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满生专利>正文

一种大体积桥梁承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85995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体积桥梁承台结构,包括封底混凝土结构、与所述封底混凝土结构连接的承台主体混凝土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封底混凝土结构与所述承台主体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过渡层结构,所述过渡层结构为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所述过渡层结构包括桩基的钢护筒、型钢、钢筋网,所述钢护筒之间通过所述型钢焊接连接,所述钢筋网铺设在所述型钢上并与所述型钢焊接,所述钢筋网与所述钢护筒接触处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改变承台体积的前提下,设置所述过渡层结构,寻求封底强度之外的支撑力,解决一次性浇筑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时封底混凝土和桩基之间的握裹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大大缩短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桥梁结构
,更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大体积桥梁承台结构
技术介绍
桥梁主墩承台通常位于水平面以下,主墩承台封底混凝土往往采用水下灌注法施工,封底混凝土浇筑完成,待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抽水,需清除封底上表面松散层,由于封底结构采用水下施工工艺,封底结构上表面凹凸不平,在施工承台主体前对封底上表面进行混凝土砂浆找平处理,然后安装承台主体钢筋,浇筑承台主体混凝土。桥梁主墩承台施工是水上作业的重要环节,技术含量高,风险大。主墩承台混凝土施工重量由封底结构承担,由于封底结构承载力的限制,现有大体积主墩承台混凝土浇筑过程大多选择分二层浇筑,第一层混凝土浇筑重量低于由封底混凝土和桩基之间的握裹力提供的封底结构承载力,其施工荷载完全由封底结构承担;等第一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开始第二层混凝土钢筋绑扎、混凝土施工,第二层混凝土浇筑重量主要由第一层混凝土结构承担。传统的主墩承台分层施工工艺比较成熟,当前,桥梁主墩承台施工中普遍采用该工艺,但工期长,施工成本高,不利于抢工期。若选择一次浇筑大体积主墩承台混凝土将会大大缩短工期,节约成本,但一次性浇筑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时,封底混凝土和桩基之间的握裹力往往不足以承受主墩承台混凝土的重量。针对现有桥梁承台施工技术状况,如何在不改变桥梁主墩承台体积的前提下,优化承台结构,寻求封底承载力之外的支撑力,使大体积承台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难题,也是需要国内外学者和工程界关注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本技术要解决的上述问题之一在于,在不改变承台体积的前提下,使大体积承台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体积桥梁承台结构,包括封底混凝土结构、与所述封底混凝土结构连接的承台主体混凝土结构,所述承台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封底混凝土结构与所述承台主体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过渡层结构,所述过渡层结构为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所述过渡层结构包括桩基的钢护筒、型钢、钢筋网,所述钢护筒之间通过所述型钢焊接连接,所述钢筋网铺设在所述型钢上并与所述型钢焊接,所述钢筋网与所述钢护筒接触处焊接。进步的,所述过渡层结构还包括覆盖在所述型钢和所述钢筋网上的混凝土,所述过渡层结构的所述型钢顶面以上混凝土厚度大于15cm。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网由钢筋横纵方向直线阵列排布构成。进一步的,所述型钢为工字钢。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大体积桥梁承台结构,本技术充分利用封底找平层在所述封底混凝土结构和所述承台主体混凝土结构之间设置钢与混组合结构的过渡层结构,寻求封底结构之外的支撑力,使大体积承台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相比以前由于封底结构承载力的限制,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大多选择分层浇筑,工期长,而本技术大大缩短工期,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大体积桥梁承台结构及施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中过渡层结构及钢套箱的俯视图。图3所示为图2中钢筋网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2中型钢的示意图。图中标号:1钢护筒,2封底混凝土结构,3承台主体混凝土结构,4过渡层结构,5钢套箱,6型钢,7钢筋网。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技术。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大体积桥梁承台结构及施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中过渡层结构及钢套箱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体积桥梁承台结构,包括封底混凝土结构2、与所述封底混凝土结构2连接的承台主体混凝土结构3,所述承台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封底混凝土结构2与所述承台主体混凝土结构3之间的过渡层结构4,所述过渡层结构4为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所述过渡层结构4包括桩基的钢护筒1、型钢6、钢筋网7,所述钢护筒1之间通过所述型钢6焊接连接,所述钢筋网7铺设在所述型钢6上并与所述型钢6焊接,所述钢筋网7与所述钢护筒1接触处焊接进一步的,所述过渡层结构4还包括覆盖在所述型钢6和所述钢筋网7上的混凝土,所述过渡层结构4的所述型钢6顶面以上混凝土厚度大于15cm。图3所示为图2中钢筋网的示意图。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网7由钢筋横纵方向直线阵列排布构成,如图3所示。图4所示为图2中型钢的示意图。进一步的,所述型钢6为工字钢,如图4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过渡层结构4的施工方法,该方法步骤包括:a、所述钢护筒1与所述钢套箱5的侧壁、所述钢护筒1之间用所述型钢6焊接连接,所述型钢6顶面以上所述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15cm;b、所述型钢6上铺设所述钢筋网7,所述钢筋网7钢筋横纵方向直线阵列排布,并将所述钢筋与型钢6焊接,所述钢筋网7在经过桩基时,与桩基的所述钢护筒1及桩基钢筋焊接连接;c、浇筑高性能混凝土,形成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所述过渡层结构4。本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型钢7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a、选择所述过渡层结构4的所述型钢6为工字钢,确定焊缝类型为对接焊缝;b、由式(1)获得对接焊缝的最大剪应力τmax;τmax=VSxIxt---(1)]]>式(1)中,V为焊缝群受力,SX为截面静矩,IX为截面惯性矩,t为焊件厚度;c、根据所述最大剪切应力及式(2)获得对接焊缝最大承载力Fsupport;Fsupport=τmaxA(2)式(2)中,A为焊缝截面积;d、一次性浇筑承台主体混凝土时的抗滑安全系数为临界值1.1时,根据所述最大承载力及式(3)获得型钢6焊接数量的最小值nmin;nmin=1.1Ndown-Nup2Fsupport---(3)]]>式(3)中Ndown为承台结构向下荷载总和,Nup为承台结构向上荷载总和;e、根据所述步骤d并结合工程实况确定型钢6焊接数量。通过所述过渡层结构4及所述型钢6的施工方法步骤能够准确确定型钢6数量最小值,为所述过渡层结构4及型钢6的施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实施例:大桥单个主墩承台由2个尺寸14.2×14.2×4.5m的小承台与一个尺寸为6×5.1×4.5m系梁连接而成,单个主墩共有直径2m的灌注桩18根,采用本技术的大体积桥梁结构的简要情况介绍如下:本实施例中原大体积承台结构包括封底混凝土结构2和承台主体混凝土结构3,施工方案为分两次浇筑承台主体混凝土,第一层浇筑2m,第二层浇筑2.5m,第二层混凝土在第一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浇筑。如图1和图2所示,后改用本技术的大体积桥梁承台结构,该承台结构包括封底混凝土结构2、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过渡层结构4和承台主体混凝土结构3,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过渡层结构4在承台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体积桥梁承台结构,包括封底混凝土结构、与所述封底混凝土结构连接的承台主体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封底混凝土结构与所述承台主体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过渡层结构,所述过渡层结构为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所述过渡层结构包括桩基的钢护筒、型钢和钢筋网,所述钢护筒之间通过所述型钢焊接连接,所述钢筋网铺设在所述型钢上并与所述型钢焊接,所述钢筋网与所述钢护筒接触处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体积桥梁承台结构,包括封底混凝土结构、与所述封底混凝土结构连接的承台
主体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封底混凝土结构与所述承台
主体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过渡层结构,所述过渡层结构为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所述过渡层结
构包括桩基的钢护筒、型钢和钢筋网,所述钢护筒之间通过所述型钢焊接连接,所述钢筋网
铺设在所述型钢上并与所述型钢焊接,所述钢筋网与所述钢护筒接触处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汉军秦小峰李满董满生臧骏谭啸峰陈斌徐海江
申请(专利权)人:董满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