏、土体容易失稳或出现较大变形,施工安全性难以保障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侧临水桥梁基坑支护体系,整体呈“日”字形布置,包括:第一钢板桩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侧临水桥梁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整体呈“日”字形布置,包括:/n第一钢板桩围护(2),呈矩形布置,其南侧设有拟开挖河道(14),北侧为水域,包括两排第一横向钢板桩(21)和两排第一纵向钢板桩(22),所述第一钢板桩围护(2)将矩形的桥梁施工区域(1)包围在其内部,并且所述第一横向钢板桩(21)和第一纵向钢板桩(22)到桥梁施工区域(1)之间的距离均相同;/n第二钢板桩(3),设置在临近水域的第一横向钢板桩(21)的外侧;/n连接钢板桩(4),连接在临近水域的第一横向钢板桩(21)的端部与第二钢板桩(3)的端部之间,进而将所有钢板桩连接成“日”字形结构;/n钢板桩支撑结构,包括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侧临水桥梁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整体呈“日”字形布置,包括:
第一钢板桩围护(2),呈矩形布置,其南侧设有拟开挖河道(14),北侧为水域,包括两排第一横向钢板桩(21)和两排第一纵向钢板桩(22),所述第一钢板桩围护(2)将矩形的桥梁施工区域(1)包围在其内部,并且所述第一横向钢板桩(21)和第一纵向钢板桩(22)到桥梁施工区域(1)之间的距离均相同;
第二钢板桩(3),设置在临近水域的第一横向钢板桩(21)的外侧;
连接钢板桩(4),连接在临近水域的第一横向钢板桩(21)的端部与第二钢板桩(3)的端部之间,进而将所有钢板桩连接成“日”字形结构;
钢板桩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钢板桩围护(2)内的第一钢板桩围护支撑结构和设置在临近水域的第一横向钢板桩(21)与第二钢板桩(3)、连接钢板桩(4)之间的第二钢板桩支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临水桥梁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桩围护支撑结构包括:
围檩(6),连接在第一钢板桩围护(2)的内侧壁;
立柱(7),插设在横向布置的围檩(6)之间的基坑内,所述立柱(7)沿横向间隔设置;
纵向支撑(9),连接在立柱(7)的顶部并且两端与横向布置的围檩(6)连接;
横向支撑(10),连接在相邻的纵向支撑(9)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侧临水桥梁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9)包括设置在待施工的挡墙(15)居中位置的挡墙纵向支撑(91)和设置在待施工的桥梁桥洞(16)居中位置的桥洞纵向支撑(9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侧临水桥梁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10)连接在相邻的挡墙纵向支撑(91)之间和相邻的桥洞纵向支撑(9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侧临水桥梁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板桩支撑结构包括沿横向间隔连接在临近水域的第一横向钢板桩(21)与第二钢板桩(3)之间的纵向固定钢筋(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侧临水桥梁基坑支护体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博朱章才吴勇周振清许柯谭海燕董卫涛黄冶王志鹏王茜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